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艺 2024-12-13 20:14:06 阅读量:
从《千古马颂》 看当代马术和杂技融合 杨韬义 内蒙古杂技家协会副主席
摘要:《千古马颂》是一部蕴含着深厚蒙古马精神的、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展现了精湛马术技艺和杂技表演的全景式大型马舞剧。演出中,观众们不仅能欣赏神秘、传奇的蒙古马文化,还能感受中国传统杂技的艺术价值,在充满视觉冲击的舞台上,感受人马结缘的温情、金戈铁马的雄奇。《千古马颂》这一演出,不仅是对当代马术的创新,还推动了中国传统杂技的传承与发展。文章立足《千古马颂》视角,探讨其对当代马术和中国传统杂技的影响。
一、《千古马颂》作品简介
《千古马颂》是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全国首创全景式大型马舞剧,在22场演出中吸引了全国4万余名观众,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推动了当代马术与传统杂技艺术的发展。《千古马颂》由四个篇章组成,分别是“人马情缘”“马背家园”“马背传奇”“自由天驹”,主要讲述的是当地牧民与马相遇、相识、相伴、不离不弃和生死与共的故事[1]。故事内容跌宕起伏、震撼人心,既有丰富的故事内容传播蒙古马文化,又有高难度的杂技表演,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一经推出迅速成为内蒙古打响文旅融合品牌的标志。
演出照
在《千古马颂》的舞台演出中,既用到了当代马术和传统杂技,又融入了歌舞、音乐等艺术元素,进一步突出了蒙古族民众深厚的情怀。例如,《千古马颂》的舞台环境中融入了许多现代科技,如全息影像技术与声光电技术的应用,更灵活、巧妙地展现出了马术的精髓,也突出了传统杂技惊险的表演过程,总是能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使人们在观看后对演出产生深刻记忆。 二、从《千古马颂》看当代马术和杂技 (一)《千古马颂》对当代马术的影响 育马、驯马、骑马、赛马历来是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传统,所以蒙古族有着“马背民族”的称呼。蒙古族人自小就在马背上长大,他们的一生几乎都有马的陪伴,可以说马是蒙古族人最亲密的伙伴。蒙古族人在长时间的发展中,与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创造和蕴含了深厚的蒙古族马文化。马术并非蒙古族特有,但一提到马术总是能第一时间想到他们。蒙古人是传统马术的传承者,是当代马术的创新者和创造者。《千古马颂》是蒙古人马术创新的主要艺术成果,其中不仅表现了马所具有的高贵、善良、淳朴、敦厚、赤诚等多种优良品质,更体现了蒙古人与马的深厚情谊。《千古马颂》中所展示的马术,有许多场景都是人与马共同参与表演,以这样的形式完成表演,直观展现出蒙古人掌握的高超马术技巧,也只有娴熟地运用马术,表演者们才能在舞台上与马更加有效地配合、协调。马术是一种传统运动项目,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无论是传统马术还是当代马术,都注重马在特定环境下响应和听从指令的精度,因此在《千古马颂》的马术表演中,突出了蒙古人对马进行训练的成果。表演者只有熟练的驾驭技巧,才能在与马合作的过程中做到协调、配合,一场完美的演出也由此呈现[2]。《千古马颂》这一作品的出现,不仅使蒙古族马文化得到发展,更为当代马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为当代马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实践进路。从舞台表演看待当代马术的发展问题,正是对传统马术的弘扬与创新。
演出照
因此,当代马术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口口相传”的传统模式,也不能只关注体育竞技这一单一途径,还要将目光放在艺术表演领域,从宏观角度来看,可以借助当地文旅深度融合的契机,将当代马术融入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中,多渠道促进当代马术传播;当代马术的创新,可以以文旅深度融合以及现代舞台表演等需求为导向,根据观众们提出的实际需求,大胆地创新传统马术,使当代马术更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赢得更多人的喜爱。
演出照
(二)《千古马颂》对杂技的影响 杂技是中国特有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它是中国古代主要的娱乐形式之一,常见的杂技有傀儡戏、百戏、顶碗、走钢丝等。在中国传统杂技艺术中,各种杂技中都有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传统杂技有着固定的艺术范式,而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许多舞台表演作品中开始融入杂技动作,从传统杂技表演中吸取精髓,在增加表演难度的同时,突出演出的视觉呈现效果。 演出照
在《千古马颂》的表演中,融入了许多传统的杂技动作,通过添加杂技动作为演出带来了惊险绝奇的特点,给观众带来了更丰富的视觉体验。从《千古马颂》看杂技艺术的发展,其本身是对中国传统杂技的创新与发展,为当代杂技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虽然传统杂技艺术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但随着外来文化地涌入,再加上杂技演出对表演者的要求较高,需要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所以越来越多人并不重视杂技。杂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一门需要共同保护、传承和发展的艺术。在当代杂技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千古马颂》中融入杂技动作的做法,将更多杂技元素融入各类舞台表演艺术中,用更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方式促进杂技创新、推广与传播。 演出照 (三)马术与杂技相互融合 《千古马颂》是马术与杂技等多种艺术融合的形式,是一种特有的、新颖的表演艺术。在两种艺术中,马术更强调人对马的动作的控制,追求人与马在动作上的一致性与协调性,体现出蒙古人对马的驯化与控制;而杂技强调形体训练,强调的是人对自身肢体动作的协调与控制,实际的表演形式还需要通过人做出各种动作来促进艺术表达。《千古马颂》中马术与杂技的融合,表现出了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属于在艺术层面上创造出的一种马术杂技[3]。因此,无论是当代马术还是杂技的发展,都可以与其他形式的艺术融合,在多种艺术相互融合的基础上促进艺术传承与发展,创新创造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的艺术。 演出照 结语:综上所述,《千古马颂》是多种艺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其中马术与杂技的融合是《千古马颂》作品的一大亮点,也是《千古马颂》受到许多观众喜爱的关键。从《千古马颂》看当代马术与杂技的发展,可以借鉴《千古马颂》中融入马术与杂技等艺术元素的经验,或者结合马术与杂技两种艺术融合的特点,从更广阔的角度,促进当代马术与杂技的发展,使二者在现代化艺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并发挥出促进其他艺术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睿达,周燕.中国首创全景式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20,(09):28. [2]田永东,赵宇华.做文旅融合的先行者——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创作综述[J].文化月刊,2019,(06):74-75. [3]梁黎,周燕,钱朵朵.《千古马颂》永远的蒙古马精神[J].中国民族,2017,(08):38-41.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