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内蒙古文联联合主办,江西教育出版社、内蒙古作家协会承办的《额吉的河》作品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顺利召开。
rpR内蒙古文联网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汪维国,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致辞;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海山,江西教育出版社社长熊炽分别介绍了许廷旺创作成果和《额吉的河》出版情况;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高洪波,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平,中国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儿童文学评论家、《儿童文学》原主编徐德霞,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李东华,儿童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儿童文学评论家、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崔昕平,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华读书报》总编辑助理陈香等多位专家学者与《额吉的河》作者、儿童文学作家许廷旺共同展开热烈研讨。出席会议的还有内蒙古作家协会秘书长丛龙瑞、内蒙古作家协会干部朱鹏宇等。会议由陈香主持。《额吉的河》是以“三千孤儿入内蒙”为背景创作的现实主义长篇儿童小说,讲述了三个孤儿融入草原生活,在阿爸、额吉的悉心呵护下重拾希望,茁壮成长并反哺草原的感人故事,塑造了纯朴善良、乐观包容的牧民群像。作品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小家庭的融合,真实、生动地展现了特殊时期蒙古族同胞养育“国家的孩子”这一历史佳话,谱写了一首民族团结的赞歌。吴义勤表示,儿童文学是具有重要格局和地位的文学门类,在儿童的价值观养成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额吉的河》正是当下的儿童文学领域特别需要的作品。这部作品用富有新意的视角书写重大历史题材,体现了蒙汉如何融为一家,塑造了在草原文化熏陶下成长成才的孩子和豪爽、包容、无私的蒙古族牧民形象,弘扬了注重家庭亲情、崇尚真善美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的成功文学实践。冀晓青指出,内蒙古文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北疆亮丽文化风景线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作家许廷旺是内蒙古“70后”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和领军人物,《额吉的河》是其作为内蒙古作家回应时代重大关切的使命担当,更是记录民族团结和国之大爱的文学馈赠。汪维国从时代性、主题性及思想性等方面充分肯定了《额吉的河》的出版价值。他认为,《额吉的河》是一部“儿童视角、成人高度”的精品力作,更是一部展现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之作。作品通过书写流淌着大爱的历史,揭示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是最深沉的力量。这部作品的出版本身也是践行民族团结的生动体现。海山介绍了许廷旺二十余年笔耕不辍的历程和收获。他表示,科尔沁草原上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深入牧区的生活习惯,以及在教学一线耕耘的工作经历,让许廷旺的作品独具北疆文化特色,且贴近当下少年儿童的心理。他希望许廷旺继续创作出更多像《额吉的河》这样的作品。熊炽表示,《额吉的河》是作家、编辑和插画家形成合力,历时两年潜心打磨而成的诚意之作。作品出版之后引发的关注和取得的反响,坚定了江西教育出版社在原创儿童文学领域耕耘的信心。江西教育出版社将持续走精品出版路线,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匠心出版更多优质儿童文学作品,以飨读者。高洪波认为,《额吉的河》以温柔、温暖和温馨的草原叙事,展现了宏大的主题。在这部作品中,许廷旺一反昔日熟悉的动物题材,而将笔触深入历史,以自身对草原生活的熟悉和情感,生动、逼真地写出了上海孤儿与草原父母建立深厚情感、产生血肉联系的过程。这一书写角度十分富有巧思,让人看到,慈爱与温暖的人性光辉足以战胜贫困和自私,民族情谊像河水一样奔涌向前。杨平认为,这部作品打破了主题出版框架式、概念化的创作思路,回归文学本身,将大主题蕴含在生活的质感中,这种手法特别值得主题出版借鉴。作品具有浓重的情感力量,叠加了人伦之情、自然之情、民族之情、国家之情。书名将岁月的流逝、母爱的涓涓不息、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变迁等融为一体,意蕴丰富,意义深刻。梁鸿鹰评价道,《额吉的河》将童年记忆、历史事件和共同体意识有机串联,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深沉且有内涵,不仅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很有意义,而且在儿童如何思考家庭的意义、家长如何进行儿童教育、人如何在多元化的时代传递善意和坚守价值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徐德霞指出,《额吉的河》是许廷旺二十多年深耕文学园地达到的一个创作高峰,代表其创作实现了由拙到巧、由自我到自在的大跨越,体现了作家的执着、灵气和悟性。这部作品技巧成熟、圆润,具有自然、纯净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主题性与艺术性,既有温度又有厚度。作品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诠释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内涵;深沉细腻的情感如涓涓细流般弥漫了整部作品。李东华认为,在写草原文化、儿童小说方面,许廷旺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在主题写作中,许廷旺的《额吉的河》具有范本性。她从主题写作在处理人的关系、时间与空间的跨度等方面的难度,高度肯定了许廷旺在《额吉的河》中呈现的文学智慧,“作品用三个孤儿的故事来见证三千孤儿的成长历程,通过草原上具体的母亲让母亲的涓涓细流汇入祖国母亲的滔滔大河,用家庭叙事映照国家叙事,体现国家意志和人间大爱”。陈晖认为,《额吉的河》底蕴厚实,风格朴实,依托蒙古族父母的形象承载和表达主题思想,描写精深、传神,情感真切、动人。在文化内涵方面,这部作品通过景物、风俗、食物、草原长调等具体的意象进行渲染,突出地表现出内蒙古的风情。刘琼就《额吉的河》的主题性、哲学性及文学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她认为,许廷旺把自己搁进草原现场、历史时光里,搁进不同人物的情感情绪和命运里,贴近人性、人情、人物走,把依托真实历史背景的虚构作品写出了非虚构的力量。作品尊重文学书写逻辑,深情但不煽情。在书写策略上,从“国家的孩子”回到了“父母的孩子”,又从孩子的角度写到了“孩子的父母”,既有立体的历史背景,又有深切的生活体验,使作品独特、感人。崔昕平认为,《额吉的河》犹如一支真诚质朴的情感长调。许廷旺没有直接把重大主题处理成作品的主题,而是将其化为背景。作品具有舒缓的叙事节奏,通过镜头式的即时的笔法、精练的语言、动人的细节和恰当的留白,营造出富有草原特色的情感氛围,这让整部作品如蒙古族的长调般情感饱满、辞约义丰。陈香评价道,不同于一般的儿童小说,《额吉的河》呈现出浓重的历史记忆的特征,这得益于许廷旺对历史真实与细节真实的重视,以及调动素材、经验和想象以复原历史碎片的努力。另外,许廷旺善于将人物的情感变化与叙事线索相互交织,从而使这部作品的叙事饱满且富有文学性,文字具有独到的质感。许廷旺对与会领导和专家的点评表示感谢,作为土生土长的内蒙古儿童文学作家,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弘扬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横向对比同题材文艺作品,他致力于从儿童视角书写历史的生动切面,让当下的少年儿童从个人成长和家庭温情的细腻叙事中加深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解;纵向对比自我创作,他有意寻求艺术手法的创新——深挖河流意象,力求用更诗意、更动人的方式表达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出席会议的还有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艺术报》和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媒体。rpR内蒙古文联网
rpR内蒙古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