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艺 2023-06-28 10:16:38 阅读量:
“立竿无影”的夏至
文/贺云飞
“夏至”俗称“夏节”,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正南方位;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今年夏至开始的时间是6月21日(农历5月初4)22点57分37秒。
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奇景。
这一天是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陈希龄所著《恪遵宪度》中这样解释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这就是这个节气叫“夏至”的缘由。
夏至时节,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全年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例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约为14小时,北京约为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可达17小时以上。再往北,到了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挂在地平线之上,没有夜晚,这就是“极昼”。漠河市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常有北极光出现,因此人们称漠河市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夏至过后,太阳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
夏至,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万物生长和繁衍的重要时节。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这个时段接近地表的热量仍是积蓄大于发散,所以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时段。
过了夏至,北半球各地的白昼开始逐渐变短,正如民谚所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虽然气温仍在逐渐升高,但却是阴气渐生而阳气衰退的开始。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如,鹿属阳,其角在阴气渐生而阳气始衰的夏至时段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因感阴气之生便在夏至后鼓翼而鸣;喜阴的药草半夏从夏至日开始在沼泽地或水田中生出。这就是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古时,夏至是民间的一个大节,有很多传统习俗:
一、祭神祀祖
夏至祭祀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夏至当天,朝廷要举办隆重的祭祀活动,以祈求消灾年丰。民间的夏至祭祀活动称之为“祭天”,此时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夏粮丰收,又祈求秋季获得福报。
古代,黄河流域的民间在夏至祭神祀祖时有放河灯的习俗。放河灯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另一方面也为活着的人祈福。千百盏河灯在夏至夜晚被人们放到河中,闪闪烁烁就像散落到人间的点点星光,非常迷人。
二、“歇夏”避暑
夏至正值三夏之中,酷暑难耐,人们都想方设法消夏避暑。据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直到清朝,仍有夏至“歇夏”避暑,放假一天的规定。
旧时,不少地方有夏至时节父母将新结婚的女儿接回娘家休息的习俗,也称为“歇夏”。这一做法延续下来后形成夏至接新婚女儿回娘家歇夏的习俗。
三、称人
古人从立夏开始,整个夏季都经常用称体重的办法来检验人的胖瘦变化。虽然那个时候称体重用的是大勾子秤,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但还是每到一个节气,都将大秤取出,挂上箩筐或椅子让孩子或老人坐在上面称体重。如果胖了就被认为是健康“发福”,皆大欢喜;如果是瘦了则叫“消肉”,被看作是身体有了毛病,需赶快设法弥补。这种称人以验胖瘦的“体检”因注入了趣味的元素,让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炎热的一天。透过夏季“称人”以验胖瘦这一习俗,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古人重视夏季养生保健的理念。
四、夏至食俗
夏至这个时段,天气炎热,出汗较多,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古人认为这时最好的养生方法是适当收敛浮阳,让内阳不要太虚。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苦味以祛暑清热,多食含水份多的蔬菜、水果以补肾水,切忌肆意食冷。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所以在不同的地区夏至的食俗也大不相同。大多数地区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食俗,不过这“夏至面”也因地区不同而吃法有别。在北京、河南等地吃“过水”凉面,即煮出面条后,捞在冷水中浸泡后捞出,加上用黄瓜、水萝卜、番茄、葱、蒜、香菜、醋、生抽、辣椒油、熟芝麻、香油等调成的凉汤,可以降火开胃;山东人煮新麦粒吃,孩子们用麦秸编成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边捞边吃,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江苏人取混沌和合之意,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在南方,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后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陕西,甘肃一带则食夏至粽子;还有些地区,有夏至时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舅舅家吃饭的习俗,舅舅家用苋菜和葫芦做菜招待;也有的地方有到姥姥家吃腌腊肉的习俗,据说,夏至吃了姥姥家的腊肉就不会疰夏;在广东、广西一带,夏至要吃狗肉和荔枝,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的民谚,意思是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五、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指那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可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治未病”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的特色疗法,是中医“既发之时治其标,未发之时治其本”之治病原则的体现。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以及日光浴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的干预,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