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 2022-04-13 09:50:16 阅读量:476
刘静兰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
包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刘静兰在创作
刘静兰自幼跟随同村的老艺人郭婶婶学习捥窗花,从熏花样捥窗花入门到独立创作,经过几十年剪不释手的学习和磨练,练就了一手精湛的剪纸技艺。她抢救性地搜集、整理、复制了很多民间窗花,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创作出了喜花、生肖花、寿花、团花等许多令人爱不释手的艺术作品。近年来,她的剪纸作品多次获奖、发表,并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国家博物馆收藏,许多作品作为邮票、邮品图案出版发行,她本人也多次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邀请参加国内外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2000年,出版了《刘静兰民间剪纸集》一书;2010年3月,由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主编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项目“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人口述史丛书”中刘静兰口述史《剪出来的大师》得以出版;2010年12月,由冯骥才、白庚胜主编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丛书”中《草原剪花人——刘静兰》得以出版。
《草原吉祥》
主要获奖作品
《十二生肖》获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草原吉祥》在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评选中荣获“山花奖·民间工艺金奖”;
《老窗户——天圆地方》获“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领头羊》
被收藏的作品
1996年——2001年,248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6年,《十二生肖》《一路清廉》《老窗户之二——天圆地方》三幅作品参加“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的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7年,《老窗户之一——阴阳相合》《老窗户之二——天圆地方》两幅传统纹样剪纸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同年,代表作《十二生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收藏。
《五福临门》
被用于邮票、邮品的作品
1996年,《老鼠吃葡萄》被密克罗尼西亚选为鼠年邮票图案,出版小型张一枚;
2002年4月,《三阳开泰》被国家邮政局选定为“癸未”年生肖邮票二图;《喜气洋洋》被用于“癸未”年邮票小版张版式二过桥装饰;
2006年,《腊梅花猪》被国家邮政局选定为“2007年有奖明信片”(普通型)邮资图;
2008年,《生肖牛》被国家邮政局选定为“2009年有奖明信片”(普通型)邮资图;
2011年1月,作品《兔子啃萝卜》被中国金币总公司选用出品《2011辛卯兔年生肖金银纪念章》;同年,作品《小兔子》被天津邮政集邮公司选用为邮戳图案发行;
2013年剪纸作品“福禄寿喜”被中国邮政总公司采用出版个性化邮票;
2011年至今,作品每年被中国金币总公司采用并制作发行金、银纪念章。
《花开富贵》
对外文化交流及参加大型活动情况
2002年7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应邀代表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赴日本东京参加“中国剪纸世界展”文化交流活动;
2007年4月,随文化部赴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加在那里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为驻联合国官员及法国观众现场表演剪纸技艺;
2007年6月,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 “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剪纸、皮影、木偶、木版年画、染织专题展并现场展示;
2008年8月奥运会期间,参加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展演”并现场展示;
2009年2月9日参加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文化局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
2009年11月23日至12月24日随文化部赴台湾参加“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
2010年2月7日——9日,随文化部慰问团去四川省映秀镇等地震灾区慰问。
2011年7月随内蒙古文化厅赴马耳他讲授剪纸课程。
2011年国庆期间,随国家文化部赴香港参加“第二届‘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并进行现场演示。
2012年2月,参加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文化局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
2013年随内蒙古文化厅赴毛里求斯进行文化交流。
2014年12月8日,参加由文化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在澳大利亚悉尼共同举办的“内蒙古文化周”活动,赴澳大利亚悉尼进行文化交流。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