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艺 2021-10-15 17: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太阳出来了,绿叶舒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召唤着广大作家诗人去体验新生活,表现新人物。
《狂欢之歌》
1959年,纳·赛音朝克图创作抒情长诗《狂欢之歌》,歌颂了祖国光辉灿烂的10年建设和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的巨大变化。
《内蒙人民的胜利》
《内蒙人民的胜利》节目单
《内蒙人民的胜利》DVD
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1950年在北京上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影片。
《钢铁大街》
许淇画作《多出钢出好钢》
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一些作家以极大的热情深入厂矿企业体验生活,奉献出一大批富有工业气息的作品。许淇1956年“支边”到内蒙古包头市,1959年其作品《钢铁大街》发表于《人民文学》,同年《鹿的地方——新的钢都》发表于《人民日报》,于1974年出版散文集《第一盏矿灯》。
《草原轻骑》
《草原轻骑》描写了乌兰牧骑成立之初的战斗生活,热情地赞扬这支红色文艺宣传队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努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春风出塞》
《春风出塞》出版于1963年。贾漫先生的女儿贾懿向文学馆捐赠了大量物品,包括贾漫老师曾经用过的书桌、书柜。展厅中只展示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玉泉喷绿》
描绘了晋西北的玉泉村“玉泉农业社”的成长、发展以至巩固的故事,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和新旧思想的冲突,歌颂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
《生命的礼花》
《生命的礼花》1959年发表于《草原》,与《狂欢之歌》一样,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所创作的经典诗歌。
回顾革命史
建国初期,内蒙古作家回顾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科尔沁草原的人们》
《科尔沁草原的人们》1952年发表于《人民文学》,1953年翻拍成电影《草原上的人们》。
《金鹰》
1957年,《金鹰》发表于刊物《剧本》;1958年,话剧《金鹰》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精装出版《金鹰》。
《鄂尔多斯风暴》
在大革命的年代,内蒙古牧民乌力吉富有反抗精神,勇于追求真理,但是由于没有斗争的经验,没有认识压迫的根源,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后来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了革命的武装斗争,捣毁了封建王爷的城堡,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英雄篇章。
《红路》
小说揭示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人民才能真正走上彻底解放的道路,内蒙古知识分子只有沿着中国共产党所指引的方向前进,才能成为真正的革命者,才能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大刀歌》
诗集《大刀歌》讴歌了战争年代牺牲在科尔沁草原上的人民音乐家、《大刀进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曲的作者麦新。
《红雨》
《红雨》反映了农村少年红雨为贫下中农治病,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最后成长为一名“赤脚医生”的事迹。小说出版后,被译为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后拍成电影在全国上映。
观展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每周一闭馆)
团体预约电话:18504813656 0471—3592912
展览地点:内蒙古文学馆二楼(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43号)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