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评论家协会 2023-10-30 16:19:39 阅读量:
开栏语
北疆文化
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指示精神,推动“北疆文化”建设见行见效,内蒙古文联举办了“北疆文艺论坛”,组织区内外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围绕“北疆文化”与内蒙古文艺开展学理性研究和阐释,力求为各艺术门类创作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本期推送《打响“北疆文化”品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内蒙古文艺力量》
打响“北疆文化”品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内蒙古文艺力量
内蒙古大学教授
内蒙古评协名誉主席
刘成
“北疆”一词泛指我国北部边疆,概念较为笼统。自古以来,“北疆”是历代王朝对以蒙古高原为主要涵盖区域的北部疆域的统称。新中国成立后,“北疆”是对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中国北部边疆的指称。
北疆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文化概念,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意蕴,历来与中原文化、边疆文化相互借鉴、交流、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样态。在历史长河之中,北疆不仅是地理空间、生态空间、文化空间,也是多民族日常生产、生活的场域,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成了多元一体的北疆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北疆文化”这一概念,并提出“着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关于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指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很重要的方面是抓好文化建设、增进文化认同、在今年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蒙古历史文化厚重,人文资源丰富,辽阔大地上多彩纷呈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缺少一个函盖所有文化、体现内蒙古特征的概念。所以我们提出打造“北疆文化”这一具有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性文化品牌,就是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为提升内蒙古的正面形象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注人强大精神力量。”
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北疆文化”是一个涵盖祖国北疆,主要是具有鲜明地域性特色的内蒙古的所有文化、是具有内蒙古特质的文化品牌,是体现内蒙古特征的概念。“北疆文化”将内蒙古文化放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整体中进行文化构建。北疆文化是在多元一体历史格局中,北疆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内蒙古特质的地域性文化品牌。“北疆文化”是内蒙古大地上生动展现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的集大成,是内蒙古各民族丰富多彩、各美其美的多样化文化形态,是内蒙古红色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的总称。“北疆文化”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靓丽品牌。“北疆文化”内涵要比纯自然的范围、民族的范畴、生产生活方式的种类的划分涵盖面更广、国家意识更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识更强。
内蒙古提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让根植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相关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建设好“北疆文化”是践行“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作为中国的北疆,风光壮美,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优势。内蒙古是祖国北疆亮丽的风景线,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北疆文化。从历史的时间纵轴来看,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多民族先后出现,并创造了各自灿烂的文化。草原文化、游牧文化和狩猎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伴随者,也为北疆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有了这些多层文化,“北疆文化”才有了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深厚底蕴。只有这些多层文化的多彩纷呈,“北疆文化”才有了灿烂辉煌的绵延不绝的壮丽景观。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使其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必须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多种文化形态的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草原文明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总书记几次考察内蒙古时,对内蒙古的多样化形态的文化非常关心。他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写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红旗”、“红色文艺轻骑兵”。他特别赞赏“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他还强调“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总书记的这些指示批示对“北疆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出了前进方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多种文化形态的指示批示精神。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使其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一定要让各民族多样态文化以绽放包容的神态主动地融入到多元一体文化中。多样化是“北疆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北疆文化”进步的源泉。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歇动力。没有多样性,就没有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客观存在,并将长期存在。内蒙古多样不同文化孕育了不同文明,使北疆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北疆文化开放包容,在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化观,以宽广的胸怀理解不同文化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文化对自身发展的探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
要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要让各民族文化以绽放包容的神态主动地融入到多元一体文化中,去学习、借鉴、辩证式地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自觉树立文化创新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在交流与交往中全力求索自身的未来之路,这是民族文化的发展之要,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要。
“北疆文化”作为一个跨时空、多民族的多元地域文化形态,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既有属于历史范畴的,也有属于现实范畴的。因此,“北疆文化”的理论思考和探讨需从实际出发,从特殊性和复杂性出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点,从北疆多民族历史、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审美取向等多重角度来审视和看待北疆文化,使之能够保存、传承和弘扬鲜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北疆的文化样态即不是单一的、也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复合式交叉前行的多样态文化。辽阔的地域、多民族的多元文化都对北疆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态产生着极其显著的影响。这种多元文化的历史格局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北疆文化的基本属性必定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并由此形成了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狩猎文化、游牧文化等多元一体的北疆文化。
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云向驹先生在我区“北疆文化”论坛上的发言中提出,文化自觉需要实现多元一体和一体多元的再建构。多元一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一体多元的双向建构密不可分。民族艺术评论应从多元一体的角度坚持民族文化,丰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并进行交叉文化的展示,从一体多元的视角理解民族文化中的世界遗产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北疆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也需要认识到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作为农耕文明的伴随者的重要意义。要北疆文化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形成并逐渐沉淀,在当今社会实践中与时俱进。我们需要打造文化品牌,培养和推崇文化名家,创作代表北疆文化高峰的作品,使“北疆文化”成为展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品牌。
打响“北疆文化”品牌,使其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一定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加大力度,多方发力,勇于尝试、敢于创新,要在舞台上呈现不同的审美共同体,以满足观众对跨界艺术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北疆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一部内蒙古地区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多民族、大融合的特点在内蒙古大地上极其鲜明,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内蒙古各项工作的“纲”,我们推进文化建设要始终着眼于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的关系,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民族文化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决防治和纠正固化和强化差异性,削弱和危害共同性的问题,更好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北疆文化在未来如果致力于成为响当当的文化品牌,可能不再特别强调某一区域或某一特点的文化,而是更加注重在北疆文化这一大旗下实现文化精品的群星辉映,使“北疆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擦亮“北疆文化”品牌贡献文化力量。
我们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发展者;要放眼新时代新生活新气象,表现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族人民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要深挖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大胆进行新的美学探索,以优秀的文化精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筑造民族团结的精神家园贡献内蒙古文化的力量。
打响“北疆文化”品牌,使其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必须讲好命运与共的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故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北疆文化是开放性包容性都很强的文化。在多民族共生共存的祖国大家庭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密切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各民族文艺家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文化与各民族文化之间一体多元的密切关系,在文艺创作中充分把握好中华文化的历史根脉,以统一性前提和根本展现各民族在文化上的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艺作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域的思想引领作用。同时,鼓励各民族文艺家充分发掘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独特的视觉书写讲好少数民族地区故事,在中国文化的版图上描绘出多民族文化丰富壮丽的景观。
中华文明璀璨浩瀚,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从历史到现在,我国各民族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厚底蕴、灿烂辉煌的文化沃土,在交流交往交融中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形成了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祖国北疆新时代的图景如此壮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画卷如此动人。各族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歇的动力。精彩纷呈的情节、感人至深的故事、无数人的奉献和奋斗、美好生活的澎湃活力,正在广袤的北疆大地上铺展。“北疆文化”给了新时代内蒙古文艺工作者以新视野、新资源、新方法和新角度,弘扬北疆大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资源,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交融的创新特质,内蒙古文化一定能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炼守望相助的向心力量,展现人民的多彩生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塑造民族团结的活灵活现的各族人民的的形象,讲好命运与共的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故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我们要在“北疆文化”的旗帜下团结奋进,让根植在北疆大地的多彩纷呈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火起来,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内蒙古文艺力量。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