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动态

看点◆第二届敕勒川文艺论坛交流讨论摘要

来源: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2-08-02 09:46:08   阅读量:

 看点◆第二届敕勒川文艺论坛交流讨论摘要 第1张

交流会现场

 

  //  

       7月23日至24日,由内蒙古文联主办,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第二届敕勒川文艺论坛在呼和浩特召开,论坛邀请了各地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工作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王鹏瑞:

新中国黄河题材美术创作

 
       关于黄河题材的美术创造,是新中国美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这方面美术作品很多,我把它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黄河的再现。就是对黄河和黄河流域关于黄河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再现性的作品又分为两类,一类就是对直接描绘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另一类就是直接表现新中国治理黄河和利用黄河的作用。第二类是对黄河的象征。这一类作品借黄河形象表现不屈的民族精神,作为被书写描绘的对象,黄河形象古已有之,但黄河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却是现代的事。在新中国的美术创作中,黄河形象的象征意义首先体现在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中,一些画家为了表现在艰难境遇中不屈的民族精神,都借鉴了黄河题材或者黄河形象,如艾中信的油画《夜渡黄河》和钟涵的《东渡黄河》。第三个方面是对黄河的追寻,70余年来几代画家没有满足于对黄河的再现和对黄河象征意义的表达,还有一些画家体现出对古老而深厚的黄河文化的追寻,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文革之后,随着国家的拨乱反正,在文学界出现了伤痕美术,并波及到美术创作,比如陕西画家刘建建的《不尽黄河古今流》不仅表现了黄河边上的真实生活场景,也表现了艺术家的文化追求。总之,黄河题材的美术作品如同历史时空中对黄河的采样,他们折射了黄河的历史与现实,样貌与内涵,成为新中国美术长河中一个很久的题材和典型图像,对黄河形象的反复表现和不断诠释,因此通过讨论新中国美术家关于黄河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从早期对黄河的写实主义描绘,到对黄河象征意义的挖掘,以及对黄河的文化追寻,黄河是一个在对话中存在的持续变化的符号,而不是一个僵硬不变的概念化的东西,美术家们在不断塑造于重建黄河话语的时候,受当时国家意识形态、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样态。
 
 
 
 

任淑媛:

李进祥小说中长河的文化符号

 
       李进祥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宁夏青年作家,他的作品,表现着他对长河文化深层次的挖掘和对当下黄河文化符号的深层次研究。李进祥和沈从文的一系列有关于长河的创作是有连接的。李进祥的小说创作是中华文化深耕内心的精神体悟。在他的文学创作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文本基调是感伤和沉郁的美学风格,他的作品可以说能够真正代表宁夏文学在美学上、艺术上的高度。他的作品依托着清水河,让这一条穿越同心,成就了古丝绸之路走向的河流和承载着宁夏两岸各族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历程的河流成为他对文学创作的深层次的思考。他把生命交给了清水河,所以他在弥留之际,发了一条朋友圈:我将回归清水河。李进祥通过述说清水河这一文化符号,使他的作品代表了宁夏文学的艺术的高度,他思想上面的深邃,也使得宁夏文学以非常深厚的文化样态进入了文坛,所以回归了清水河的李进祥,还有非常多的值得我们去研究的层面。
 
 
 
 

孙义勇:

为内蒙古喝彩,歌咏敕勒川

 
       《为内蒙古喝彩》是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60周年的主题歌,通过这首歌曲的创作,展现出本人对于内蒙古音乐艺术的当代表达。同时以此作品为例,谈一下我对内蒙古音乐艺术当代表达的看法和建议。首先是创造,创造就是要有开创性的创造性的创作,打破常规,不能流于泛泛一般,一定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之前的蒙古族歌曲更多的是身在其中抒发对蓝天、白云,对这片土地牛羊成群、物产丰美的家乡的赞歌。这首《为内蒙古喝彩》,也被誉为新时代的赞歌,我从新的视角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展现。第二点是创新,音乐创作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也要善于创新。我敢于表达,也想善于表达、勇于表达,用新的感觉和新的语言来表现我们新时代的音乐艺术和歌曲创作。最后是创优,一个优秀的音乐人一定要严格要求作品的质量,要勇敢攀登创作的高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作佳作,让内蒙古的音乐事业繁荣发展。
 
 
 
 

邹俊星:

川江号子在中国水文化中的价值研析

 
 
       川江号子是起源于四川、重庆一带的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徒歌等特征。川江号子是巴渝文化的一个特色鲜明性,是中国水系音乐的当代表达,是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流变才形成的文化瑰宝。我在这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明它的几个生态表现。第一是原生态,在我们采集川江号子的过程当中,随着当时的抢救过程已经表现出了“危亡”,因此这些碎片带有着一种原生态的艺术形式。第二是次生态,我们的学界叫人工干预状态下的表演方式,很多表演是找一些年轻人来充数,再找一些个别的老船工号子穿着打扮,这是一种有人工排练的形式的川江号子。第三是亚生态,亚生态就是亚文化,舞台上呈现的逐渐会演变成符号性的东西,来代表曾经船工作为工具人的艰难人生。
 
 
 
 

马珊珊:

音乐剧《花儿与号手》

 
 
       《花儿与号手》是宁夏的首部音乐剧,该剧体现了军民一家亲的浓浓情谊。首演以来已经演出60多场,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部音乐剧在艺术表达上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它的题材、音乐和舞台表现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审视。首先,在题材方面,《花儿与号手》的题材非常独特,这个剧目取材于毛泽东在六盘山上留下的著名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和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拍摄的红军小号手的珍贵的镜头。讲述的是红军小号手从江西老家随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在六盘山地区遇到了马匪的狙击,身受重伤以后,被一个回族大夫家里收养,并且与一个回族小女孩相知相爱的感人故事。全剧以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小号手和花儿两个主人公这样一个恋爱的主线,有收留、自救、教唱、较量、情愫、落花六场戏组成,以小视角反映大主题。这既是讴歌了红色题材、长征题材、革命题材的艺术乐章,又是以革命浪漫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赞美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奋斗史诗。其次是音乐方面也具有独特性,首先引用了宁夏六盘山地区干花儿与江西民歌作为这个音乐剧,两种音乐的主要元素,把它们融合在一起,而且融合的是非常的和谐、情感非常统一,地域的特色非常鲜明。最后是在舞台呈现方面,这部音乐剧不仅仅是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话剧和舞蹈的成分,音舞中有戏,戏中有音舞,以新的艺术手法,百姓的视角和群众的语言打动着观众。
 
 
 
 

许琛:

学科交叉以及前沿音乐中国化的研究

 
       在保证艺术形式与数学逻辑双重完整性的前提下,以论证音乐与数学的辩证关系为逻辑起点,以西方理论“中国化”应用的方法与路径的探索为问题意识,以通识性教育为服务意识,采用跨学科并行的研究方法,以数学方法为驱动解决音乐分析前沿问题的策略机制,以构建分析新视角,有效回答音乐创作中的新问题为现实意义,以成果《宫角轴与五声性音级集合的变换网络》为案例,今天同大家分享了跨学科研究的特色优势,深度交流了个人撰写研究成果的心得体会,探讨了基于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创新所带来的独到的理论研究着眼点与研究路径的可能性探究。数学方法为艺术研究提供了富有成效的概念性框架,提供了有效表述和可描述的直观视觉语言,基于此,研究成果还进一步以抽象几何的方式展现了与创作实践与审美意趣相关联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的表达。
 
       跨学科研究的现实意义有三。其一,在于打通文理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文理交叉以赋予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新内容,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其二,艺术需要人民。作为“新文科”的音乐通识性教育将获得更多受众群体,实现文化贯通与文化带动。其三,以抽象与逻辑建立感通万物的思维方式,强调研究者面对作品要“感而通之”,从而发掘深藏于作品中的秩序感与形式美。
 
       以中国文化传统作为接受的先在视界,在传统向西学觅范式、西学赋传统以新解中实现中西理论双向互动,互补和创新是必然的。一方面,西学比附传统,对西学理论思维方式的策略性调整,完成西方音乐分析理论建构的“中国化”。另一方面,对西方理论“中国化”应用的方法与路径的探索,不仅拓展了新里曼主义理论等西方前沿音乐分析理论的应用实践前景,更是通过立足于中国音乐文化基础上对西方音乐理论建构的审视而显示出独特的理论意义,彰显中国文化给予西方文化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秦雪峰:

80年代歌曲创造的时代精神及其启示

 
       在20世纪80年代,有两首流行歌曲家喻户晓,一首叫《多情的土地》,另一首叫《绿叶对根的情谊》。这两首歌曲是80年代广为流传的作品,也是当时流行音乐的符号。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中国掀起狂热的出国潮,但是我们国家刚刚经历了一场动荡,此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急需人才,所以这个时候,文艺工作者传承了中国一贯的文人的这种忧国情怀,他们对国家、民族抱有信心,坚信国家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就是这样一个历史语境下,我们产生了很多文艺作品,来表达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异国游子希望回归祖国的心情,而这两首歌曲就是当时这类文艺作品的典型代表。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总是用自己的旋律和笔法书写大的情怀,唱出人民对祖国热爱,乡愁更是那个年代的缩影。《多情的土地》和《绿叶对根的情谊》在创作中呈现出文艺工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这其中有民族情结也有深厚的民族情感,把个人的悲欢离合与祖国之爱、民族之恋融合在一起。通过这两首歌曲的创作,对我今天的歌曲创作有一定启示,首先在歌曲创作时不单要有温度,还要有高度,温度是指旋律创作的手法要体现出作品的优美,高度是指歌词的创作手法需要贴近人民亲切的情感。其次,歌曲创作要注意艺术与历史的统一,艺术要记录历史,更要创作历史,艺术家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再次,歌曲创作要吸收经典歌曲的价值意义,这个创作的服务对象不能大而泛,要精而细,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都是以小见大的,寄托普遍的人文精神与具体的山水事物中的,比如说一些乡愁的主题,就是通过山水实现物化寄托的可知、可感、可触、可及的内心感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小而精的创作。最后,要考虑作品的普及性和推广性,作品要有艺术性,更要考虑群众性,为人民歌唱要贴近人民,这样才能发挥作品的社会效益。
 
 
 
 

韩星宇:

关于内蒙古音乐创作的思考

 
       在内蒙古音乐的创作当中,我们到底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责任?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传递什么样的想法?我觉得这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
 
       我们老一辈的作曲家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作品,比如色·恩克巴雅尔的《八骏赞》、李世相老师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壮美的牧歌》、崔逢春老师创作的《那达慕序曲》,从标题上就可以看到这两部作品来源于人民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文化符号。老一辈的作曲家们在文化符号和形象的打造上已经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我们这一代人,既学习了现代音乐技术,又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应该把现代性和传统民间音乐,再加上对文化符号的理解,把它传递出来。现在有一些创作上的现象,一是音乐创作技术有的时候太现代了,一直跟着国外走,现代的极端就会脱离观众、听众,音乐作品过分抽象;二是有些作品的出现重复率太高,创新性太少。所以我们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怎么把握好这个度,现在教师团队也是高学历人员很多,我们有责任扎根民族生活,把中华文化的符号贯穿在教学实践当中。
 
       当然我们还要注重自己的时代性,昨天沈勇老师讲星巴克也是一种美国的符号,阿迪达斯是德国的符号,让我产生了一种想法,我们过去想到的符号是传统的,比如说传统的民间生活有什么?但是我们现在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符号?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思考不足,从这个点上的挖掘也不足,我觉得符号是在时代的变迁当中产生的,因此我希望在下一步,我们能够继续挖掘民间,立足于当下,向未来迈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赛罕:

乌兰牧骑现状调查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乌兰牧骑自成立以来,就承担着自治区演出服务、艺术创作的职能。乌兰牧骑一直重视、继承、挖掘、整理民族民间艺术遗产工作,在1985年的时候修订的《乌兰牧骑条例》当中,又把乌兰牧骑的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写到当中。几十年来,乌兰牧骑已发展为75支,人员也增加至3000多人,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乐器也在不断丰富,由马头琴、杨琴、笛子、蒙古筝、托布秀尔、冒顿潮、口弦琴和其他民族乐器共同组成,并且有了大量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在其中。乌兰牧骑不断创新组合方式,不断构筑新的音乐传承发展领域,展现内蒙古音乐传统之美,在新的社会养分和土壤中,建立了人民大众所接受的传统音乐新形式。但乌兰牧骑的方向没有变,宗旨没有变,精神没有变。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并且已经走向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让原生态民族音乐大放光彩。
 
 
 
 

张凡:

内蒙古钢琴音乐述评

 
       内蒙古钢琴音乐近年来不断繁荣发展,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却是缺席的,所以我对于内蒙古钢琴音乐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内蒙古钢琴音乐的前期研究,还有进一步的工作是什么?
 
       首先,关于中国最早的蒙古族音乐钢琴独奏曲,我们看到冼星海在他的创作杂记当中有所记录,1940年他写的第一组曲的第二乐章,用的就是蒙古族的音调,本来是钢琴曲,后来又改成交响乐。还有就是同样在几乎同时代的1941年的延安,也有一首蒙古乐曲。其次,在内蒙古钢琴音乐中有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就是《二后生》,弹过这首曲子的老师会发现这首作品非常的凄凉,非常的慢但是小马老师把这首作品进行改编后,它就变的特别不一样。它模仿了现在二人台表演中欢乐的情绪,令这首作品别有一番韵味。再次就是内蒙古的女性作曲家,在我编内蒙古钢琴曲集的时候,发现这么一个特征,就是内蒙古的女性作曲家们对内蒙古钢琴音乐的贡献很大,她们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钢琴作品,丰富了内蒙古钢琴事业的发展。最后是钢琴协奏曲的创作,钢琴协奏曲的题材,在音乐当中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题材。在目前为止中国钢琴协奏曲的目录有160部左右,我们手里面拿到的数据中,跟内蒙古有关的大概有12部,占到了将近1/10,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也非常值得大家关注。
 
       下一步,我需要对内蒙古钢琴音乐进行做一个整体的梳理工作,由下至上来描述内蒙古钢琴音乐的发展,对这些作品进行系统性的整理、改编、改造。比方说双钢琴曲集,上卷交响乐改编,中卷是民族乐器协奏曲改编的,最后一卷就是钢琴协作曲,这都已经成册,准备出版了。

 

分享到 65.1K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

ICP备案号:蒙ICP备2021003352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