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 吴江涛:以蒙古马精神建构“北疆文化”精神谱系

来源:内蒙古评论家协会  时间:2024-01-04 11:59:28   阅读量:

以蒙古马精神建构“北疆文化”精神谱系

——“蒙古马精神·内蒙古美术摄影作品展”的时代价值

吴江涛/ 天津传媒学院

  与传统艺术“流派”趋向于在同一历史时空进行群体演绎有所不同的是,当代艺术正在消解同质化创作带来的知识壁垒而努力走向更为多元的地域精神表达。这得益于知识全球化和信息多元化的快速传播,使得艺术家群体间的频繁互动成为可能,各种艺术思潮、观念在彼此融合中逐渐模糊了派别的界限,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地域精神特征的个性书写。

  从“艺术流派”到“地域精神”的价值表述,意味着艺术创作的视域将被延伸出更具有品牌效应的地域文化符号,这种符号在弱化“流派”的同时,使得艺术创作更多地关注地域精神的表达和呈现。由中国美术馆、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共同主办的“蒙古马精神——内蒙古美术摄影作品展”,汇集了近年来以蒙古马形象为主要创作题材的130余件精品力作,这些作品通过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摄影等造型艺术形式广泛地融入蒙古马的形象元素,多方位、多视角地反映了新时代蒙古草原在社会建设中的精神发展风貌和突出成就。正如展览题目“蒙古马精神”所蕴含的价值指向一样,一种更具活力的艺术概念使得展览并不局限于特定的艺术家群体,而是以内蒙古地区特有的北方草原文化新貌进行呈现。

文艺评论 | 吴江涛:以蒙古马精神建构“北疆文化”精神谱系 第1张

  在以“驰•吃苦耐劳”“骋•一往无前”“奔•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为主题的三个展览板块中,以马为母体的图像叙事成为展览的焦点,作品以不同的形态反映了内蒙古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的地域精神——蒙古马精神。蒙古马自古就因其坚忍不拔的品格成为草原民族一往无前的精神象征,蒙古民族常以马比喻理想,视蒙古马为草原精神的化身。蒙古马精神在几千年的草原社会发展中,因蒙古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凝结成独特的草原文化,这种文化力量不但时刻激励着草原民族前进的方向,也是地域艺术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精神符号,艺术家正在通过不同的叙事手法塑造蒙古马的形象、传达草原民族的精神特征。正如此次的展览,艺术家使蒙古马的视觉形象在新时代审美发展中得到了新的延伸和变化,尹瘦石的国画《大漠连天》以极富动态的墨色线条塑造了两匹奔腾的骏马,尽管没有景物的映衬,两匹骏马仿佛驰骋于广袤的大漠之中,一种无形的拼搏之力鼓舞人的心扉,恰如其分地传达出草原民族奋力拼搏的精神本质。张可扬的油画《天骄飞雪邀明月》、哈日巴拉的油画《逐梦前行蒙古马》分别以冬天和春天不同季节奔腾于广袤草原的群马形象反映了蒙古马精神,一个是不畏风雪严寒奋力前行,一个是借助于春色逐梦奋进,二者都以极富动态的视觉冲击表现了蒙古马英姿飒爽的精神特征,象征着草原民族在不同环境下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与动态群马有所不同的是,李爱国的国画《正阳》、苏和的版画《谧境系列-1》、胡日查的版画《聚焦》油画《马群》、佟金峰的版画《父亲的草原》等则以相对静态的蒙古马形象反映蒙古草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祥和画面,为在喧嚣都市生活的人们带来了久违的视觉体验。

文艺评论 | 吴江涛:以蒙古马精神建构“北疆文化”精神谱系 第2张

  尹瘦石《大漠连天》

  展览除了以蒙古马形象在地域文化的视觉构建中呈现国家民族意志,彰显出地域文化精神的活力和特性外,还体现了内蒙古文艺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蒙古马精神”的积极响应,同时也是内蒙古推进“北疆文化”品牌建设工程的直观反映和表达。“北疆文化”是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着力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致力于以北疆文化为纽带实现以文化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意识,不断挖掘民族团结的文化底蕴使北疆大地优秀的文化活起来,激发草原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在这次的展览中,一系列生动的蒙古马形象在摄影家的镜头下纵横驰骋,震撼的画面真实地再现了草原民族独特的人文景观,展现出“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草原精神。在多幅摄影作品中,乌拉汗的摄影《奔腾》、和平的摄影《神骏》、苏亚拉图的摄影《爽》、郭永刚的摄影《勇往直前》、刘晓东的摄影《牧歌行》、魏士江的摄影《立马横刀》、赵如意的摄影《雪蹄逸绝》、张放的摄影《天地之间》、额博得摄影《驰骋北疆》、金梅得摄影《家园》等,摄影家以独特的视角拍摄出蒙古马在草原飞奔的一瞬,昭示着蒙古马与草原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结。这些作品都是从地域视角出发展现蒙古马的精神内核,使较为抽象的草原民族精神以一种相对理性的视角得以呈现。应该说,在草原文化的赓续发展中,蒙古马精神代表着草原人民世代为之奋进的文化象征,这种象征在谱写“北疆文化”精神谱系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

文艺评论 | 吴江涛:以蒙古马精神建构“北疆文化”精神谱系 第3张

  苏亚拉图《爽》

  在众多具有北方草原地域文化象征的作品中,以蒙古马为主要表现题材的雕塑在展览中显示了独具地域标识的视觉效果。吴为山的雕塑《北疆汉子》塑造了一位健壮的博克手眯着双眼沐浴在充满阳光的草原下,充满力量感的雄健身姿再现了草原汉子巨大的精神能量。色楞格的雕塑《疾风》以风旋电掣的疾风结合奔腾的蒙古马形象,以意象的表现手法凸显了蒙古马的精神气质。石玉平苏力德的雕塑《到人民中去》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党和人民紧密团结的光辉场景。温都苏杨曦浩的雕塑《逐北疆》则以高度简练的线条抽象化地概括了疾驰在草原大地的蒙古马形象。韩枫的雕塑《策马北疆》、要鸿鹏的雕塑《追风》、姚文斌的雕塑《耐力》等,分别刻画了不同状态下蒙古草原中的骏马形象,作品中健硕的身躯与略带夸张的造型相得益彰,共同拼贴出当下草原生活的现实图景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展望。事实上,这些展览作品并不止于对草原风土人情的视觉再现和记述,而是寄托对现实生活的关切和对未来理想的探寻。展览在以“马”为主的图像叙事中彰显地域美术的特性与活力,体现了内蒙古美术界对“北疆文化”的积极响应。

文艺评论 | 吴江涛:以蒙古马精神建构“北疆文化”精神谱系 第4张

  要鸿鹏《追风》

  “蒙古马精神”植根于广袤的草原文化,成长于草原人民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实践,是草原民族在新时代下自觉、自信、自强的精神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强大的精神动力作用,这种精神成为许多艺术家探寻草原文化孜孜以求的课题。宫艳丽的国画《战风沙》以现实主义的基调描绘了草原人民不惧风沙植树造林的场景,作者通过细腻的勾染与赋色典雅而庄重地再现了草原民族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精神,表现了草原民族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董从民的油画《热土》聚焦草原民族的女性群像,以奔放的笔触描绘了女性闲暇时的瞬间印象,表现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下草原女性的新风貌和新气象。颉元芳的水彩《远方》以极具地域特色的手法描绘了一对夫妇在一望无垠的草原眺望远方的身影,略带微笑的面容凸显了草原人民饱满的精神状态,表达了草原人民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和期待。这些作品虽以人物形态再现草原民族的生活瞬间,但草原民族独有的“蒙古马精神”在人物群像之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表现了艺术家在对草原精神思考下的丰沛情感。

文艺评论 | 吴江涛:以蒙古马精神建构“北疆文化”精神谱系 第5张

  董从民《热土》

  内蒙古有句谚语:“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蒙古马一往无前、迎难而上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真实写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蒙古马精神熔铸了草原民族的灵魂和梦想,已成为促进内蒙古在新时代社会发展中的强大精神动力。当多元文化思潮在全球化语境下成为一种趋势,艺术家在挖掘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时代内涵中已经走向了对地域精神的探寻,这并不意味着艺术家对传统艺术“流派”精神的消解,相反扩大了“流派”的表现内涵,使艺术延伸至以多元化的媒介语言表达多元化的主题探索。因此,我们可以理解,艺术家笔下的“蒙古马精神”并非一个狭隘的地理范畴,而是地域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熔铸于中华民族精神下的智慧结晶,艺术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挖掘、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以地域文化为底色的视野下构建出时代新意。

文艺评论 | 吴江涛:以蒙古马精神建构“北疆文化”精神谱系 第6张

分享到 65.1K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

ICP备案号:蒙ICP备2021003352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