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4-10-24 19:55:31 阅读量:
马静,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内蒙古书法家协会驻会副秘书长。作品入展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书法篆刻作品展、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第二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弘扬蒙古马精神”文艺工程––2019、2020蒙汉文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书法临帖展。
我与文联的故事
2013年从部队转业后,我被安置到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工作。这也是我第一次听说“文联”这个单位,赶紧百度查了一下:文联,全称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是一个具有独特性质的人民团体。它不仅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更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看完后,我还是一头雾水,一个独特性质就把我“镇”住了,在部队,每天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严格的管理和规定,时间和行动都有严格的限制,领导经常讲的就是我们部队不需要“个性、独特性”,只需要有“共性”。我心里也不住的犯嘀咕:文联是咋具备独特性质的呀?我去了以后能适应新的环境和角色,胜任文联的工作吗?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和忐忑的心情,2013年国庆假期过后,我去文联报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都非常亲切、和蔼,和我一见如故,让处于紧绷状态的我彻底放松了心情。为了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了解文联工作性质,我被安排在人事部工作。在人事部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在乌日娜主任、周晓凤老师、李娜等领导、同事手把手地帮助下,从下发文件到设岗、核对基金,从熟悉人事部的工作到了解了我们文联的主要工作,原来,我们是在做一份非常“高大上”的工作,我们团结引领着一批只能在报纸电视上才能看到的自治区各个艺术门类的“大家”,为他们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果然是具有“独特性质”的单位啊!
2015年,因为工作需要我到了书法家协会工作,这又是有一个不同于人事部的专业领域。如果说人事部的一些工作和部队的行政工作还有些相通的地方,但是协会工作确实算是我的“工作盲区”了,听说协会的大部分时间是需要和书法家们“打交道”的,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外行咋能做好协会的具体工作呢?我该怎么获得书法家们的认可呢?一时间,我觉得很迷茫又不知所措……在张宇书记、何奇耶徒主席、李力秘书长、孙婷等文联、书协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和指导下,我继续从头开始,积极参加了协会组织和推荐的各类学习班,从一笔一划写起,期间也因为处理不好单位日常事务和家庭琐事屡次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磕磕绊绊坚持了下来。经过几年的书法学习,我越写内心越平静,越写越“上瘾”。通过协会这个平台,通过书法艺术这个“媒介”,我在协会组织的各类活动中接触到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社会层面爱好书法的“书法人”并和他们成为了同事、朋友,从一个书法届的“小白”逐渐成长为业务上、组织管理能力上不断提高的“内行人”,我越来越觉这是一份非常快乐又有意义的工作。还记得冀晓青书记在一次会议上说过:“文联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这里,不管你有多大本事也可以施展的开。”对于冀书记的话,我深以为然。协会工作,除了会“办文办会办事”,还得会“十八般武艺”,到了文联这些年,我突破了过去在部队里从未尝试过的各种角色——组织活动、主持会议、上台表演、当裁判、甚至采风活动期间当“导游”……
如果说军营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战场,那么转业到地方到就是我们人生的第二战场。虽然我距离成为行家里手还有很大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我坚信:只要端正学习态度,真心倾注更多的辛苦和汗水,多向身边的领导同志们请教,多钻研与本职业务相关的知识,就能够在本职工作上不断地发光发亮。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成立70周年,也是我在文联工作的第11年,在这11年里,我获得过内蒙古文联先进工作者、先进党务工作者、先进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送万福进万家”先进个人等殊荣,有幸当选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和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机关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我时刻心怀感恩,为能有机会来到文联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和文联的故事,还在继续……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