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艺 2022-12-23 15:59:48 阅读量:
心怀使命 共览齐心协力的火红年代
——品读大型现实主义题材油画
《齐心协力建包钢》的艺术现代性
郑晓峰
包头市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用艺术形式展现的历史,首先要让人感受到的是艺术的存在,进而以艺术家的视角进入历史,以沉浸的方式让观赏者感受历史。有着强烈艺术现代性的作品才能将历史成为一面镜子,既影印着历史价值,也能影响现代;既影印着自身追求,也影响他人。
内蒙古包钢集团公司会展中心的“齐心协力建包钢”展陈馆,一幅7米长3米高有着107位人物的大型现实主义题材油画《齐心协力建包钢》,迅速唤起人们对一段光辉岁月的记忆。油画描绘了“齐心协力建包钢”历史佳话的同时,是艺术家用画笔表达了艺术现代性在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和审美启迪方面的作用。
一、历史佳话与新时代新征程的双重表达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内蒙古在新中国成立后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历史佳话。全国各地支援内蒙古建设,各族儿女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国一盘棋”的生动见证。
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保证重点支援包钢》,第一版又以《包钢为全国 全国为包钢》为题发表了包钢100多个工程项目加紧建设和鞍钢支援新基地的报道。以此拉开了新中国“一五期间”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帷幕。一位当年的建设者回忆:“全国上下,各地区、各企业、各部门积极行动,掀起一场全国支援包钢的热潮。平均每天有10多个车皮的设备和材料从全国各地运到包钢,最终8万多名创业者扎根边疆。”
凝望画作,画面虽显得安然、宁静,却荡漾着前辈们火热的创业激情。作为现当代的我们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同我们与前辈建设者一同走过了那段火红年代。会感受到历史与包钢新面貌的场景在画面里交织。
画作中107位前辈建设者充满豪情的面容或豪迈的动作,呈现着他们对中国共产党无限热爱的感激与忠诚。107个齐心协力搞建设的身躯,证明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新时代新征程中最好的营养剂。当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是文艺工作者不断前行的不竭源泉,在守正创新中传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二、写实风格与重构观视角的艺术表达
典型事件、典型瞬间以及典型人物,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三大要素。油画《齐心协力建包钢》的主题是“齐心协力”与建设者对建设包钢坚定不移的信念。劳动的场景和劳动者的动作有着典型意义,艺术家着意刻画了每一个人物的典型形象。注重人物的身份及服装、工具和场景,注意到工作分工及工作性质。画中的107位人物,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特征,有着上个世纪50年代的性格气质与年龄差异,在有着差异的个体形象的塑造中,以“坚毅”的神态统一了作品的人物形象。三组历史瞬间贯穿了画面,一是居中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一同看着图纸研究建设方案组成的群体;二是画面左侧工人群体火热地劳动场面;三是画面右侧全国各地前来参加支援包钢建设的群体。他们或劳作、或讨论、或展望、或前进,从外部形式到内在理念使得建设者的形象有机地获得了一致性。
画作中人物群体的神态和形象,在耸立的一号高炉影影绰绰升腾而起的烟雾,宏大的厂区、栉比的厂房作为背景下,整个画面蕴含着立足当下、继往开来、奋发有为的氛围。观赏者的视线跟随画中的人物和背景,向空旷而宏大的天地伸展而去,不禁会联想来自四面八方从奔驰的火车上走下来就奔赴到劳动现场的人们、错落有致的厂房中辛勤劳动的人们、广阔草原上的牧人们……由此生发出情感共鸣。画面与观赏者的思绪与现实的交融,触动观赏者自我的精神世界。
画作在重构观视角下,厂房和人物动静结合、合二为一。画面横向性的展开,未刻意强调纵向性的提升,拉伸了时间跨度,使每组群体具有了最大化的展示空间。巧妙利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组成三组建设者群体传达了齐心协力的象征意义,思想统一,形象直观,易懂也易解。以具体的人物形象阐释出齐心协力的概念,再以概念演绎建包钢的历史功绩和对现当代干事创业的启示。
画面整体构图饱满,采用成角透视的布局,以人物为主要表现目标。采用了写实的手法表现人物的结构,对人物骨骼、肌肉、皮肤的描写技法娴熟,有丰富的光影变化。体现艺术家扎实的人物素描基本功。画面调配各种深色、浅色、灰色,冷暖色的对比,色调的协调统一更体现出艺术家熟练运用色彩的能力。画面物象运笔画法多变,人物刻画深入细致,主次分明,背景笔法松弛有度,看得出艺术家是认真仔细分析后形成的画面效果产生纵深的空间感,前后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他们运用灵动、厚重的笔触,大胆的色彩,光与色的完美结合铸就了这幅写实画作的独特绘画风格。
在中国现当代绘画作品中,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和《九方皋》虽然没有直接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 但作品以写实的形象塑造和以历史、神话故事表达的对现实的隐喻, 体现了写实绘画的民主思想。作为一幅写实风格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油画《齐心协力建包钢》艺术的塑造了全国支援包钢建设的群体人物形象,同时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设新中国的决心和高涨热情。给我们留下强烈地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作品隐喻了从一个事件的厚度,决定着整体的意志和未来的广度这一寓意,将审美判断和鼓舞斗志完美的利用艺术方式表达。
三、致敬历史与真情实意的内在表达
工业题材的艺术作品创作存在较大难度,往往很多艺术家都不愿触及,因此此类成功的艺术作品就更是寥寥无几。2021年5月,包钢集团决定创作一幅主题为“齐心协力建包钢”的油画作品。6月,由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包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苗景昌,包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任承达、许世辉,著名画家高玉琦等四位艺术家组成的创作组成立。
四位艺术家知难而上。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艺术家们潜心收集当事人的口述史和零散的图片,并到包钢进行实地考察。经过了多次构图、反复推敲得到灵感,终于用画面将时空缩短,经过夜以继日的半年时间共同创作完成了画作。将这一火红年代的场景、人物、事件等组合成一幅史诗般豪迈壮观的历史画卷。这幅油画作品尺幅大、场面壮阔、人物众多,堪称包头地区油画艺术作品创作之最。成为新时代艺术家向历史致敬的现实题材美术精品,在现代美术创作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
值得一提的是,四位画家中有三位曾经是包钢的技术工人或学校教师,另一位现在依然工作在包钢。他们的合作,是第二代包钢人对曾经工作过的岗位发自内心的感激与怀念,更是凝聚与讴歌着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
当历史佳话让全国人民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包头、聚焦包钢,许多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灵感也由此激发,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力求去阐释“齐心协力”的现代精神内涵。笔者有幸得到包钢集团公司的邀请,创编并执导了音舞诗剧《齐心协力建包钢》。排练时,来自包钢各厂矿的三十多位业余年轻演员,表现出对剧情的生疏和淡然。我得知他们大都是第一批参加包钢建设者的后代,便有意识的对他们讲我小的时候,傍晚时分爬上墙头兴奋地眺望包钢的炉火映红了半边天的美好记忆。讲我怀着感激之情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业长子”包钢,在国家工业建设中所做出的伟绩时由内心而生出的情愫,从而创作完成以包钢建设为背景的话剧剧本《黄河岸边》。通过我的分享,年轻的“钢三代”演员们激发出了最真挚地情感,圆满地完成了舞台表演,让观众欣赏和领会到他们发自内心带来的对那段火红记忆的感动和艺术感染力。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来自山东,参加包钢工作不久的大学生说,本来要准备辞职回老家,可参加了音舞诗剧的演出后,了解到老一辈包钢人不怕苦不怕累地闯劲,决定不走了,要在这里寻找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王朝闻在《面向生活》一文中指出:“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基础,是作品成功的重要条件。”四位画家用满载着生活体验创作的艺术作品,是以生活为源泉,以人民为根本的精神,拥有着鲜活的历史成就感与时代使命感。
包头,一座有着悠久历史而又年轻的城市。在“齐心协力”的火红年代,迎来了一批批年轻的产业工人,也迎来了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其中包括很多艺术方面的人才。在“齐心协力”的氛围中,他们肩扛重担、埋头苦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现在“齐心协力”的精神更应赋予现代意义。
艺术作品总是以与主题相关的方法存在着,这也是作品是否被认可或流传的规律。“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在历史与现代之间,“齐心协力建包钢”是一件历史事件,不同的创作主体和形式会带来不同的艺术阐释形式。品读油画《齐心协力建包钢》所呈现的是以历史为证明,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紧贴时代脉搏,充分彰显着其独具的艺术现代性。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