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载深耕基层文艺沃土,“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项目“村歌嘹亮”2025内蒙古村歌大擂台,于6月27日落下帷幕,虽然未能赶到濛濛细雨的现场观看,但直播与回放中的航拍更具立体感,镜头在舞台特写与高空全景间自如切换,婉转歌声穿透雨幕,与广袤天空、丰饶大地交织成一曲磅礴交响。这场跨越空间的沉浸式体验,将乡村的灵韵与艺术的感染力凝于方寸屏幕,以震撼人心的立体画卷,直抵心灵深处,令人沉醉不已。 [详细]
在广袤的北疆大地上,音乐并非仅是娱乐,它更是一种流淌在血脉中的语言。“村歌嘹亮”2025内蒙古村歌大擂台,正是这样一场以音乐为媒介,深刻挖掘并呈现内蒙古本土美学的艺术实践。它超越了简单的娱乐形式,宛如一颗被精心打磨的宝石,在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的宏大叙事中,折射出艺术扎根生活、服务基层的独特光芒,成为优质文化资源有效渗透、激活内蒙古本土艺术活力的成功范例。 [详细]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草原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类型,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新时代,北疆文化不断创新发展,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其独特魅力。山东省杂技团的绸吊作品《木兰归》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将传统杂技与现代艺术完美结合,展现了北疆文化的刚柔并济。 [详细]
由内蒙古文联持续推进的“村歌嘹亮”活动,在2025年迎来了新的篇章。6月27日,“村歌嘹亮”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文艺小镇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乌兰察布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20支展演队伍及当地农牧民共1000多人参加,共同唱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动人旋律。村歌不仅是音乐作品,更是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载体,承载了浓浓家乡情,凝聚人心士气,增强基层精神力量。如何将“ [详细]
2020年12月10日,内蒙古杂技飞花流韵六十年——大型舞台杂技剧《鸿雁》在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上演。这场演出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杂技团出演,是该剧团建团60周年的献礼演出。[1]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杂技团成立于1960年,是内蒙古自治区级唯一的专业杂技艺术表演团体。 [详细]
6月27日,“村歌嘹亮”2025内蒙古村歌大擂台在乌兰察布苏木山落下帷幕,寄托着家乡情思的20首原创歌曲唱响苏木山文艺小镇,共同述说着内蒙古农村牧区的乡韵乡情。 [详细]
乡村振兴,村庄崛起。文艺扎根泥土,绿色大地传来深情的颂歌。自2023年首届内蒙古村歌大擂台以来,在“村歌嘹亮”品牌的凝聚下,内蒙古的村歌创作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引线串珠”,把北疆风光、民族文化、红色基因和现代生活四大图景,深深地嵌入在了内蒙古新时代的北疆文化版图。2025年“内蒙古村歌大擂台”,53首原创村歌入围, 20首入选村歌参加展演,唱响乌兰察布苏木山文艺小镇,构建了时空对举,交感共振的乡村交响,形成了内求凝聚,外求连续的时代篇章。 [详细]
随着数字化浪潮奔涌而来,文学的创作生产传播方式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展现出新的可能,文学与社会生活、与人民大众的关系正在呈现新的特点。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守护文学的原创品格、构建健康的创作生态,不仅是新时代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更是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详细]
六月的内蒙古,风轻云淡,草鲜水美;六月的青城,天蓝山青,烟火升腾,广袤北疆大地正盛情展开夏之热情的画卷。在这样一个季节,内蒙古以一场“歌游内蒙古”为名的主题演出,奏响了“北疆文化活动季”的序曲,也为当代中国的文艺舞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详细]
2025年6月21日至22日,呼和浩特体育场的夜空被歌声点亮。作为“北疆文化活动季”的开篇大戏,“歌游内蒙古”启动主题演出以两场次超7万人次现场观看的音乐盛宴,将草原的风、黄河的浪、长城的魂,以及新时代的热望,共同编织成一曲磅礴的文化交响。这场演出不仅是音乐的狂欢,更是一场关于北疆文化根脉的深度对话——当悠扬的牧歌与马头琴的低吟相遇,当民歌的述说与现代电音的跃动交织,我们听见的不仅是音符的流动,更是北疆地域文化在新时代的觉醒与绽放。 [详细]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