来源:内蒙古书法家协会 2025-07-12 13:14:19 阅读量:
开 栏 语 KAI LAN YU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多年来,内蒙古涌现了一批优秀文艺家,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他们矢志追求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崇高精神,在守正创新中谱写北疆文艺新篇章。本平台开设“文艺名家风采”专栏,聚焦当代内蒙古文艺名家,透过他们深扎生活的艺术足迹、守艺传薪的文化情怀,展现内蒙古当代优秀文艺家在各自艺术领域的成就与风采,以期带动更多的优秀文艺人才奔涌而出,让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石 敏 SHI MIN 1975年6月生,汉族, 籍贯山东省威海市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政协书画院院士、乌海市书法家协会女子书法家分会主席、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内蒙级骨干教师、乌海市优秀教师、乌海市优秀艺术教育先进个人、乌海市优秀教学能手、内蒙古自治区一师一优课评比书法学科评委、内蒙古自治区教师资格考试考官。 主要获得荣誉 ZHU YAO HUO DE RONG YU ◆ 第七届临沂书法艺术节书法大赛优秀奖; ◆ 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2020年“同心 同书·祖国新春好——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 公益活动先进个人表彰 ; ◆ 全国教师书法大赛一等奖; ◆ 全国师生艺术展演软笔作品一等奖; ◆ 研发课程、教材在全区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评比活动中分别荣获一等奖。 ◆ 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内蒙级骨干教师、乌海市优秀教师、乌海市优秀艺术教育先进个人、乌海市优秀教学能手。 获奖证书 RU XUAN CAN ZHAN ◆ 全国第六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 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入展; ◆ 入选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联合举办的“向人民汇报——‘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作品展; ◆ “黄河几字湾里的鄂尔多斯”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入展; ◆ 全国书法名家小品展入展; ◆ “墨虹广架 笔舞北疆”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入展; ◆ “书道传承 翰墨流韵”—教育部书法教指委委员暨高校师生书法篆刻作品邀请展入展; ◆ 教育部中国书法教指委委员书法展入展; ◆ 兰亭雅集”全国女书家“三八妇女节”网络书法作品展入展; ◆ 沿黄九省书画家联谊会首届黄河颂书画展入展; ◆ 纪念红军长征八十周年“翰墨书长征”书法名家邀请展入展; ◆ 中国书法城“乌海杯”当代国际书法展入展; ◆ 中国美术馆“翰墨长河”乌海书法城书法展入展; ◆ 中国文化馆协会、四川省文化馆“群星向党 翰墨铸魂”群文书法作品展入展并收藏; ◆ “黄河几字湾里的鄂尔多斯”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入展收藏; ◆ “亮丽北疆 多彩暖城”全国主题书法作品邀请展入展; ◆ “艺韵北疆——全国书法名家小品展”入展收藏; ◆ “换羽重生 亮丽蓝焰”——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致训词三周年主题书法展入展收藏; ◆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 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内蒙古书法篆刻展入展;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书法网络作品展入展; ◆ 醉美草原靓丽北疆全区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入展; ◆ 走进阿鲁科尔沁内蒙古中国书法家优秀会员展入展; ◆ “四十如歌 砥砺前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作品展入展; ◆ 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赞歌庆祝 ◆ 改革开放40周年内蒙古自治区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 第一届、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妇女书法篆刻展入展; ◆ “巾国庆华诞 丹青颂北疆”全区妇女书法篆刻绘画剪纸作品展入展; ◆ 弘扬蒙古马精神”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2019、2020年蒙汉文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 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书法临帖展入展; ◆ 嘱托中前行——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书法作品展入展;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书画展入展; ◆ “艺韵北疆”内蒙古自治区美术雕塑书法摄影跨年大展; ◆ 走进巴彦淖尔、走进乌海、走进阿拉善全区书法艺术观摩展; ◆ 撰写论文特邀入选第二届内蒙古书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政协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书画作品展入展; ZUO PING WEN ZHANG ◆ 《乌海书法通讯》 ◆ 《乌海日报》 ◆ 《大众书法》 ◆ 《中国书画报》 ◆ 《澳门日报》 ◆ 《濠江日报》 ◆ 《时尚北京》 ◆ 《书法报》 ◆ 《第二届内蒙古书法学术研讨会》 滑动查看|作品文章发表 DAI BIAO ZUO PIN 《古代书论》 《前后赤壁赋》 《颜真卿书法历代集评》 《文心雕龙》 《王羲之书论》 节录《文心雕龙》 《千字文》 《古代书论》 《黄河诗》 《开卷有益》 《书论》 文 艺 评 论 WEN YI PING LUN 塞上烟云绽芳姿—— 石敏书法艺术浅识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杨家伟 在中国书法史的浩浩长河中,碑学与帖学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映射出特定时代异质同妍的审美意趣,璀璨天地。建国后古碑的发掘与保护取得了大量可喜的成果,极大丰富、促进了书法的研究与创作。 历经千年风雨剥蚀,镌刻在崖壁碑石上的铁画银钩,为我们激荡起尘封千年的历史回响,虽多已残泐不清,却依然如长枪大戟,苍劲雄浑,绽放出气摄八荒的夺目异彩,留给后学广阔的想象、发掘空间,成为闪耀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的经典图腾,垂范后世,也成为那一段段金戈铁马烽烟岁月的有力注脚。 魏碑是书法宝库中的胜迹,其上承汉隶,下启唐楷,数量庞大,面目繁多,在书法发展演变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康有为对其推崇有加,以“十美”赞之。无论是“平划宽结”还是“斜划紧结”,皆风姿绰约,神彩纷呈。如龙门造像记的雄强俊朗,《郑文公碑》的蕴藉风雅,《张猛龙碑》的险绝峻逸,元氏墓志的雍容浑穆…… 阅读石敏女士的翰墨艺术,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魏碑的“美”与“神”。她的楷书初学柳公权,以唐楷为基上溯魏碑。举凡碑碣、墓志、造像、砖瓦,皆心追手摹,梦绕魂牵,寒来暑往,经年如是。于魏碑墓志用功最勤,她在习碑过程中强调书写性和节奏感,一扫碑版滞涩粗疏之弊,与启功先生“透过刀锋看笔锋”的艺术观点甚为契合。守法度,得趣味,求气象,不激不励,静穆平和,在黑白互现、虚实相生的阴阳两极中自由转换游离,氤氲笔墨中展现出她不同于其他书家的精研深考、秉性才情。同时又在帖学体系中陶染,逐渐在峻朗苍浑的碑法与萧散蕴藉的帖学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良性互补的结构。观其行书便可窥一斑,熔颜鲁公、赵撝叔于一炉,骨力洞达,郁勃雄强之气跃然纸上。 学书在法,其妙在人。书法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潜心于此的人灵魂深处。临帖是与古人对话、交流的过程,是对古人艺术理念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书家艺术认知的客观体现。石敏女士深识其中三昧,她善于在古代经典法帖中捕捉与自我审美志趣相契合的“基因密码”,在守正与创新、古典与现代的平衡支点上找寻属于自己的艺术坐标,解读经典的专注缜密,驾驭笔墨的细腻精谨,无不流露出女性书家的独特艺术品格,可谓致广大而尽精微。她的书法作品彰显出“山立翠屏开几面”的多重属性:既有马跃秋风的豪放豁达,也有小桥流水的细腻婉约,还有春山澹冶的隽雅从容,这接近于气质与灵魂的书写,是她数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耕云种月的结晶。 书画同源,画法重气韵生动,书法亦然。石敏女士大学所修为美术学绘画专业,恰在此时,她对同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书法也产生了浓厚兴趣,由此踏上了“平居弄翰墨,挥洒不停瞬”的漫长艺术之旅。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乌海市实验小学,躬耕杏坛,教书育人。从最初的美术教师到后来的专职书法教师,才华绽放的青春力量,让她在角色的转换的同时插上梦想的翅膀,在朔风逆旅中把自己炼成钢铁。她后来又负笈千里,游学京师,求师问道于清华园,对书法要义的理解领悟日渐深入。所谓书家学养就是对“我”的塑造和发现,在日常书写中发现自我,在临习经典中完善自我,在书法创作中展现自我,在融古铄今中明心见性。能力的提升使她更加自信从容,目光如炬,步履如飞,扎根三尺讲台三十载,一路追风赶月,奔赴星辰大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把书法课程建设成为引导学生思想情感、精神追求、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的金课,是每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回答的时代课题。石敏老师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当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勇于担当,奉献社会。努力挖掘书法艺术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把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呈现,不断激活书法的历史价值。因年龄、接受能力等差异,小学生书法教学远不同于成人。石敏老师始终坚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书道千秋,薪火相传。走进乌海市实验小学三楼书法教室,石敏老师正在为学生讲授《中国书法历史》。她将书法与历史、古文字学、音乐、语文、美术等学科相结合,深入浅出讲授书法的本质与内涵,着力培养学生对书法经典的解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在金石碑版的吉光片羽中品读物我之真,万象之美。为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她广泛爬梳搜集材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探索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理解、接受的教材。她所编辑的《习字过程贴士》,得到校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并出版了书法校本教材,在自治区教材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严谨认真的石敏老师在学校各任领导的培养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市级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市优秀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并在全国及自治区、全市教育系统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2023年12月石敏成为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蹊边桃李年年茂,九曲黄河万里长。她所培养的学生多次在国家、自治区级书法绘画展赛中取得佳绩。一粒粒艺术的种子在石敏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萌芽、成长,绽放出缤纷绚烂的繁花。 结束了一天忙碌的教学工作,夜阑人寂,月上帘钩,她卸下了一天工作的疲惫与紧张,独享内心的宁静与恬淡,与古人进行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交流,阅古帖,调素墨,展彩笺,任心性在毫间流淌,在速度与力度的交替变换中体会属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书写节奏。“通过书法,我在墨色流动、成文哲意中发现宁静的庇护所,原本可能会感到孤独的独处,变成了自我表达和反思的宁静圣地”,石敏如是回忆着自己的学书感受。唯有接纳自然与自我,书法作品才能在工具媒介之间创造一种统一感和凝聚力,以艺入道。 书如其人,书为心画。这句话在石敏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坦诚待人、热心助人、严以律己、谦逊慎思、弘毅笃行的品行蕴含在她的一笔一划间,展现在她的言行举止中。她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书法艺术是一种媒介,背后是治愈的,温暖的,尊古的。”石敏希望通过组织的力量承担社会责任,传递人情关怀。 她热心于公益志愿活动,以书法为媒介,为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好,传播好,弘扬好。她积极响应中国书协发起的“同心同书·祖国新春好”——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公益活动,每年组织女子书协会员深入到学校、农村牧区、社区、工业园区、火车站、军营、机场等地开展了“写春联、送万福、进万家”义写春联活动,为元旦、春节营造喜庆祥和、健康积极的欢乐氛围,传递党的关怀和问候。与民警书法兴趣组共同开展“翰墨写初心,丹青颂党恩”交流笔会活动,传递对党的敬爱之情和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愿。她带领主席团成员、骨干会员积极协助乌海市书法家协会女子书法家分会实践基地进行书法疗愈与矫正练习。针对矫正对象的身心特点,结合实践探索经验,摸索形成了“二三五”书法教学模式,让他们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通过书法临摹与正念的疗愈作用,帮助矫正对象重塑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教育矫治质量。 石敏当选内蒙古书协副主席后,在更大的舞台上履行着一名书法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她积极参与全区书法活动的组织工作,“艺韵北疆”内蒙古自治区书法跨年大展,全区书法篆刻艺术观摩展,“黄河几字湾里的鄂尔多斯”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艺韵北疆”全国书法名家小品展,内蒙古自治区妇女书法篆刻展,在内蒙古美术馆举办的“乌海市书法家协会女子书法家分会成立20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自治区青少年书法展巡展、内蒙古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及系列活动、书法教师培训、大型现场书写活动中,都嵌印着她奔波忙碌的身影。2024年初,她率团远赴澳门,举办“东方红韵、西部风情——乌海市女子书家作品邀请展”,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为当地的书法爱好者和广大民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搭建起了书法艺术交流展示的广阔平台,塞上烟云在南海明珠焕发异彩。 作为乌海市书法家协会女子书法家分会主席,石敏对协会的发展殚精竭虑,一片丹心。她对书法的执着与热爱如春雨般滋润、影响着身边的人。目前乌海市书法家协会女子书法家分会成员达到160余人,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3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52人。乌海市书法家协会女子书法家分会被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命名为“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在2025年中国书协团体会员“万福迎春”公益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评为先进集体;多次被乌海市书法家协会评为优秀集体;石敏本人被评为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入选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联合举办的“向人民汇报——‘文质兼美’优秀基层书法家”作品展;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2020年“同心 同书·祖国新春好——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 公益活动先进个人表彰 ,这一个个令人羡慕的荣誉光环背后,是她数十年如一日厚积薄发、沉潜专力的真实写照。 乌海市作为黄河明珠、书法之城,展现出的“一川草色青袅袅”的蓬勃朝气和“草木犹闻翰墨香”的文化气质,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书法人,也见证着他们的成长。跃马秋风塞上,纵笔大漠孤烟。石敏在耕耘坚守中不断砥砺初心,沉潜笔墨,找寻艺术生命的原点和人生成就的价值。她愿做泽上萤火,炙烈飞行,坚持这份对书法艺术的热望与追求,为书法事业继承发扬增辉添彩。 (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HUO DONG JIAN YING “万福迎春”书写春联 澳门展 辅导学生创作 辅导学生创作 妇女代表现场书写 芳瀚传香 乌海市女子书法篆刻作品展 公益培训 进军营书写春联 名师工作室交流 每月组织协会 开展活动 女子书协 成立20周年展 诗词朗诵活动 公益大讲堂书法培训 每月书法公益培训活动 专题研修辅导 迎接调研 组织女书家在澳门举办书法篆刻邀请展 组织女子书协大型现场书写活动 协会培训 协会活动日 学书感言 XUE SHU GAN YAN 感悟书法就好似感受生活,对人对事的理性就仿佛在欣赏每一本法帖,质朴、典雅、劲健、秀美、雄强、端庄,学晋朝二王之韵,取北碑墓志之趣,追汉隶朴茂之风,水墨交融、渗化洇散近在眼前,孜孜于临古取法。生活本身就是美,不因忧伤挫折而停滞不前,也不因平淡寂寞而丧失对人生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始终相信把热血洒在青春里的道理。 感悟书法,就好似心灵渧听大自然,面对浩瀚的宇宙自己如此渺小,天人合一这一书法艺术最具精彩的内容,需要和谐、平衡。《书谱》讲:“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神游书海,目览千贴,学与知同行,艺与道共进,细细品味,寂寂流年,在古韵流芳中静默安然。 曾几何时,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被世事纷扰蒙尘;曾几何时,王羲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醒透被喧嚣人心淡忘;曾几何时,赵孟頫‘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真情因忙碌的生活而消逝。微微烛光下,泛黄古纸上那斑斑墨迹早已读来勉强,但是在那娟秀字体中,中华精神历久弥新,人文品格不容忘却。 “中国书法最鲜明的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哲学家黑格尔如是说。中国书法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审美能力的感悟和培养、对人文品格的历练和塑造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观点。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要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我们要秉持开放包容,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的精神,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责任。作为一名书法艺术工作者,有责任和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中国国家版本馆收藏了丰富的典籍资料,是中华文明的宝库,我们常常在这里寻找灵感,研究古人的笔法,吸取他们的智慧。中国历史研究院则是我了解历史,理解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研究历史,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作为一名女性书法艺术工作者,要用手中的的笔,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要用书法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要用书法作品,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传递中华文明的精神;将在坚守中华书法艺术的同时,积极吸收和融合世界各国的艺术元素,让书法作品既有中国的风格,又有世界的色彩。以此为动力,更加努力地创作,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写好中国字’不只是美观,更不是形式,更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传承性。这颗璀璨的明珠根植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在笔画中感受力道和凝练,塑造干练正直的品格;在结字中欣赏互补的美感,培养大度豁达的心态;在章法中领略规范的布局,诠释严谨的工作态度。在书法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古人的美德,感受返璞归真的纯情,窗外一弯新月淡如水,灯下一盏春耕新茶,绢纸之上黑墨肆意挥洒……何等快哉! 愈是科技化,汉字书写愈显其珍;愈是全球化,中华品格愈显其贵。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让心灵在古迹书艺中返璞归真,肆意徜徉。 ——石敏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