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艺 2021-09-10 17:00:00
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为内蒙古文学带来了盎然生机。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这是一个大展宏图的时代。内蒙古广大文学工作者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为新时期的到来而欢呼雀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崭新阶段而奋笔疾书,他们用文字铸就了时代的记忆。
《虬龙爪》 冯苓植著
《虬龙爪》为《冯苓植文集》的第三卷:市井小说卷。包含了《虬龙爪》《落凤枝》《猫腻》等七篇中篇市井题材的小说。
古老的呼和浩特市,昔日的老归化城,别具塞外风韵的市井文化特色:玩鸟的、烫褪驴的、结猫亲家的、暗藏奇人的、引魂拋纸钱的、神秘的殓尸者,甚至还有很后一位镖爷……
“新派儿多是高楼住户,玩鸟儿带着股洋派头、新鲜玩意儿特多,集中地点是城郊的现代化大公园。而老派儿则多是些矮小四合院的老住户,什么过去掌勺的、收破烂的、动泥水活的、钉鞋补掌的、吆喝卖小吃喝的,岁数大了玩玩鸟找个乐子,求个清净,集中地点就是这老城根儿的小公园。”
——《虬龙爪》节选
《土壤》汪浙成、温小钰著
汪浙成、温小钰合著的中篇小说《土壤》,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首次获得全国奖的作品,被誉为“新时期的青春之歌”,北京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电影《拓荒者的足迹》。五十年代的大学生辛启明、魏大雄和黎珍,经过二十年的风风雨雨,在广袤无垠的塞北大漠上意外相逢。在友谊与爱情的复杂纠葛中,他们之间展开了深沉的思想交锋和感情搏斗,揭示了要改造自然土壤必先改造社会土壤的深刻哲理。
“他们三个人站在春天的土地上。
春雪已经融化。空旷的田野上,弥漫着拖拉机刚翻耕过的土地散发出来的泥土气息。那一排排犁痕,像是鱼鳞一般,在阳光下闪着光······”
——《土壤》节选
《琥珀色的篝火》乌热尔图著
“在山上……我死了也不觉得难受……要不是怕你生气,这次真不想下山……”妻子无力地说,“我知道你心烦。为我,还为那些脚印!”
“你也看见了?那几只鸟儿,真是笨透了。离小路只有几步远,硬是没看见。”
“尼库,你想去。可你怕我……”塔列打起精神瞧着丈夫,“你—去—吧!”
尼库转过身来,凝视着妻子失去血色的脸。
“秋卡,你送妈妈下山看病。”
“那你去哪儿?天这么黑!”
“去看那三个人。你在路上没看见他们的脚印?那是迷路了。”
——《琥珀色的篝火》节选
《虔诚者的遗嘱》哈斯乌拉著
收入《虔诚者的遗嘱》的作品,不仅是他对乌珠穆沁草原的热情赞美和严谨考虑,也是他在乌珠穆沁草原生活十余年的凝缩反思。··· 在他的作品中,对乌珠穆沁边远草原的独特典礼和宗教礼仪,特异的环境和民俗民情,以及奇异的日月风云和花草树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光怪陆离。
——扎拉嘎胡《<虔诚者的遗嘱>序》
“在荒芜了几十年的葛根庙废墟上,有一间低矮而幽暗的小屋。······
一位面色蜡黄的老人,艰难地从压在身上的羊皮被子下面探出身来,吃力地伸出枯瘦的像古河床上裸露的树根般的手指,缓缓地划着火柴,用颤抖的双手夹紧点燃着的三炷香火,虔诚地举过头顶,跪倒在散发着汗臭味的枕头旁,进行他终结生命前的最后一次膜拜。”
——《虔诚者的遗嘱》节选
《有狼有歌的故乡》莫·哈斯巴根著
人和骆驼大口喘着气大概走了一小时,终于走到了沙丘顶上。那仁毕力格惊呆了。从夜里到现在,走了九个多小时的路,一直在金灿灿的沙海之中。他的视觉已经很是疲劳了。而现在,他却看到了一片幽幽的绿洲。他感受到那片绿洲吹来阵阵清风,深呼一口气,胸闷的感觉没了,心里豁然开朗起来。别说是人了,看来连骆驼都有了希望,下坡的步伐明显强劲起来了。
那仁毕力格他俩走进了绿洲。黄柳红柳一簇簇的,中间还长有一片片沙棘。
坡地上长着油蒿,高处长有锦松和黄杨古树,郁郁葱葱。
偶尔遇见长有稀疏芦苇的洼地,再往里走着,又见长有芨芨草的湿地。
——《有狼有歌的故乡》节选
《霍林河歌谣》白雪林著
《霍林河歌谣》,在生存满足的低洼处,人与牛共有的伟大的母性,彼此保有令人动容的相通心灵,善良、坚忍、受难、牺牲……接天连地的长调,催人泪下又决不颓唐,宛若人间情感的安魂曲。这种精神之于生存的力量,正如悠远的史诗里总有的信念——百折不挠、绝处逢生。
——施战军《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小说一瞥》
“诺日玛把手伸给母牛,母牛温情地舔着。它的舌头软软的,热热的,让诺日玛觉得很舒服,它一边舔着诺日玛一边还在哭,眼泪流个不停。
‘木匠,这条牛你别卖了,我带回去,怕是还能再下一条小牛呢。’那牛的舌头让她喜欢上了它,她决定救它一命。”
——《霍林河歌谣》节选
《遥远的腾格里》敖·奇达布日 (海德才)著
小说以茫茫的腾格里大漠地区为背景,借助描写内蒙古高原上一座寺庙生活,揭开了这一神秘世界的面纱。作品通过桑布道尔吉葛根和高娃之间不平凡而又绵长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几十年来复杂的社会变迁,并对人性、命运的探索,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历史画卷。
“世上是否有神?若追踪其根迹,或叛逆其旨意,同样要经过艰难而漫长的跋涉······”
——《遥远的腾格里》节选
《满巴扎仓》阿云嘎著
相传,元末明初,元上都被烧,妥欢帖木儿北上应昌后,一部药典从上都大火中被抢救出来,辗转一番到了鄂尔多斯。那部药典起初多年被保管在民间,后来满巴扎仓在鄂尔多斯北部建成后,被移送至此保管。据说那部药典的保管很好严密。然而,对那部药典垂涎三尺者一直不乏其人。
那部药典具体存放在什么地方,在谁手里,只有满巴扎仓的住持堪布才知晓。一代住持将老时会告诉下一代住持,那部药典在哪里,在谁手上。但是,上一代住持洛布桑堪布在他五十三岁那年忽然暴病而去。据说,没来得及给其下一代住持交代那部药典在何处。就这样,满巴扎仓有了一个天大的谜,引起了从内到外形形色色之人的贪念和猜测······
保护秘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公开。再说了,对所有人有益的方子是不用保密的!三天前,我已经完成了这个使命。从秘方药典送至我手中的那天夜里开始,我召集包括满巴扎仓经院小喇嘛们在内的所有人,抄录那部药典并散发了下去。
——《满巴扎仓》节选
《人类笔记》特·官布扎布著
以人类的生存和生存所必需的生存资源为总轴线,以进化开智、生存资源存在的方式及其演化、人类围绕生存资源的规律性运动、利益关系、利益体及其演化等为基本关注点,依托现有事关人类历史的浩瀚记录,以时而宏扩无极时而又细致入微的独特视角,品味和记述了人类自太古时代到联合国成立那一刻的艰辛跋涉,聚散离合,爱恨情仇,成败兴衰和更替演进的全程经历。惊奇地发现人性中的本能、本性及理性在人类生存中所发挥的神秘作用。进而对人类的目标、历史的方向、权力的形成、神的出现、宗教的产生,大迁徙的发生、文化等。
“我不知道时间有没有记忆,但知道时间里充满着我们人类的多彩记忆。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在岁月的深处,在远古的时代,储存着我们人类怎样的记忆和故事;那些记忆和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类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相信,火焰遗留的只会是烟尘,而岁月留下的不仅仅是灰尘!”
——《人类笔记》节选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