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学杂志社 时间:2025-03-14 13:48:04 阅读量:
诗人、评论家、《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作家、评论家、水墨艺术家、作家出版社编审兴安,《中国校园文学》编辑部主任李娜,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图书馆馆长郝喜凤,内蒙古文学杂志社社长阿霞,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齐丹,集宁师范学院教授杨瑞芳,呼和浩特诗词学会主席、内蒙古文学杂志社社长助理蒋雨含,中国新闻社内蒙古分社副总编李爱平,英卓读书会会长何莹,文学博士王佳,独立音乐人糖小仙儿,呼和浩特作家、诗人徐厌、赵卡、卡夫不卡、许氶、李仲原、苏热,以及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的大学生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齐 丹 作家、诗人 晓 角 | 分享现场 分享会现场气氛热烈,嘉宾霍俊明、兴安、李娜、徐厌、杨瑞芳、李爱平、赵卡、王佳、许氶、李仲原等发言,以不同的角度分享了晓角诗集《三天过完十六岁》的文学价值、思想内涵及出版意义。这本带有自白、独语性质的诗集是晓角用诗歌对抗命运的磋磨、重塑精神世界的见证,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作品。 霍俊明在发言中表示,在校园,在学生群体中举办这种分享会有利于让学生重新认知自我、获得精神的成长。他认为,晓角和诗歌写作达成了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是诗歌把晓角从寒冬带到了春天,诗歌在她的人生里承担着倾诉、安慰的角色,也是她情绪、生活的出口,诗歌给了她自信和力量。兴安对晓角的诗集《三天过完十六岁》中的作品进行了精到的点评,认为她的写作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下诗歌模式化的矫正。文学与晓角是相互成就的,文学拯救了晓角,让她从懵懂和困苦中获得了人生的光彩,同时晓角的写作也让我们对文学的存在和意义有了坚信和希望。她是近些年内蒙古文学的一个惊喜,他鼓励晓角要坚持创作,在未来带给读者更多的惊喜。李娜分享了她和晓角的认识、交流的过往,讲述了她心中的晓角。晓角在面对现实的困境,并没有陷入情绪的深渊,她的文字是向上的,语言的干净、纯粹的。她说晓角的文学才情离不开她大量的阅读和积累,阅读喂养了晓角的内心,又通过写作将其学习成果转化出来,所以成就了晓角创作上的成功。 | 演出现场 活动现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学生们表演了自信昂扬的舞蹈,还朗诵了晓角诗集《三天过完十六岁》中的诗歌,以艺术的方式传递出青春的叙事;独立音乐人糖小仙儿现场弹唱了民谣《游走》,自由、质朴的旋律让这个春意涌动的夜晚更具诗意。 分享会最后,晓角向所有在她的创作和生活道路上给予关怀与帮助的领导、老师和朋友们表达了感谢。她分享了自己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讲述了创作的感悟。她说,“每一首诗都是我的化身与替身,我在文字中获得重生”。她要继续用文学精心养育另一个自己,一个没有现实中所有遗憾的自己,一个替自己成长、成熟,走向更好的未来的自己。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