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1-12-14 16:16:41 阅读量:
黄河,古称“大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长城、长江、黄河等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中,文艺作品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包头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内蒙古科技大学副教授贺翔创作的交响组曲《大河之声》,是一部以黄河文化为主线,集钢琴、室内乐、管弦乐、合唱为一体,取材内蒙古、面向全国的大型原创音乐作品。
贺翔说:“我对黄河有着不一样的情感。我生在黄河边,是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孩子。小时候,黄河是我的游乐园;长大后,黄河是我的精神家园。我曾到过兰州市,黄河穿城而过,滋养着那里的人们;我到过巴彦淖尔市,在那里黄河成就了河套平原;我到过鄂尔多斯市,那里有昭君出塞的古渡口,见证了昭君出塞维护和平的传奇故事。所以,我想用音符诠释黄河精神、黄河文化。”
交响组曲《大河之声》由9个部分组成,以内蒙古西部区音乐元素为创作源泉、多视角多层次地讲述黄河故事。作品融合了传统与近现代作曲理念和技法,风格上洋为中用,融贯中西,既体现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高雅气质,又不失民族与民间融合的淳朴风韵。例如为琵琶、古筝、小提琴与大提琴而作的《古渡情缘》,是一种很少见的中西混搭的室内乐组合。
相传王昭君曾从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的金津渡口渡河北上和亲,《古渡情缘》以此为背景而创作,“作品富有逻辑的数字化序列设计彰显出音乐结构的统一性,不同类别乐器结合的编制寓意着各民族团结的欣欣向荣景象。”《古渡情缘》演奏者之一、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艺术学院教师刘媛元说。
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原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地方。交响组曲《大河之声》用音乐呈现了文化交流交融,在组曲里有二人台的一些曲调,还有鄂尔多斯民歌的一些音乐元素。
黄河不仅是一条波澜壮阔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以黄河文化精神为支撑,才能为作品灌注厚重的历史力量。“交响组曲《大河之声》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同时,用音乐展现黄河流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历史,深刻地体现了‘讲好黄河故事’的精神阐释与文化思考。”《沐春》演奏者之一、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敖峥说。
《沐春》演奏演员(由左向右)
徐牧、敖峥、段宏玲
滔滔黄河,源远流长
蜿蜒九曲,奔至踏来
12月下旬
《大河之声》将奏响青城
届时
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
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鲜明气质
中华民族刚毅不屈的坚强性格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