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来源:内蒙古美术家协会  时间:2023-12-20 09:15:12   阅读量:

空间艺术塑北疆

  ——艺韵北疆:2023内蒙古自治区雕塑跨年大展侧记

  文/杨曦浩

  (内蒙古美术家协会理事、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1张

  吴为山《北疆汉子》雕塑(青铜) 113cm×64cm×121cm

  12月7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的艺韵北疆——内蒙古自治区美术、雕塑、书法、摄影跨年大展之“空间艺术塑北疆”篇章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征集到区内外投稿雕塑作品200余件,入展作品百余件,其中还包括特邀雕塑名家精品力作和中青年雕塑作者的代表作品,参展作品因其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北疆文化的审美内涵,扎根生活与人民的创作基调,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展览关注度持续升温。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2张

  《腾飞吧·内蒙古》马哲 杨曦浩 查娜 金属、发光纤维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3张

  《壮美山河》幸华银、唐勇 铸铜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的雕塑家们怀着对祖国、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为回应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文艺工作的关切,对新时代内蒙古雕塑艺术创作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思考,创作了一批贴近生活、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在我看来,这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器以载道”的精神在内蒙古雕塑创作中的一次集中体现。“器以载道”本质体现的是造物艺术对社会伦理与教育普及功能的关注,饱含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体现了独到中华文化特质的美学。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4张

  《草原雄鹰》莫日根毕力格图 铸铜32.5cm×15cm×38cm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5张

  《高原风》 韩枫 铸铜4米高

  作为一种自先秦时代起不断发展完善的文化观念,“器以载道”得以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进行阐扬、其生命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被日新月异的时代精神不断激活,在本次展览中的具体体现是:         一是人民的创作和创作里的人民。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以来,雕塑作品中的内蒙古人民始终斗志昂扬、始终意气风发、始终与全国人民心连心。就此次展出的作品而言,不少精品佳作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艺术呈现、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展现了新的时代气象。如幸华银、苏愚的《敖包相会》,其灵感来源于在内蒙古地区广为传唱的民歌,作者以奔跑飞翔的双马组成的旋转造型,形成了一个满月的外轮廓,正好吻合敖包相会的主题;而飞翔的双马以马蹄扬起的尘土作为连接,更能体现出北疆草原文化雄浑基调中的自由和浪漫;杜俊平的《拉棍》,表现得正是一种古老的二人民间体育游戏,正是民众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文化形态,也是民众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等人际交谊的一种平台。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6张

  《敖包相会》幸华银、苏愚 铸铜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7张

  石玉平、苏力德《到人民中去》雕塑 300cm X 80cm X 50cm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8张

  《总书记回信了》萨其日拉图 铸铜2.5米高

        二是“北疆文化”的自然地理体现。北疆文化是由内蒙古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其基石却是祖国北疆壮美的自然地貌。这其中,以内蒙古自治区为核心的我国北部边疆的广大区域的山山水水,是创作者们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陈明达、史慧君创作的《黄河之水天上来》,通过抽取提炼,将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表意符号,在一个奔腾进取的结构环境中构建为上下合一的安宁场景,表现黄河作为母亲河,对内蒙古儿女的滋养。有水,就有山。与西来南流的黄河相对应,作者杨曦浩的作品《莫尼山》,体现的虽是横亘于内蒙古中西部的莫尼山,其重点却“看山不是山”。而是莫尼山常年守望着其南麓不远处、当年集全国之力建设的包头钢铁(集团)公司,杨曦浩将此作品命名为《莫尼山》,是将其印象中的莫尼山山体,通过将数块淬炼自包钢的钢板以榫接的手段,抽象凝练成形似莫尼山庄严且坚硬的形态,意在传递品质坚强如钢、胸怀宽广如山的内蒙古人民,守望相助,共同绘就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昂扬精神。总书记说,人民就是江山,温度苏的作品《黄河颂》以精湛的雕塑语言,很好的传达了这一精辟论断,从这个作品的看,黄河的气魄是人民赋予的、黄河的精神是人民赋予的,黄河,因人民而伟大。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9张

  《莫尼山 城市之魂》杨曦浩 金属焊接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10张

  《黄河颂》温都苏 铸铜8米高

        三是蒙古马的精神与空间艺术的探索。公共空间化是雕塑艺术发展的趋势路径。其核心在于视觉化的公共景观如何深层表达传统造型艺术在空间的重建、以及与特定地点联系的创作方法相结合的问题。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11张

  《放飞梦想》温都苏、樊昊、钦达门、文光 铸铜 花岗岩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12张

  呼和吉力图《乌兰牧骑》 雕塑45cm×70cm×25cm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13张

  付孝勇 《滑冰》 铸铜

  温都苏、杨曦浩的作品《跃华章》通过将“一往无前,吃苦耐劳,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具象表达为一金一银、两匹飞驰的骏马,马鬃形似飘带随风高高飘起,使欣赏者即使距离其遥远,也能感受到洋溢着生命律动的蒙古马在跃向美好新时代征程中的激情与豪迈。而郑天则作品《北疆之翼》将蒙古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钢铁这种质地坚硬的材质进行重塑,进而表达内蒙古各族人民昂扬的奋斗姿态和无限活力。如果是传统雕塑作品,到这时为止,创作工作已经完成。而作者创造性的将其移置在城市绿地上,看似移动的一小步,却是创作理念更新的一大步,在与人的互动之中,才更能体现艺术作品为人民创作的使命与理想。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14张

  《跃华章》温都苏、杨曦浩 铸铜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15张

  《情系草原》贾一凡 青铜

         四是英雄的人民与英模精神。在一切因素中,人是最宝贵的。在宝贵的人的因素中,英模的精神是更宝贵的。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也不乏有对各个行业层出不穷的代表人物致敬和弘扬他们所代表精神的作品。如陈栓柱的作品《草原母亲》,采用了具象造型手法,描绘了一位年轻的草原母亲,在箩筐中背负着四个年幼的孩子回家的情景。坚实而善良的母亲形象是祖国处在困难时期,以草原母亲都贵玛为代表的每一位收留孤儿的草原淳朴牧民的缩影,也是宽广博大的草原情怀的象征。金钢的《帮扶——蒙古族绣娘》则表现了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绣娘坐在五角枫下绣作品,交流学习制作心得,直播带货的场景。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16张

  《草原母亲》陈栓柱 铸铜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17张

  《绣出美好生活》金钢 铸铜1.8米高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18张

  《紧紧抱在一起》 岳布仁 玻璃钢

  一支坚强有力的人民军队,成为了内蒙古人民安居乐业,共创美好生活的最坚实保障,更是落实总书记赋予自治区五大任务、把内蒙古建设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保障。陈栓柱的作品《达纳巴拉-离别》反映的就是这一主题。然而作者没有直接反映革命军人的威武亦或是战争的残酷,而是将男主应征入伍与相恋的女主离别时的情景内化于内蒙古地区民歌《达纳巴拉》的旋律中。在展现纯真恋情美好的背后,歌颂的是人民军队保卫和平、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强形象。作品描述的是具体的革命军人,也是数十年来为构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不断拼搏奋斗的内蒙古儿女的群像。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19张

  《达纳巴拉——离别》陈栓柱 铸铜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20张

  《雄风》 满贵 铸铜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21张

  《阳光灿烂的日子》 付地理 铸铜

  本次展览拣选的作品,反映的都是内蒙古各族群众对更美好精神生活向往的公共艺术作品,策展者为所有作品设计了相应的环境效果图。这些效果图与作品本体一道,构成了作为群众-艺术-社会这个公共艺术展示系统的媒介,成为系统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因子。而整体上看,内蒙古当代雕塑创作者们自觉地把个人体悟与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在建设伟大祖国、守卫祖国边疆、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历史进程相融合,与反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国忠诚奉献理念、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等相结合,出现了反映宏大叙事的大型主题雕塑的创作冲动,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创作语言与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理念相契合的公共艺术作品。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22张

  要鸿鹏《我从草原来》雕塑150cm×45cm×32cm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23张

  《 朝阳》 郑天则 铸铜

  作为公共艺术的当代雕塑作品也应是传统“器以载道”观念在当下的延伸,是展现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不仅要起到对群众审美引导与提升的启蒙作用,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他们在雕塑创作中主体地位。而这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时代性的系统工程,固然需要雕塑创作者的努力,更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在当前,要解决大量优秀雕塑作品被束于展馆之内的缺憾,让具有丰富北疆文化特点的优秀雕塑艺术作品能够放置在群众抬眼可见、触手可及的广大公共空间,进而使在创作、传播乃至研究的各个方面,与公共性进一步紧密联系,在反映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心手相牵的宏大历史主题中,进一步走向人民内心,反映时代精神,为推进“北疆文化”建设,更好地树立内蒙古形象发挥重要作用。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24张

  《阿尔山 晨曦》蔡喆 不锈钢

文艺评论 | 杨曦浩:空间艺术塑北疆 第25张

  《北疆·火种》杨曦浩 彩钢 不锈钢

分享到 65.1K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

ICP备案号:蒙ICP备2021003352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