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3-08-09 16:12:10 阅读量:
蒙古马精神
文学作品展Vol.6
Photography
内蒙古文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切入点,紧紧围绕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组织全区广大文艺家创作推出一批展现当下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文艺精品,展示新时代内蒙古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同奋斗、奋楫扬帆向未来的精神风貌,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平台开设“弘扬'蒙古马精神'主题文艺作品展”专栏,本期推送文学作品(六)。
老窑·矮屋·砖瓦房
作者:宋福恒
荒山、秃塬、纵横交错的大沟小壑,起伏的黄土梁、弯曲的羊肠小道;丘陵、荒滩、绵延的明长城断壁残垣、坍蚀的烽火台。山角梁下向阳处,一个个黄土板墙围就的土窑、矮屋的小院,错落有致地组成大小不等的村庄,村头沙石板铺就的井口上横着木制辘轳,旁边站着些衣衫破烂、无精打采的人们。这大抵是新中国成立前,内蒙古与山西、河北接壤处农村的景象。
我就出生在这样的村子里。我家黄土梁下的三孔老窑是什么时候建的已无从考证,窑顶每年抹的土层足有四尺多厚,层层叠叠年轮般记录着老窑经历的岁月。爷爷告诉我,“我的爷爷就住在这窑里。”
老窑的窗户很小,呈正方形。下边木制的窗框上装有两块小玻璃,上边开扇的方格窗棂糊着麻纸。逢年过节,奶奶用红绿秸纸剪几只蝴蝶贴到麻纸上,平添几分喜气。窑里陈设简陋,褪了色的红漆柜顶上摆着煤油瓶,大瓷水缸口盖着寸把厚的切菜板。通体贴着层层叠叠破布的风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蹲在锅台旁。
清晨,我被“嗒啦呼、嗒啦呼——”的风箱声叫醒,妈妈已半跪在地,一手拉风箱一手往灶口里填柴,一闪一闪的火光掀开窑洞的黑暗。等锅里煮的粥沸腾时,谷米的馨香扑鼻而来。我一骨碌爬出被窝,穿了衣服跳下地,把戳在炕头上老态龙钟的灯台放到水缸旁,出门奔向院角落的石碾旁,听大伯讲故事,惊得堂窑后墙上燕窝里的小燕子“叽叽”直叫,掠翅从门头窗口飞出。
奶奶和大伯天不亮就起来,母子俩推起院里的石碾,为一家人准备米面。大伯是个盲人,和我们一起生活。他总是一边推磨一边念叨,也会给我讲故事,碾脐与碾碗摩擦发出的细微“吱吱”声,像晨曦清凉的露珠滴入我的心田。
父亲是个好劳力,他似乎有使不完的劲。白天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吃罢晚饭就带了胡油、鸡蛋,到六十余里外的大同矿区跑黑市,天不亮时气喘吁吁地背了八十多斤玉米面回来;冬天赶了毛驴到灰腾梁一带的山村用小米换回莜面;夏天起早贪黑拔甜苣割杂草喂猪养羊。他夜以继日忙碌着,挣下的钱除了家里必要的开销外,分分角角都存入柜里用牛皮纸折成的钱夹里。夜深人静时父亲取出钱夹子,就着昏暗的油灯数了又数。母亲用旧书纸把钢镚卷成棒、用麻丝把角票捆成捆。他们打手势低语,似乎在谋划着一件大事。
在我九岁那年的春天,父亲向生产队请了假,把钱夹里的钱全部拿出,买檩椽、打土坯、拉石头,备好材料。我的姥爷是当地最好的木匠,盖庙宇修亭阁样样精通。他带了舅舅削檩砍椽立架,指挥泥工打基础砌墙,盖起八尺宽丈余入深的两间土屋,并精心制作了门窗。窗框雕龙刻凤,窗扇花鸟栩栩。上扇开启自如,下扇装有明亮的玻璃。初秋之时,一家人高高兴兴搬出老窑,住进新屋。
奶奶虽赶上住新屋,可不久就离世了,母亲忙里照外打理一家人的生活。那年头,吃饭是个大问题,七口之家只有父亲一个整劳力。大伯身残,在队里饲养院出粪垫土,只挣半个劳力的工分。我们家年年是“缺粮户”,好年景每人口粮360斤,灾荒年280斤或更少。母亲数着粮食颗粒安排全家人的一日三餐,变着法儿把饭做得可口。
我和弟妹们都在离村十余里的后营中学读初中,家里无细粮,只能带干粮跑校。在我们兄妹四个连续读书的三十余年里,母亲从未睡过整觉。每日天刚放亮,母亲便起身,点亮小油灯轻手轻脚下了地,为我们准备干粮。最好的干粮要数土豆饼,手掌般大半指厚圆圆的饼子,深白略显黄色的质地上扒着紫黄斑点的烙痕,凸起的疙瘩上映出绿绿的葱片。打开干粮袋,浓郁的莜面馨香夹着土豆甘甜味沁入心脾。土豆饼是不常有的,可母亲精心做的野菜团团、杂粮窝头也很有滋味。
东方破晓,母亲把做好的干粮装入精心缝制的保温袋(两层布中间夹了棉花)掖在怀里,送到村口。在分别时交到我手中并安慰说,中午吃时一定要就着热水。晨光中,她如一尊雕塑目送我远去。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带着母亲体温的干粮袋陪我读完中学。
那年,我考入乌兰察布师范学校。为了赶火车,夜半父亲赶着毛驴驮了行装送我到丰镇。初秋时节,月朗星稀。走出马头山口,晨曦中的丰川大地像五彩缤纷的大花毯。高粱挺着如橄榄球般的红色穗头,谷子拉着尺把长沉甸甸的金色穗子,莜麦挂着银铃如流动的清溪。清风徐来簌簌作响,庄稼成熟的味道夹着露水的湿润扑鼻而来。父亲兴奋之极,用树枝儿抽打着毛驴放开喉咙唱起来:“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虽然有点跑调,却充满了欢喜与自信。
父亲在承包的土地里辛勤劳作,家里的生活悄然发生着变化。弟妹们上学的野菜团团、杂粮窝头渐渐被白面馍取代,土豆饼也被烙油饼、肉馅包代替,他们跑校骑上了自行车。可母亲持之以恒地做干粮、送行,直到孩子们陆续考入大中专院校。
当我们成家立业,住上崭新的楼房时,父母已步入老年。大家心里总惦着二老,合计把他们接出来,过过城市生活,可父母不愿意离开老窑,更不愿意离开血一滴汗一滴盖起来的矮屋。
去年春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说要推了老窑矮屋盖新房,我愕然了!父亲急忙解释:驻村干部多次上门,说国家号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建设美丽乡村,说老人上了岁数,住在里边不安全……我真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那位驻村干部,竟能说服性格倔强的父亲。
没过两个月,父亲又打来电话告诉我:“老窑、矮屋全推了,看着挖了地基的空旷土地,好像丢了魂,心里空落落的。可没几天就盖起两间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工程队很负责,盘炕、铺地、吊顶、刷墙、接电,我领了钥匙安锅生火就住进来了。”父亲说这辈子还是头一次住这样的房子,屋外贴了保温层,家里墙上设置了通风道,冬暖夏凉,住着可舒心了。他们还在推平老窑的地方围了花栏墙,里边打了井、安装了水泵。一合闸,水流到厨房的大缸里,比得上城里的自来水了,还能浇园子。父亲高兴地说,“等着吧,我把园子侍弄好,够你们兄妹几个吃菜了!”父亲的电话让我兴奋不已,这家可大变样了!
从此以后,父亲像变了个人似的,往日打电话只是问问子孙们的近况,撂下句“我和你妈很好!”就结束了。如今却有说不完的话:“村支书喜旺说,村里要硬化街道栽松树,建广场装路灯,还要给各家各户装冲水坐便。将来,咱们村山青水绿空气新,你们住在城里的人非搬回来不可……”父亲滔滔不绝说着村里的新鲜事,电话这头的我按捺不住回家的冲动。
2020年的“五一”节,我如愿回到故乡。深春时节,杨花绽蕾、柳絮飘飞、榆钱儿穿串儿。来到村口放眼望去,河滩沟湾里荆棘吐翠,土塬梁头上柠条泛青,道路两旁白杨挺拔。柏油路穿村而过,砖瓦房鳞次栉比,花栏墙绿化带环绕街巷,任凭我怎样想也找不到新家的位置。在我徘徊之际,父亲出现在眼前。他精神矍铄满脸红光,八十又五的人了,腿脚仍灵活。见我发呆朗声大笑:“认不出来吧!哈哈!你在电话里说要回来,我天天来村口瞭哨。走!咱回家——”
父亲边走边介绍:“那边村里最好的房子是幼儿园、小学;前面两排新房是卫生室、文化室、敬老院;挨过来那幢大房子是便民超市。咱村家家住新房,户户电器化。网线通进屋,人们坐在炕头上把荞面、土豆、鸡羊肉都卖到全国各地了,还能网购山南海北的各种生活用品……”
话未尽,我们已来到自家大门前。迎面是高大气派的门楼,推门入院,北面高高的台基上坐落着崭新的砖瓦房,塑钢门窗,玻璃明亮。花栏墙围起的菜园里一片碧绿。菜园中央如簇的玫瑰树花势正盛,山丹丹碧青的花蕾似玉坠儿。
中午时分,弟妹们全回来了,午饭吃得热闹,二十几口人围坐在两张拼在一起的炕桌边。自家园子里的菠菜焯了拌上土豆丝、野菜加细粉条、榆钱拌莜面……满满一桌绿色好菜。大瓷盆里是刚出锅的表面布满黄灿灿小油泡、散发着胡油甜味的玫瑰花扁豆馅油炸糕。等不及降温,用筷子夹起咬下一角,“嗤啦”声响后,现出殷红色的内核,如熟透的石榴横截面。边吸凉气边咀嚼,软筋黏绵的油炸糕充溢着米香、扁豆和玫瑰花的味道,钻心入肺。一家人难得团聚,从不沾酒的父亲也喝下两小杯,满脸红润,同大家聊个不停。
窗外正午的阳光灿烂明媚,园子里各种蔬菜郁郁葱葱,像庄稼人的日子一样,生机勃发。
春漾哈河水(非虚构)
作者:陆相华
仲春时节,万物复苏,沉睡了一冬的老哈河,在徐徐春风的吹拂下开始解冻。鱼儿们在水里嬉戏,水面上微波粼粼。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水里,河水更蓝了;白云倒映在水里,河水更丽了。
“暖阳下,我迎芬芳,是谁家的姑娘?我走在了那座小桥上,你抚琴奏忧伤。桥边歌唱的小姑娘,你眼角在流淌。你说一个人在逞强,一个人念家乡……”源源不断的哈河水,镶嵌在这铺着“绿色地毯”的田野上,是那么柔媚。两岸迷人的景色,构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春景图”,它充满着诗情画意,有谁不为之陶醉呢?《桥边姑娘》是吉祥特意设置的手机铃声。吉祥一边把他心爱的枣红马拴在马桩上,一边接着手机。“吉祥啊,新开河的鱼,要多少?”“十斤八斤都行!送到我放牛窝棚这边就行。”每当春姑娘来临的时候,河边的水草慢慢地探出了绿芽,老哈河水也春心荡漾,向远方唱起欢乐的歌……
一
吉祥是我一个叔伯哥的儿子,个头英俊,声音洪亮,从小不认读书,却对马、牛、羊感兴趣。这大概是遗传吧,我的叔伯哥虽然去世比较早,但也给吉祥留下了一些不可言传的秘方,比如:“百十两行,不如放牛羊;冬天找阳坡,夏天找阴凉。”“母牛生母牛,三年五个头。”
我叔伯哥在世的时候主要是给村里放羊。那时候,一个村也就一、二百只羊,有他一个羊倌就够了。记得当年我叔伯哥放羊的时候和邻村的羊倌搭伙,把两帮羊赶到一起放。有一次那个羊倌把一个羊羔子偷偷的留到家里,就说丢了。直到剪了羊毛之后,才混入群中。然而,终于逃不过我叔伯哥的火眼金睛。我叔伯哥最后把那只丢失的羊羔从邻村的羊群里抓了回来,避免了损失。邻村的羊倌自知理亏,请我叔伯哥很多次酒席,不但赔礼道歉,还成为知己。我的叔伯哥还有一个专业特长,就是能码踪,认脚印。老哈河周边人的脚印,谁要是从他家门前走过,他都知道这个脚印是谁的,十拿九准。我叔伯哥家虽然不养狗,但也从不丢东西。
记得小时候,山洪爆发、河水泛滥。每到夏季,金黄的小麦正在灌浆,一场大雨过后,满漕的河水把人们辛勤播种的庄稼冲得颗粒不收。老哈河岸的人们经常望河兴叹!因此我们那个村也出了名的穷,有好多大龄青年,打了光棍。我叔伯哥当年放羊的职业也不太被人认可,要不是我老父亲当年跑前跑后,估计也玄。
“突突突——”一个骑摩托车的小贩,送来了一袋子欢蹦乱跳的鲫鱼,还有啤酒、咸鸭蛋、花生米……“三叔,你就在这等着吧,我中午就在老哈河边请你喝啤酒。”吉祥从窝棚里掏出一个洋瓷盆子,还有剪刀、油盐等,一边给鱼开膛,一边架火……水是哈河水,鱼是开河鱼,鸭蛋是哈河鸭蛋……原汁原味的“哈河味道”。叔伯哥去世以后,吉祥把家里的几只羊卖了,开始养牛。
吉祥说:“不管你干啥,要上心。我家开始养了2头母牛,一直喂,三年五个犊,大牛返情快,没有流产和难产的。大牛奶水充足,小牛体质也好,不咳嗽、不喘、不拉稀。生犍牛卖肉食,母牛繁殖,现在有100多头了。”吉祥一边说,一边看看远方的牛群。我说:“没事吧?”“那还有啥事,上万亩天然牧场,没几家放牛的。刚开春,溜一下去年的苞米茬,早吃饱了,都在那面晒阳阳呢?”
吉祥说:“我去年把你们家卖的那个大院又买回来了,总计投入30多万,重新整修,改成了牛舍,又打了井,全是自动化,牛喝水一拧水龙头就行了。我又在房子的西面搞了一个下水管,我每天把牛赶出来,你侄媳妇在家把牛舍用自来水一冲,干干净净,全部冲到坎下去了。粪便有人买,还可以种庄稼,良性循环。现在都是规模化种植,田里的秸秆又成了牛的天然饲料。”
“来,三叔,走一个!”吉祥和我没有用杯子,而是每人拿着一个啤酒瓶子,对口吹。吉祥说:“你去年给我办那个养牛合作社也批下来了。”吉祥喝得有些兴奋了。“你还得给我出出主意,现在听说有政策,养牛还有补贴,养得越多,补贴越多。如果可以的话,我准备让咱们村里的那几个散户入股……”
“这些年,咱们河套人都比着干呢!”吉祥指了指远处的几十间砖房子,他说那是老宋的烤烟房,老宋原来是咱们村的大队书记,现在搞起来烤烟种植,还有几个人和他一起入了股,搞起来合作社,除了烤烟,还种了不少甜菜和胡萝卜,差不多有1000亩吧,国家都有补贴,包种、包销,订单农业。我这文化浅,只能放牛了。哈哈……”
吉祥又指了指东边那片文冠果树,“这是老陈的文冠果树地,差不多有千八亩,听说文冠果籽能做飞机油;老陈还种了几百亩有机小米,这几年也发了。”
“对了,前些天我还看到相知我大姑了呢。他们家孩子结婚,我去了!”
二
相知,是我的一个叔伯姐,大眼睛,人长得好看。相知姐比我大一岁,都是吃哈河水长大的。我和相知姐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同学。相知姐念书的时候成绩好,特别是英语,每次英语老师都是把相知姐叫过去录音,上课的时候我们再跟着相知姐的录音来读课文。这在当时可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相知姐在初中的时候补习一年就考上了初中中专。当时的初中中专是很难考的,大概每一科的平均都在90分以上。而我当时只考了个高中。相知姐的对象是在上中专的时候的同学。有一年春节,相知姐他们一起回过老家。他们毕业后都分配到了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贝子府分矿。后来他们所在的厂子黄了,双双下岗。那些年,相知姐家的日子真是很惨淡。有一次。我给相知姐打个电话,问她干啥呢?“吵架呢!”二十多年没有联系了,遇到了这种事,我只好安慰地说了几句,草草地把电话给挂了。
相知姐他们下岗以后,相知姐在老家买了一个破“三马子(三轮摩的),由于季节性比较强,加上加油车坏,根本不赚钱。又有几次电话过去,相知姐的手机停机了,也可能是换号了。
好几年过去,我通过好几个人打听,终于找到了相知姐的电话。听说他们在大连养貉子。貉子的养殖价值大,貉子是珍贵的毛皮动物之一。貉子皮毛绒丰厚,质地轻暖,色泽美丽。貉子拔针绒皮,可制大衣、帽子、皮领、皮褥等,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貉子的肉可以吃,也可以入药,貉子养殖成了农民发财致富的好项目。但是,貉子的养殖和管理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相知姐能行吗?
“刚开始不行,有人带,跟过一年之后,就能管理了。我和你姐夫现在也挺好,一年去掉吃住剩个七八万块钱。”相知姐在电话那头说。
“你们还干架吗?”我说。“干啥架啊,这么大岁数了。”相知姐在电话里发出“咯咯”的笑声。
日子又平淡地继续着,也就是四五年前的光景吧。我又听人说,相知姐他们在北京通州区的一家农家乐打工。去年我出差到北京,给相知姐打了一个电话。相知姐说,“我们现在不养貉子了,在北京农家乐打工好几年了,儿子大学在北京读的,现在也已经毕业了,还处了一个对象,有时候周末会过来,挺好的,不用惦记了。”我问她们一年能赚多少钱了。“我和你姐夫我俩一年十万块钱吧,管吃、管住。这些年供孩子读书,也在老家买了房子。他们如果能结婚的话,就在老家给他们买个楼……”相知姐还说:“这些年不困难了,孩子结婚也没拉饥荒。我和你姐夫身体还行,还能干几年。”
“你是我们这一辈第一个中专生啊,除了跑三码子、养貉子,就是养鸡、养鸭的,是不是有点不好意思啊!”我说。“在北京这地方,大学生有的是,咱一个小中专生,就相当于一个小学生。不论干啥活,只要凭本事赚钱,没啥不好意思!啥时候到北京过来吧!你姐夫早就想和你一起喝点呢。”
现在有微信比以前好多了,大家干什么都喜欢发个朋友圈。我在朋友圈里也一直观察着相知姐的动态。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她会把农家乐里的桃花和各种野菜,还有自己腌的盐鸭蛋什么的发到朋友圈,图片拍的也很有诱惑力。夏日里迷人的风景也会有好多图片上传,让人留连往返。深秋的葡萄以及各种特色的水果,也都断断续续地发到朋友圈里。稍有闲暇时间,他们还学会用农家乐的葡萄酿酒,体味一种田园的快乐和劳作的艰辛。
如今,相知姐她们依旧在北京通州的农家乐里打工,在得到老板信任的同时,也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三
哈雷,是我的一个亲戚,退伍兵,高中生,中等个头,说话办事挺利落,现在是上海一家央企物业小区的经理。哈雷的老家住在老哈河的北岸,我们老家叫“河北”。哈雷说他从小就喜欢找一份板板正正的工作。
2013年,哈雷退伍以后,说想来上海闯荡。在我的介绍下,哈雷开始在一家公司做保安,后来又经过了几家的跳槽,跳到了一家央企。多年来,哈雷坚持身先士卒、无怨无悔的同时,还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把在部队里养成的雷厉风行的执行力融入到了工作当中,不管是公司安排的工作,还是业主的诉求,他都能迅速完成和处理,员工和业主都亲切地称他为“值得信赖的经理”。
2018年,哈雷正式接管一家国际小区,共800多户业主,还有多个商铺,管理范围宽、难度大,加上工作人员少、事情多,要想把物业工作干好,让业主们感到满意生活舒心,存在着一大堆各种各样的问题。哈雷本着“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吃住都在小区,把全身的精力投入到了一线工作当中去。在保安岗位人员缺少的时候,哈雷就会穿起了保安制服,当起了保安。在小区电工生病请假的时候,他又充当维修工,搬着梯子为业主更换楼道里不亮的灯泡。收物业管理费是最难的事情,对于哈雷来说,却得心应手。“只要业主满意,业主不差我们这份辛苦钱!”
一个把业主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处理的物业经理,哈雷所在小区每年的物业管理费收缴率都是100%,哈雷所在小区的业主打分从来都是5分(最高分)。
前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上海这地方的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哈雷半夜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业主的电话,说小区停了水。怎么回事?哈雷没有多想,立马安排两名工作人员赶到现场,随后自己也赶到停水的区域,亲自参与检查。原来,是一根自来水管被冻裂了,如果不及时修复,将影响到更多家庭的用水。维修人员没有准备相同管径的管子,物管处也没有备用水管,哈雷二话没说,指挥维修人员先把水管阀门关闭,自己立即开着车去买,连敲了两三家五金水管店的大门,才把材料买来,在他的指挥和行动下,破裂的水管很快修复了。
哈雷事事亲力亲为,严格执行物业服务规范,得到了广大业主及职工的赞誉。哈雷经常带领服务中心的同事们在小区抓卫生、抓治安、抓绿化、抓管理,真正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来经营。在公共秩序维护方面,面对人来车往的情况,他要求每一位保安装束整齐,指挥有礼、做好监控,在他的调配和监督下,保安人员无论白天黑夜,都尽职尽责,定时巡更,给业主以最大的安全保障。
2020年庚子年伊始,新冠状病毒不期而至。正月初一,哈雷就接到社区、办事处通知,要求对公共区域、物业办公区、住户楼道、绿化区、垃圾存放点等区域进行消毒。哈雷在第一时间内购买了测温枪、大量84消毒液、洗手液和防疫口罩,对进出人员适时测量体温。对任何进出人员、车辆建立了严格管控和登记制度,进行测体温、消毒、登记程序,及时上报社区网格员,进行强制隔离并坚持每天定期体温检测上报。哈雷还亲自带物业人员上门收取居家隔离户的垃圾,进行消毒后,装到消毒专用垃圾桶进行特殊处理。在疫情防控期间,哈雷还将住户每天所需的生活用品,药类、蔬菜、测温计、代购水电气等物资按时送到业主的家门口……
“春漾哈河水,人勤早脱贫。”哈雷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上海贷款买了房子,娶了老婆,有了小孩,成了一名新的上海人。哈雷还时不时地搞点老哈河的特产,邀请我一起品尝。“老哈河水清又纯,河水荡漾着姑娘的芳心。岸边的绿柳曾为你起舞,水中的弯月是你的媒人……”
哈雷的手机铃声响起来了。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