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3-12-11 14:35:03 阅读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多年来,内蒙古涌现了一批优秀文艺家,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矢志追求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崇高精神。本平台开设“文艺名家风采”专栏,展现内蒙古当代优秀文艺家在各自艺术领域的成就与风采,以期带动更多的优秀文艺人才奔涌而出,让文艺的天空更加群星灿烂。
本期为布仁巴雅尔专题。
布仁巴雅尔,笔名宝罗尔,蒙古族,1953年6月出生,通辽市扎鲁特旗人,中共党员,文学一级创作,我区著名蒙古族作家。曾任通辽市文联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哲里木文艺》杂志总编、内蒙古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届全委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内蒙古新文学研究会副主席、内蒙古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
1972年,发表处女作《创造历史的劳动者》在《哲里木报》,先后出版《良心》《淘金之路》《打开天窗的人们》《守望的基地》《路碑》、《创业史诗》《布仁巴雅尔报告文学选》《科尔沁名人》《钦达牟尼源渊》《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牧歌草原日出早》《一路走来的额尔敦》《玛拉沁艾力之路》等报告文学集和长篇报告文学。
其中,报告文学《良心》和报告文学集《创业史诗》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长篇报告文学《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报告文学集《拼搏—蒙古族科学家的故事》获全国优秀少儿读书三等奖;报告文学《拉盖莫德格》荣获全国民族团结题材文学征文一等奖;报告文学《品读阿尔泰》荣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蒙古文散文、报告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报告文学《良心》《患者心中的太阳》《解读阿云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报告文学《打开天窗的人们》荣获内蒙古改革文学评奖一等奖;报告文学《化学王国的强者》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文学评奖一等奖等。部分作品荣获《民族文学》杂志和《花的原野》杂志年度优秀作品奖。其报告文学曾被翻译成蒙古文、汉文、斯拉夫文、日文刊登在中国、蒙古国和日本的文学杂志,并被选入内蒙古大专院校、初高中课本。
2019年内蒙古少儿出版社出版发行《布仁巴雅尔文集》10卷本。
部分作品及获奖荣誉
参加部分活动
BUFENHUODONG
2009年,布仁巴雅尔长篇报告文学《丁新民与他的民工兄弟》作品研讨会
2020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驻校作家聘任仪式暨 《人类笔记》修订会
2020年,报告文学集《创业史诗》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2021年,参加乡村振兴主题报告文学集《致富向导》研讨会
2022年,参加“两个打造”工作推进会暨“喜迎二十大”文学创作笔会
2022年,参加长篇报告文学《袁隆平与兴安大米》研讨会
布仁巴雅尔在他的文集首发式上
布仁巴雅尔在内蒙古医科大学讲课
2023年,布仁巴雅尔报告文学《中国牧民》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01“骏马奖”部分获奖作家访谈
布仁巴雅尔一直都在写报告文学。1990年他采访写作的报告文学《良心》第一次获得骏马奖,18年后,再次获得骏马奖的作品名为《创业史诗》的报告文学集,这其中就包括了《良心》。被布仁巴雅尔列为这部作品集第一篇作品是《闯过鬼门关的人》。毫无疑问,这也是最让自己满意的一篇作品。
2005年初,布仁巴雅尔走进了通辽市库伦旗哈图塔拉嘎查村采访基层党支部书记楷模乌日塔白乙。作品于2005年7月2日刊登在《内蒙古日报》之后,被选入内蒙古党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编辑出版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者》一书,随后,中央决定树立乌日塔白乙为“全国第五个基层党支部书记典型”,他为中央16家新闻媒体集体采访提供了原创作品。
布仁巴雅尔的《创业史诗》中的报告文学作品里,不但“报告”时代最强者,而且具有“文学”的浓郁特色。其中许多优秀作品在构思结构、叙述模式、创作方法上都调动文学神笔来描写场景,叙说故事,刻画人物形象,不时闪出哲学思维的亮点。
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08-11-17
02 内蒙古报告文学十年观察
内容摘要:内蒙古报告文学主要有生态主题、人物传记、脱贫攻坚三大类。生态主题报告文学具有主观体验性、地域风情、历史景深、小说化的风格特征。传记类报告文学注重细节,同时塑造人物群像,体现时代精神。脱贫攻坚主题报告文学塑造英雄人物,在叙述中激情叙述与中和叙述并重。内蒙古报告文学表现出题材相对取大,叙述模式单一,语言不足文学性的局限。
扶贫攻坚主题报告文学凝聚时代主题
布仁巴雅尔《玛拉沁艾力之路》等都是扶贫攻坚的报告文学作品。
首先,表现脱贫攻坚主题,塑造脱贫攻坚英雄形象。
布仁巴雅尔《玛拉沁艾力之路》讲述内蒙古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的脱贫故事,塑造了东萨拉嘎查的青年牧民吴云波的形象。“玛拉沁艾力”合作社,汉语意思为牧民之家,该合作社于2013年创立。以支部+合作社+牧户运行。作品介绍了吴云波的故乡东萨拉嘎查所在的扎鲁特旗的历史,叙述了吴云波的成长历程。从最初帮助村里人讨回公道被选为嘎查委员会主任,再到父亲建议退出而自己坚持。作品注重民间文化的渲染,比如讲述吴云波被选为嘎查委员会主任后,锦鸡、孢子闯进院子,具有神奇气息。同时也具有写实的细节。修水坝时,吴云波与财政局长顶牛,不卑不亢。吴云波因为扶贫项目没有到自己村,就要辞职,体现他的耿直。然后又写因为蒙药公司老总的支持,办起养牛场。通过合作社的入股分红,代缴社保。也为牧民缴纳家庭财产保险减轻了后顾之忧。吴云波还为因扫墓起火的聋哑人乌日图解围,为阿拉坦敖其尔募捐,讲述他用快手直播经销牛肉成功。语言朴实,塑造了吴云波诚实肯干的形象。
——内蒙古大学 李旺
布仁巴雅尔作品欣赏
- BURENBAYAERZUOPINGXINSHANG-
01 布仁巴雅尔 著
海风 译
节选
四胡之神
一
我不由“扑哧”一笑。
我确实苦苦寻找了他三七二十一天啊,但做梦都没想到他如此发话。
“告诉布仁巴雅尔,吴云龙近日还死不了!”
这是他传给我的消息。当好友将这一消息如实传达时,不仅是我,满屋子的人都哄堂大笑。
好也罢,一般也罢,我专门从事报告文学创作已有几年,采访过不少人。可这种不冷不热,不软不硬的人还是头一次见。
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有些人说一为十,夸大其词,将所思圆说为所做,像一颗秋天的生蒺藜跟你死死粘在一起。可他呢?
我决定,无论如何还是要见他。去他的单位却听说,他被民间文学研究所请走了。说是,在我们盟只有他知晓宫庭音乐。再听说,他下乡与巫师们一起蹦蹦跳跳,跳大神。又听说,他与瞎子、瘸子们,在一起亲密无间地欢腾,一起演奏、录间。只弄得夜不归宿,上厕所都带着跑。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我没有进行采访,打死我也不相信他竟这么忙。
我明白了,他是个勤奋做事的人,并非那种光说不做之辈。他的所想、所做和所忙、所钻研的东西,对于那些安分守己的人,油嘴滑舌的人,嫌重就轻的人、唯利是图的人、欺上媚上的人谈不上去做了,连想都未及。他们撇起嘴说:“吴云龙发疯”;伸出小指头损吴云龙说:“犯傻。”但吴去龙依然自行其事。
他忙碌了五十年,却没得到什么特殊权利,生活依然很困难,老婆也没有工作。孩子们都自食其力,上学的上学,参军的参军,丝毫没有沾到父亲的光。
谁愿落后于人?可看着世间的不平,谁不悲切呢!
“唉!我们的父亲!”有时候孩子们按捺不住,发发脾气。
“你呀你!”有时他老婆也气得暴跳如雷。
但吴云龙回一声:“哦、吗、呔!”便吹胡子瞪眼,摆手踢脚。谁与其较劲,他便拿起四胡拉一首感人至深的乐曲,不顾晓一切,管他天翻地覆。四胡让他犯了神经,得了职业病;可惟有四胡才能赋予他精神安慰,得到最纯洁的美之享受。
四胡、朝尔、三弦、笛子属蒙古族四大乐器。他随便拿起哪一种乐器,都向人们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他没想过向社会索要什么,而为国家和民族如何奉献而苦思宴想了整整半生,为此奋斗至今。
贤能者不只出自校园,“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实践证明了这一定理。
他演奏的四胡独奏曲传遍五大洲三十六个国家,让《中国》、《蒙古族》这两个伟大的名称与四胡曲一并响彻在世界。
我必须要采写他,否则我有愧于在振兴国家和民族的火线上默默奋斗四十五年的这位无名英雄。如若我们都像吴云龙一样在各自的职业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我们民族的名誉将比十三世纪还要震撼世界。
二
1981年,科尔沁大地虽春天来得早,但天气还是冷风刺骨。
外面乌云密布,漆黑而静谧。天有不测风云。屋里尽职尽责的挂钟“叮当、叮当”作响,向主人报以子夜的到来。
半夜十二点,正是世人酣眠的甜美时辰。可谁能料到此时正是术业者精力集中的最佳时辰呢!
吴云龙奋身而起,习性地在枕头上置起稿纸,要准备填写由中国音乐协会征集的艺术简历。可用母语写到《姓名》一词的第一字母时,喝一声“哦、吗、呔!”便双手发抖,纵横乱划几下,捅破了稿纸。
无耐之余,他拿起了四胡。使人柔肠寸断的悲凉曲自四胡奏响,穿透浓密的乌云,回荡在远方。深夜里独坐拉四胡,让不知情的人看来,会觉得他是在发疯。但谁也不知晓这是他安抚那神态各异的神经病的唯一法门。
四胡曲愈奏愈烈。他的胸膛中苦海在翻腾,怒火在燃烧。生活——儿时的生活,是地狱?还是魔窟?
他放下了四胡,手脚已停止颤抖。显然四胡和愤慨是他病症的良药;兴奋和欢悦是他的病根。
他写起了简历。《性名,吴云龙。小名,马莲。蒙古名,官布苏荣。虽其貌不洋,称呼甚多。职务,哲里木盟艺术学校音乐教师。年龄,四十八。鞠躬尽瘁近五十载,对党和人民未建奇功,但未犯下罪行。我这个人就是一位普通的演奏家。》
所谓艺术简,无论有意无意,应从追求艺术的那年写起。童年的一切不能全当儿戏论处。童心无忌,他们的梦想亦无忌。儿时的吴云龙他们有时攀上香蒲垛,登顶争锋;有时装作美猴王,玩大闹天宫游戏;也有时梦到双膀长翅,尽情翱翔世界。这是幻想?还是争强好胜的游戏?有幻想作奠基,才能萌生真正的希望。惟有争强好胜,才能以主人的威仪笑傲红尘。
七岁——在吴云龙的纯真童心中拱架起希望之虹的那一年!亦是为实现这一夙愿而受尽煎熬的年代!
他不在用墨水,而是用泪水写起了艺术简历……
内容简介:这篇报告文学摘译自作者布仁巴雅尔的报告文学集《事业的史诗》。本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细腻的描写,树立了一位忠实的蒙古族文艺工作者、驰誉世界的四胡演奏家吴云龙的形象,歌颂了他为艺术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和对社会公众、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发表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报告文学卷)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