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动态

在现场◆第二届敕勒川文艺论坛主题发言摘要(二)

来源: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2-07-29 16:56:56   阅读量:

 在现场◆第二届敕勒川文艺论坛主题发言摘要(二) 第1张pAd内蒙古文联网

 

       7月23日上午,由内蒙古文联主办,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第二届敕勒川文艺论坛在呼和浩特召开,此次论坛邀请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沈勇,宁夏大学副校长、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郎伟,他们围绕论坛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共同探讨中华文化形象与内蒙古文艺。pAd内蒙古文联网

 
 
 

对打造中华文化符号的一点思考pAd内蒙古文联网

 

沈勇pAd内蒙古文联网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pAd内蒙古文联网

 pAd内蒙古文联网

 在现场◆第二届敕勒川文艺论坛主题发言摘要(二) 第2张
 
一、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是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与精神的独特表达
 
       美国《新闻周刊》在20世纪初的时候,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的网民当中做调研,调研之后要评出12个文化大国以及12个文化大国中每一个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象20项。看一下美国,华尔街、百老汇、好莱坞、麦当劳、沃尔玛,这里面既有关于地理的,又有关于历史的;既有关于精神的,又有关于文化的,还有关于文学艺术的,还有生活的,所谓的形象类别它里面基本上全部都已经包括了。再看一下中国,语言、故宫、长城、苏州园林、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泽东、针灸、中国烹饪,这是外国人眼里认为可以建构的中华文化形象。  
 
       从前面一些国家网民对文化形象的一种推选,我们可以慢慢形成这么一个概念,就是文化符号和形象是一种标识,这种文化标识是可以让人熟悉并且记住的,它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是用来传达人们之间信息交流的一种载体。符号就是把特别复杂的事物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
 
       由此我们来看中华形象符号,我觉得是中华民族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是被赋予一定意义和象征的东西,形象化了的符号不仅仅是文化符号,还包括文化理念、文化价值,是全方位的展示。中华文化是由56个单一的民族共同创造的复合型的文化,所以中华文化符号必然包含了各个民族的共同经历、共同历史、共同记忆,它的核心是价值观。
 
二、文艺是表达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的最佳载体与途径
 
       美国的好莱坞、迪士尼、超人、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爵士乐,它都是文学艺术形象,比如说漫威的美国队长、超人系列,在电影当中表现的非常多,它基本上是美国文化形象的最重要的代言者,实质上就是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但它通过文艺的方式,通过电影人物的设置,如钢铁侠、超人、蜘蛛侠这样一些人物进行传达,从《第一滴血》《007》等一系列都是硬汉的美国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电影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形象、文化和意识形态。美国的超级英雄则是美国电影和美国文化的最佳代言人,是其构建文化帝国之下的产物。“救世主”和“世界和平的守护者”“美国梦”“个人英雄主义”等是其最重要的价值表达。包括唐老鸭、米老鼠,看着是儿童的动漫,但里面时时刻刻在传递着一种文化价值。
 
       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要展现的是什么?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毫无疑问,文艺是一条非常有效的载体和途径。文化形象从形象文化到行为文化,最后到理念文化,这三个层次当中最重要的是理念文化,因为它涵盖了我们的理念和文化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用审美的方式、情感的方式、形象的方式一定是最佳的、最好的方式。文艺的表达,对内可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可以告诉大家说我要表达什么,而且还能唤起共情点,中国人到底要倡导什么?看完之后有什么样的借鉴,有什么样的启发,有什么样的意义,这都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BBC曾经邀请最著名的学者、记者和评论家每人选出5部影响历史的作品。结果涵盖33种不同语言撰写的小说、诗歌、故事和戏剧,总共选出77部,其中中国有3部,《荷马诗史》名列榜首,《鲁宾逊漂流记》最后一位,《三国演义》名列21,《水浒传》名列24,《阿Q正传》41位。我们从2008年奥运会开始,我们不断在面向世界的国际舞台上建构中国的文化形象,比如说汉字文化、历史长卷、飞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冬奥会最火的莫过于冰墩墩了,憨憨厚厚的那个熊猫形象让人爱不释手。
 
三、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在对外传播时要坚持以我为主
 
       在全球化背景下,强势文明的文化输出会对冲弱势文明的文化信心,从而导致弱势文明逐渐丧失自我认同,转而崇拜强势文明,进一步的后果就是,一切的文化创造均以强势文明为标杆,一切的文化交流也都是以迎合换取强势文明对我们的承认为出发点。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中国戏曲在国外翻译一直只有一个名称叫Chinese opera,翻译出来叫中国歌剧。其实中国戏曲有348个剧种,大家都知道,昆曲和山东的柳子戏能相同吗?和河北梆子能相同吗?京剧和粤剧能相同吗?完全不同,但在国外只有一个名字。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1925年的时候,梅兰芳要去美国演出,齐如山作为他的主要参谋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梅兰芳在美国进行推广。他做了大量的功课,让外国人到梅兰芳先生的院子里看戏,看完以后请他们填单子说哪些东西是合适的,哪些东西是不合适的,最后出了一份戏单,尽量不唱,以舞为主,所以梅兰芳先生在1930年去美国演的是天女散花、贵妃醉酒、芦花荡、青石山、打渔杀家、刺虎,全部是以大量的舞蹈或者是大量的动作完成的折子戏,以至于纽约时报的评价是“梅兰芳的哑剧表演和服装展示都是精彩绝伦”,我觉得好悲哀。1955年的时候,我们《猎虎记》获得的是哑剧比赛一等奖,我们的《水漫金山》《闹天宫》获得的是民间舞蹈比赛一等奖,我们的《一堂春》是民歌。在2006年的时候,青春版《牡丹亭》去美国,但是那个时候对青春版《牡丹亭》的宣传依然如此,介绍说是一部中国的明朝歌剧。一直到2015年,总算《锁麟囊》《白蛇传》去美国百老汇演出,这个时候美国才有人对中国戏曲做介绍,说戏曲是中国基本的戏剧形式,和西方的歌剧很不一样。1930年到2015年,整整85年,国外一直没有为戏曲正名,甚至直到今天我们的戏曲还叫Chinese opera,为什么不自信一点就叫Chinese Yue Ju 、Chinese Kun qu、Chinese Jing Ju?对外交流,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不能完全地迎合别人的需要,我们有没有要求听意大利歌剧的时候换成中文?文化的自信来自于对主体文化身份的确立与觉醒,而“以我为主”的文化交流与学习吸收,则是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的名称多么有诗情画意,翻译成英文居然叫“喝醉酒的小妾”,《林冲夜奔》居然翻译成“晚上跑步”。我们有太多的事要去做了,很多时候我们在对外文化形象的建构上是碎片化的,是不完整的。文化形象是认知主客体之间跨文化理解上达成的统一,是对文化话语权的争夺与博弈,要坚持文化自信,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

 pAd内蒙古文联网

 pAd内蒙古文联网

 

西部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pAd内蒙古文联网

 

郎伟pAd内蒙古文联网

宁夏大学副校长、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pAd内蒙古文联网

 pAd内蒙古文联网

 在现场◆第二届敕勒川文艺论坛主题发言摘要(二) 第3张
 
       今天谈的话题是西部文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说西部,我今天的发言采用的“西部”概念是文化西部,也是新世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新闻媒体普遍使用的一个概念,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也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重庆西南五省市,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再加上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是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国家给出的一个“西部”的概念,简单来说,是“10+2+2”,西北五省、西南五省加上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加上两个自治州。这些地方加起来的幅员面积大概有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前些年总人口是3.6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我个人体会是一个文化西部的概念。
 
       第二个关于西部文学。西部文学我给它的定义,是由世代定居于西部,或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游历于西部的作家们所创作的描摹西部的自然风情、社会风情以及书写西部的人生故事和西部人的精神图景的故事。
 
       西部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表现如何,这里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家看后可能就清楚了。以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为例,从1995年第一届开始颁奖,一直到今天的第七届,中短篇小说一共颁发了70个奖项,西部地区文学作品获奖作品一共15篇,所占比例21%,其中,陕西三位作家,宁夏三位作家,所以我们这十五篇西部作家里面获奖的小说里面,陕西、宁夏各占三篇,甘肃、广西各两篇,四川、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各一篇。宁夏的人口最新是720万,宁夏的面积是6.6万平方公里,在七届文学奖的中短篇文学中有三位作家获奖,这个业绩在宁夏文学来说应该还算不错。茅盾文学奖一共评了十届,从第一届到第十届,48部获奖作品当中西部作家占了六部,获奖省份一共是两个,陕西占了四部,获奖作家是陈忠实、贾平凹、路遥、陈彦。陈彦是一个剧作家,现在在北京工作,他获奖的时候是陕西戏剧研究所所长,他获奖的作品是《主角》。还有两部是四川作家的作品。所以说从西部文学的贡献来说,尤其是中短篇的贡献,西部作家表现得还不错。
 
       西部疆域辽阔,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引下,各民族同胞和谐相处,共同奋进,谱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绚丽篇章。作为西部地区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出色描画者的西部文学以宽广的视野和多彩的笔触,精心描绘着西部人民的生活命运、内心世界和社会景观,西部文学是中国故事和中国灵魂的别致讲述,客观上极大的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百花园地。通过改革开放以来西部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会发现,在西部文学的40多年创作当中,强烈地表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我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不仅仅是外在的一些仪式、生活方式,关键是一种文化精神。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在西部文学当中表现了这么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在西部文学当中,对西部土地、山川和社会风情(包括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的深深迷醉和眷恋,是弥漫于作品当中的情感总基调。这种故园情和土地情的描写,实际上是流淌于中华民族血液当中的,浓浓的爱国情的书写。关于西部的自然地理风貌和风土人情的书写,成为最重要的艺术元素,成为最重要的一个特色。西部文学,包括各少数民族文学的书写当中,对于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的描写,构成了西部文学最重要的一个面貌,这种面貌表面上看来写得是自然地理风貌,实际上写的是故土情、家乡情和爱国情。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宁夏短篇小说家郭文斌,有一篇短篇小说叫《大年》,这篇小说写的是宁夏南部的西海固地区,这个地区是受关陇文化的影响。小说从大年三十写到大年初一,西北乡间村民过年景象,写春联、贴门神、挂灯笼、蒸馒头、上坟祭祖、供桌上香,把糖果、核桃全都写的是中国人过大年喜悦的心情,写中华文化的温情脉脉,诸如此类的作品在西部的小说当中,西部的散文当中,也包括西部的一些叙事诗中写得非常多。
 
       当代作家汪曾祺有个说法,他说,风俗无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包含着一定的人文因素,都反映着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悦,他们把生活的诗情,用一定的脉络形式固定下来,并且相互交流,融为一体,风俗中保留了一个民族常绿的童心,顺着这种童心加以圣化,风俗使一个民族永不衰老。我想西部的文学对于土地情、故园情的描写,对地域独特风俗景象的描写,实际上表达的都是我们民族常绿的童心。
 
       第二个因素,在西部文学当中对人的生命和自然万物的尊重和理解,对君子人格和忠恕,对善良等古老道德原则的坚定执着,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仁者爱人的思想。
 
       新时期的小说作者中的内蒙古作家乌热尔图在80年代有三部小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七岔犄角的公鹿》是1982年全国优秀获奖小说,写一个少年猎人和公鹿的邂逅,好几次碰撞,如何保护这个公鹿不被猎杀,实际上已经体现了人和动物的和谐关系。最近几年,新疆的刘亮程写了很多人和动物的散文。西部文学当中,第二个写的最多的是西部人情的厚道,内蒙古老作家阿云嘎的小说《天上没有铁丝网》,写市场经济之后,经济利益导致了人心的变化,表现了一个牧人内心的非常剧烈的变化,体现了缅怀民风的厚重的情愫。所以西部文学中最多的就是对于传统文化的道义精神,对不为金钱所裹挟的讴歌,是西部文学最宏大的也是最核心的主题。
 
       第三个方面,西部文学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在西部文学当中,无论是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男性形象塑造,还是温柔善良、具有牺牲和奉献精神女性形象的塑造,都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追求和价值情怀。这个方面讲两个典型的例子,一是《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再有就是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获得者陈彦的作品《主角》,小说主要以一个剧团的女演员忆秦娥从11岁到县剧团,一直到51岁的经历,写了40岁的变迁,写了她不怕吃亏的形象,人间所发生的灾难在她身上发生了,但是她一直屹立不倒,这是西部女性的最典型的形象,代表着人间的温润善良、憨厚包容、无私奉献等等的人文价值,而这些人物的塑造恰恰连接着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分享到 65.1K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

ICP备案号:蒙ICP备2021003352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