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锦后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25-09-20 13:43:31 阅读量:
杭锦后旗是一个多民族交往融合的地区,民间艺术传承久远,内容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剪纸、面塑、葫芦雕刻、布艺、十字绣、编织、绘画、漆扇等民间技艺传承。民间舞台艺术有二人台、爬山调、快板、呱嘴、顺口溜、小品、舞台剧、舞狮、龙灯、彩车、旱船、高跷、秧歌、广场舞等民间娱乐活动。其中面塑、爬山调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市级非遗项目32项,有旗级非遗项目33项,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艺发展格局。
(一)二人台、呱嘴、顺口溜、戏剧。代表人乌兰牧骑、张福宝二人台剧团等,爬山调传承人刘礼。乌兰牧骑常年活跃在河套城市乡村,他们创作短小精悍、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呱嘴、二人台、顺口溜、小品、舞台剧等文艺节目,在本旗及周边地区巡回演出,用身边典型教育群众,培育乡风文明。《幸福新农村》《丰收中国》分别荣获2019年自治区第二届农牧民文艺汇演三等奖和优秀节目奖;2022年,由乌兰牧骑演员创作表演的大型情景魔术《葵林放歌》荣登央视三套《黄金100秒》。张福宝是杭锦后旗张福宝二人台剧团团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剧团聚焦农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经常新编新演二人台节目,比如《二十大精神放光芒》《十夸乡村振兴工作队》《反腐倡廉得民心》《扫黑除恶惠民生》《百年历史杨家河》《创建文明卫生城》《共圆中国梦》等。2018年11月23日,内蒙古电视台《蔚蓝的故乡》栏目组,来杭后为张福宝剧团拍摄制作了30分15秒的记录片《台上台下》,该片在央视网与内蒙古电视台同时热播。如今“节日欢庆怎么搞,陕坝来找张福宝”成了村里人的一句口头禅。2023年张福宝被评为首届内蒙古“时代风尚”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最美文艺志愿者”。
(二)面塑。代表人邱霞、杨文芳、薛冬梅,是自治区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套面塑传承人。河套面塑俗称“花馍”,在河套地区已流传百年。在陕坝设有内蒙古邱香面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陕坝梅姐面艺店,面塑作品有十二生肖、花鸟虫鱼等各种造型,还有蛇盘兔,必定福;狮子滚绣球,有福在后头;大肚罗汉福手手,一年捏来十年有;蛇坐牡丹弯,富贵又吉祥……这些面塑都蕴含着美好的祝福和寓意,展示着河套面塑的根和魂。创意面塑产品有建党百年系列、天赋河套系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6个石榴、城市伴手礼系列面塑。2020年,邱霞荣获“中国美、劳动美”呼和浩特第四届餐饮业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中(西)式面点师”项目“金奖”;2023年8月,邱霞制作的“老鼠娶亲面塑”在第三届全区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荣获优秀奖,面人人和发面月饼荣获内蒙古百佳农特推荐产品。2024年,“邱霞面人”荣登内蒙古知名品牌;面塑传承人薛冬梅被评为自治区农村牧区文化示范户。
(三)剪纸。代表人郭永增、韩春霞。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常用于渲染节日气氛,寓意祥和,求吉避邪,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郭永增是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中国民协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民协会员、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巴彦淖尔市民协名誉主席、巴彦淖尔市剪纸学会会长。他主要围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河套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进行创作,他擅长书法、动物、人物、植物、神话等剪纸,他的剪纸作品有《昭君出塞》《阴山岩刻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共完成千余幅剪纸作品,50米长卷象形字剪纸《离骚》获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品“飞马奖”金奖,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30多次,作品被多家单位、图书馆收藏。郭永增被授予巴彦淖尔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和“我帮你”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志愿者。
(四)葫芦雕刻。代表人姜永基、鲁建国。姜永基是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会员。姜永基早期从业炕围画及家具油画,后自学葫芦雕刻与树皮画创作。他在葫芦上雕刻名胜古迹、神话传说、名著故事、英雄人物等,用小葫芦工艺品传播彰显中华文化的大道理。他的葫芦雕刻作品有盘古开天地、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十大元帅、总干精神等。他雕刻的故事场面盛大,人物栩栩如生,颜色亮丽鲜活,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和欣赏价值。他用树皮制作的画有《乌拉特风光》《额济纳胡杨》《桂林山水》《漓江秀色》等。树皮自带色彩纹理,凹凸不平,装在框子里富有立体感,更加形象逼真。他的树皮画多次在市和周边旗县展览,他是杭锦后旗首位树皮画家。鲁建国以刻章闻名杭锦后旗,开鲁记刻章店已有40多年。
(五)国画、油画。代表人崔瑞军、刘一鸣、刘东、王伟。崔瑞军的主要作品有《阴山红雾》《烟雨山村》《那年、那雁、那棵红树》《乌拉特之月》《山居图》等,在北京、内蒙古美术馆多次举办崔瑞军个人画展;在人民日报刊发国画作品10余幅,在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内蒙古日报、巴彦淖尔日报、晚报刊发国画作品近百幅,创作情况载入百度百科和抖音百科。刘一鸣的主要作品有《阴山风韵》《秋韵》《秋实》《八骏图》。刘东擅长素描、国画、水粉、书法等,他以家乡的向日葵、阴山岩画、草原、黄河等为题材,用自己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多姿多彩的画笔,描绘巴彦淖尔大地的风土人情,展现浓郁厚重的草原文化和安居乐业的百姓生活。他创作的《牧归》《后旗.博克赛》《乌拉特山水》《阴山岩画印象》《秋葵》《六个太阳》等20多幅油画作品先后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美术作品展览;2023年,刘东的《驼球之乡˙乌拉特》荣获“喜迎二十大 礼赞新时代”主题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同年,他的油画《牧马人系列二》入选“展时代形象 讲中国故事”内蒙古自治区美术作品展,并荣获优秀奖(最高奖);2024年,他的油画《情满北疆》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六)收藏。代表人苏宏、闫友文、常占文等。苏宏,杭锦后旗收藏协会主席,自幼深受家庭传统文化的熏陶,热爱集邮,喜集古董,收藏杂项,爱好银饰,藏品范围甚广。特别是积极以探索河套民间银饰文化为主题的研究,在河套古银饰文化研究中颇有建树,填补了河套文化在古银饰方面的空白,现为中国收藏俱乐部会员,《中国钱币界》杂志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联络处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闫有文一直从事民间收藏工作,他建有奋斗中学科技博物馆,有上万件收藏品,内容包罗万象,一件件珍贵的收藏品,承载着河套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河套人的艺术审美与工艺传承。
(七)秧歌、广场舞。杭锦后旗各镇和部分村组都有秧歌队、广场舞队,有的村有二人台、打坐腔、乐队等,每到农闲时节或逢年过节,秧歌队、舞狮、龙灯、彩车、旱船、高跷等民间艺人活跃在村文化广场,或到镇里、旗里表演。每年举办秧歌、广场舞大赛,村文艺队异常活跃,节目丰富多彩,传承着中华民间优秀文化。现在兴起的广场舞、健身操教学、健身操比赛活动,让村民们在载歌载舞中感受新时代生活的幸福美好,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八)十字绣、编织。主要是民间艺人传承老一辈人的技艺,制作传统和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民间活跃着一批农民艺人、能工巧匠,经常参加镇、旗举办的文旅活动,展出技艺精湛的十字绣、编织等工艺品,丰富了地方民间文艺品类,也起到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的作用。
(九)漆扇。是一种以扇子为载体,运用漆器工艺制作而成的艺术品,属于国家级非遗项目。漆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楚国时期,其制作技艺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成为宫廷和贵族的珍贵收藏品。漆扇的制作材料包括箭竹剖丝工艺编成的扇骨、宣纸工艺制成的扇面,以及矿物质颜料调和的天然大漆。制作方法是使用漆艺中的“飘漆”技法,利用漆不溶于水的特质,以点、甩、弹、划等手法,在水面绘出图案效果。漆扇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作为装饰品或礼物赠予他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杭锦后旗制作漆扇代表人是常维倩,其作品有《国胜花茂》《托亚》等,在2024年“歌从草原来”暨“陕坝味道”音乐嘉年华中亮相,并免费赠送,深受群众喜爱。
(十)玉雕、崖柏。主要有乔金平,现在陕坝镇开一家玉雕加工厂,主要原料是石头、玉石等,打磨、雕刻制作成手镯、首饰、玉器、大中型石雕等工艺品。崖柏,代表人乔和平、柴龙、张文彪、王永清等,以死亡百年以上的柏树根、枝干为原料,经过打磨、抛光制作而成的木雕工艺品,崖柏主要作品有潜龙在渊、呦呦鹿鸣等。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