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评论家协会 2023-04-28 11:41:49 阅读量:
开
栏
语
2023
为拓展互联网和新媒体文艺评论传播空间,有效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互动,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和社会效能,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组织文艺评论家和作家、艺术家推出“文艺视点”栏目,以微视频方式就文学艺术的相关话题进行交流和分享。
2022 / 3 / 14
内蒙古美术创作中的民族团结
本期“文艺视点”邀请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王鹏瑞就内蒙古美术创作中的民族团结主题进行解读。
本期文艺视点,我要讲的话题是:内蒙古美术创作中的民族团结主题。民族团结是内蒙古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内蒙古美术创作的一个永恒主题。建国以来,广大美术工作者创作了许多表现民族团结的作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挖掘民族团结题材
建国之初,在全国掀起一场新年画创作运动,内蒙古的画家们创作了许多表现民族团结的新年画。如官布与金高的《兄弟民族之间》,作品以新闻报道的真实事迹为素材,表现草原上的牧民遇到自然灾害,邻近的农业县群众帮助牧民度过难关的故事。金高的另一幅年画《探望》,描绘牧民去探望在草原上施工的工人,既表现了建国之初的社会主义建设,又表现了民族团结主题。胡钧的《农牧连双喜 同庆万年春》表现农牧民互相拜年的情景,体现了农牧丰收,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景。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作品还有《建政权 选好人》《村选大会》《四季生产图》等。
“文革”之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恢复,内蒙古各族人民更加团结和睦。表现民族团结又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主题。油画《毛主席周总理和各族人民在一起》《新姐妹》、雕塑《学习》、中国画《工牧一家》是其中的代表。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深入人心,表现民族团结成为广大美术工作者的自觉意识,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如中国画《甘泉》,作品取材于“模范团长”李国安带领部队为牧民打井的事迹。成功地表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军民团结一家亲的主题。中国画《民族大团结》形象地表现了内蒙古各民族的精神风貌以及“稳定、和谐、团结的内蒙古”。油画《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突出,场面热烈,色彩浓艳,营造了隆重祥和的氛围。
在历史叙事中表现民族团结主题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许多体现各民族团结友好、交往交融的历史佳话,在内蒙古家喻户晓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这一题材也成为美术创作表现的恒久内容。早在60年代初,老一辈画家卢宾就创作了中国画《汉明妃和亲图》,成功地表现了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的历史事实。新时期以来,年画《昭君出塞》《昭君自有千秋在》,中国画《昭君出塞》《胡汉和亲图》也都各具特色,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三千孤儿与草原母亲的故事,是另一个广为人知的体现中华民族团结互助,血浓于水的动人故事。多年来,有不同的文艺作品表现这一题材。如油画《国家的孩子》和几件同名雕塑,在艺术表现上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特别是陈栓柱的《国家的孩子》,作品用一弯明月将草原母亲与“国家的孩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抒情、浪漫、诗意,又具有纪念碑的特质,是一件优秀作品。连环画《草原母亲都贵玛》自2021年出版以来,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采取寓意和象征方式弘扬民族团结精神
如年画《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将蒙汉群众、工农商学兵、男女老少幼齐聚一堂,表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欣欣向荣和草原儿女欢庆丰收、团结兴旺的主题;《人寿年丰》几位各民族儿童怀抱丰收之物,环绕在一位拉马头琴的老人周围,很好地表现了人寿年丰、美满幸福的主题;《欢庆丰收》借鉴中国传统年画中“五子登科”的样式,描绘了五个不同民族的儿童欢庆丰收的场景,充满浪漫气息。
总之,70余年来,民族团结主题的美术创作,不但为各民族守望相助,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进入繁荣发展的新阶段,各族人民更加团结和睦,踔厉奋发。新时代的美术工作者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作更多表现民族团结的优秀作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在一起,发挥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