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4-08-09 10:03:29 阅读量:
奋力开创新时代乌兰牧骑新篇章
——“百花赋梦想”乌兰牧骑精神主题文艺演出述评
文/周民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我是从小看着乌兰牧骑演出长大的一代人,7月23日晚很荣幸地观看了一场盛大的文艺演出——“百花赋梦想”弘扬乌兰牧骑精神主题文艺演出。这场演出不仅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文联成立75周年以及内蒙古文联成立70周年的庆祝,更是一次对乌兰牧骑精神的深刻致敬和历史传承,整场演出非常精彩且意义深远。
演出分为序章,第一篇章:火红的年代,第二篇章:春天的脚步,第三篇章:梦想的太阳和尾声。从合唱到舞蹈,从独唱到杂技,再到马头琴的演奏,每一个节目都是乌兰牧骑历史发展进程中精选出的典型代表节目,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和文化的传承。演出充分展现了内蒙古文艺70年来的辉煌成就,表达了对祖国、对党和对边疆卫士的深厚情感。“百花赋梦想”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是新时代乌兰牧骑精神的生动诠释。以下,笔者将从七个维度,深入剖析此次文艺演出给予我们的积极意义。
一、民族性与地域性
乌兰牧骑是一支活跃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文艺轻骑兵,由1957年诞生的一支队伍发展到现在的75支队伍,以其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精神受到广泛赞誉。乌兰牧骑的演出深植于北疆文化的土壤,从服饰、音乐到舞蹈,无不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无伴奏合唱、马头琴齐奏等节目展现了草原音乐的独特魅力。这种民族性与地域性不仅是乌兰牧骑艺术的根基,更是其生命力的源泉。贾作光的编舞与明太的作曲相结合的舞蹈《鄂尔多斯舞》,通过领舞展现了蒙古族舞蹈的独特魅力和草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仿佛在讲述着草原的故事,传递着草原的声音。男高音独唱《骏马奔驰保边疆》,情感丰满,催人奋进,嘹亮的歌声把歌曲中骏马、边疆、人民等元素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展示了一副边疆人民与战士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体现了守边军人与边境人民间的纯正友谊。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生活画面,歌曲整体情绪热烈而又激动,音乐线条绵长而又饱满,充满了浓浓的蒙古民歌的风格。表现出战士骑着骏马在草原上自由驰骋,勇敢地保卫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免受来自外部的侵扰,同时表现出人民和军队心心相连的景象。
内蒙古的无伴奏合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由斯力莫指挥、内蒙古艺术剧院合唱团演唱的《苍天般的阿拉善》,展现了蒙古族音乐的独特韵味。说起阿拉善,耳边顿时融入了一脉多彩的旋律,那撼动心灵的歌声,催动感慨的写真,撩动情思的倾吐,把我们带进缤纷万丈的世界,走进苍天般的阿拉善……描绘了阿拉善的壮丽景色,传递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敬畏,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天籁空间,感受着当地人民的豪迈与深情。男中音独唱《呼伦贝尔大草原》,使人们身临其境投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怀抱。这首歌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壮丽景色,传递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草原歌曲是地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融合,音乐会中多首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的演绎让广大群众感受到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二、群众性与普及性
乌兰牧骑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其艺术形式多样,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和喜爱。汇演中的童声合唱、群舞等节目,不仅展现了艺术的普及性,也体现了乌兰牧骑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82岁高龄的金花老师讲述令人难忘的回忆,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文艺工作者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挚爱,是对祖国和人民最赤诚的肺腑之言。在场的观众全体起立与台上献唱的内蒙古艺术剧院合唱团及全体老中青艺术家共同高唱《歌唱祖国》,在激越的情怀中将晚会拉开了序幕,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崇高敬意,为整场演出奠定了基调。所有参与者都心潮澎湃,全场观众更是掌声不断。我们相信,这一刻的掌声,是对在推动伟大祖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进程中奉献毕生的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的最高礼敬。合唱团的和谐之声与叶尔达指挥的精湛技巧完美融合,展现了音乐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
三、时代性与创新性
乌兰牧骑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吸收现代艺术元素,进行创新。歌舞《春天的故事》以歌伴舞的形式,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春天象征着生机勃勃和希望的开始,也隐喻着国家和社会的新生和进步。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开启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在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开启了新的改革大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在四位歌唱家的陪伴下,82岁的金花老师登场献唱《牧民歌唱共产党》,以饱含深情的演唱来重温经典,以歌传情,以曲达意,表达新时期草原儿女对党的感激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描绘了欣欣向荣的时代画卷。
童声合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孩子们的清澈童声,唱出了草原的希望与梦想。此曲吸收了内蒙古民歌的音调进行了再创作,是典型的内蒙古民歌风格的艺术歌曲。歌词精炼、寓意深刻,以充满诗情、宽广舒展又富于激情的旋律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貌,抒发了人民热爱家乡、赞美生活、歌颂党和领袖的心声。
男声三重唱《草原晨曲》等节目,将传统歌曲与现代演唱技巧相结合,展现了乌兰牧骑与时俱进的艺术追求。歌词表达的内容充分展示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包钢的生动画面。这种时代性与创新性,使得乌兰牧骑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够传承历史,还能够反映现实,与时代同步发展。
四、艺术性与教育性
乌兰牧骑的演出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具有教育意义。通过歌舞、合唱等形式,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首《不忘初心》,让人重温红军战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雄壮历史,重温革命先辈用理想和信念丈量的伟大远征。“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歌曲开门见山,要牢记从何而来,为何出发。“你是我的一切我的全部”,牢记人民群众的恩情,回报人民,回报养育人民的这片沃土。歌中表达了对初心的坚守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年过花甲的歌唱家那顺老师的一首《雕花的马鞍》,歌唱着马背民族独有的生活方式,赞颂着蒙古族人民勤劳、勇敢的美德和坦荡、豪爽的性格。歌曲旋律温婉优美,歌词富有诗意。词曲作者借助草原上平凡的生活事物反映出马背民族的热情与豪放。它不仅充满生活气息,又有强烈的时代意义,让人听了都会想起儿时的故事,也让人憧憬美丽草原璀璨的未来,传递了对草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今夜月光如水,月色如此妩媚,还有岸边飘来的牧歌,在我的心头开满花蕾。在这真情流淌的草原,所有的生命被爱包围……”这首《月光如水》由青年歌手傲日其愣饱含深情地演绎,让现场观众在当下日常生活的美好静谧中沉醉不已。演唱者的音色纯净悠扬,在舒缓深情的演绎中,草原的和谐、安宁,生活的美好、惬意,像流动的小河从眼前缓缓淌过。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对当代中国人民所拥有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的艺术再现,同样是时代发展与进步的象征。这种艺术性与教育性的结合,使得乌兰牧骑的演出不仅能够触动人心,还能够启迪思想,引导人们积极向上。
五、多样性与综合性
乌兰牧骑的演出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合唱、舞蹈、独唱、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体现了乌兰牧骑综合性的艺术特点。汇演中的节目安排,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乌兰牧骑的艺术风貌。《高车踢碗》由屡获金奖的内蒙古艺术剧院杂技团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展示了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歌舞《在你伟大的怀抱里》,展现了内蒙古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精神面貌,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真挚情感。精彩的演出征服了现场的每一位观众,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六、传承性与发展性
乌兰牧骑在演出中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精髓,又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发展路径。由齐·宝力高作曲与演奏马头琴齐奏《万马奔腾》,气势磅礴,以其激昂的旋律,象征着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景象,传递了草原的豪迈与激情。该曲传承了蒙古族的传统乐器表现手法,又加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这种传承性与发展性,使得乌兰牧骑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够延续历史,还能够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
舞蹈《马铃摇响幸福歌》不仅是一部舞蹈作品,更是一首生活的颂歌,一次情感的交响。该舞蹈于2023年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民间舞的金奖。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的舞者们以他们独特的舞蹈语言,深情地诠释了人与人、人与骏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这种关系中体验到的幸福与满足。舞蹈以传统的民族舞蹈元素为基础,巧妙地融入了走马竞技文化,使整部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活力和现代感。马的性格、风度、风采及韵味在舞者的演绎下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仿佛每一匹马都有自己的灵魂和故事。标志着文艺“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一心一意为基层百姓服务的巨大成功,也树立起乌兰牧骑为人民“送欢乐、送文明,传递党的关怀和声音”的模范典型。
七、主题性与象征性
乌兰牧骑的演出往往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创作和演绎,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男女声二重唱《永远的乌兰牧骑》和男声独唱《梦中的骑手》,作品以其鲜明的主题和深刻的象征意义,为整场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深情而动人的演唱,是对乌兰牧骑精神和骑手形象的生动描绘和赞美,也是对草原文化精神内核的深刻揭示和传承。它们通过音乐的形式,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勇于探索、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和价值追求,为北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灵魂和动力。传承乌兰牧骑红色血脉,就是承续中国精神之魂;坚持植根民众生活,坚守文艺初心使命;弘扬蒙古族文化瑰宝,展现文化自信与自觉;坚持走特色发展,文艺创新,就是要紧贴时代脉搏,引领风尚前行,坚持与时俱进。
现场+云端,这场演出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与文化的洗礼。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演出亮点如下:
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乌兰牧骑的艺术创作深深扎根于生活,通过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如挤牛奶、剪羊毛等转化为舞台上的舞蹈,展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创作方式不仅贴近民众,也满足了人们对于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的需求。
时代挑战下的创新: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乌兰牧骑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通过结合经典与时尚、传统与现代,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艺术的经典性,同时也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市场经济中的“两条腿走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乌兰牧骑坚持服务人民的宗旨,通过“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既保持了艺术的纯粹性,又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这种策略有助于乌兰牧骑在保持其艺术精神的同时,也能够持续发展和繁荣。
乌兰牧骑的艺术实践和精神,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艺术创新的探索。这种结合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经典与时尚的实践,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样的艺术实践,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为文艺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笔者认为,在生活与艺术、经典与时尚、一专与多能的结合中,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乌兰牧骑精神与乌兰牧骑实践成果,一定会显现出引领我国文艺事业长足发展的力量和可能。
本场演出以“百花赋梦想”为主题,象征着内蒙古文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发展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种主题性与象征性,使得乌兰牧骑的演出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对时代精神的表达、对未来的展望。一代又一代人民艺术家,以他们卓越的才华与智慧,创作出一部部催人奋进,感人肺腑,经久不衰的传世经典,向观众展示了乌兰牧骑精神的内涵,让我们看到了内蒙古文艺工作者的才华与热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乌兰牧骑精神的力量与魅力。这是一场值得铭记的演出,是对乌兰牧骑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弘扬。让我们期待内蒙古文艺界能够继续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让乌兰牧骑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乐起颂盛世,歌舞展风采,友谊促和谐,牵手奔未来。乌兰牧骑的队员们用最真挚的歌声,最热烈的舞蹈展现了乌兰牧骑的精神风貌,弘扬了乌兰牧骑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传递了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信念,让模范自治区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