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3-05-15 11:53:09 阅读量:
张伟
哀怨与伤痛—— 评《夕阳西去水东流》
越慧贞的长篇散文《夕阳西去水东流》,是继高云峰的《那个叫“爸爸”的人》之后,在“为亲者讳”、“百善孝为先”的文化硬壳里,勇敢地以冷峻的审父意识命笔的又一力作。
在父亲去世后,作者怀着丧亲的伤痛,回忆父亲的一生,并形诸文字,由此可以看出这篇散文的写作难度,看出其丰富性和复杂度。父亲是一个聪敏过人、多才多艺的人,他四面突围、努力给自己的人生趟出一条路来。他是一个在冰冷而强大的社会机器面前,性格被扭曲、以至于暴躁、乖戾的人,父亲不普通,又是普通人。幸好,越慧贞没有拔高,没有把父亲写成斗士,写成悲壮的英雄。
这篇文章写作难度还表现在,弥漫于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感情,也是复杂的、纠结的,难以言喻的。而作者把握得十分准确,所以,爱怨交织,理解、同情、悲悯、痛惜、欣赏、倾慕,有之;苦恼、委屈、无奈、怨恨、羞愧、绝望,亦有之。多种相悖的、歧异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混合在一起,考验着作者的笔力。我们欣慰地看到,越慧贞经受住了这份考验。
这篇散文在结构上经纬交织。首尾叙写父亲的离去,前后相照应,相衔接,弥伦成篇,中间也有若隐若现的时间线,此为经。主体部分的几节,是几个横截面,各有侧重点,此为纬。每节内部、几节之间,也大体上遵从时序。所以说兼顾了时间线索和横截面,针线细密,蔚为织锦。标题《夕阳西去水东流》,颇耐寻味。
越慧贞散文、小说双管齐下,小说已有集子出版,她自己更看中她的小说,我则坚定地认为,她的散文高于小说,建议她倾力深耕散文。散文贵“真”,排在第一位的品质是“真”,有些人喜欢在散文里摆拍,也许造型变得优雅了,但“真”的信息却在传输过程中耗损了,最终输在这个“真”字上了,而越慧贞的作品具备这个“真”。
韩伟林
散文三要
散文作品,古今中外,浩如烟海,言说者多如牛毛,我欣赏的或者向往的散文,概括起来有“三要”。
1.要有思想的深度
发乎于心。面对所要描摹的人事物,要有曲径通幽的感知,优秀散文归根到底在于蕴含的思考,没有思想的文章,词藻再华美亦显得空洞。
真切的情怀。你的心是灵动的,你的文字是灵动的,而心底须怀有一颗赤子般真切感悟,真切不是装出来的。
修辞适度。文字是思想的存在形式,不论什么题材,过分的比喻夸张,有时显得不真实,让人眉头一皱,假的很。好像一个成年人在那儿无边无际地矫情。
2.要有文字之美
散文之美,无处不在。运用精到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意味,这是汉字独有的美。
体例的美。有张有驰,详略得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要刻意拉长。言尽,就要马上打住。
语调的美。文无定法,我手写我心,优秀作品有着自己的语调,追求自己风格,这也是每一名写手的理想之境。
3.善于表达言外之意
写作是为了表达,也是为了思考。我思故我在,思在行中思,这个思是倏忽的、敏感的,安放在你的行里,你的文字里,你的散文里。散文中的思,还有作者言外之意,这种意思的递进,隐藏于单篇文字之外,看不见却又存在于作品里,弥漫于文字之外的第二层或者第三层意思中。这样的散文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它也许已经接近了你所向往的欣赏的作品了。
林青彪
也谈散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包头是一块充满着生机和热力的土地,是产生优秀散文作家的肥沃土壤。近年来,包头市又涌现出许多年轻散文作家,他们许多优秀作品见之于国家大刊之上,也有见之于《草原》或者其它文学刊物,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在这里以杨莉老师为例,谈谈对其作品的感受:
1、细节鲜活。在杨莉作品中,这些大草地非常有特质的人物活动,让生活细节栩栩如生,如临其境。
2、真相与锋利。在杨莉作品中,她童年女友交往中真挚友善、纯净无私,这这种原始善美情操,在现实的锋利之中被切割、被划伤、被磨砺。
3、诚意与风格。在杨莉作品中,读到她因病痛到形象无法见人时的自卑、窘迫、困顿时心理状态,最终无法见到亲人般故人时那种无奈、苦痛、悔恨时状态等等,这就是找到这种无限逼近真实的那种散文感觉。
散文的现场感和正在进行时态,就像战地记者一样,无限地逼近记忆。散文写作是尽力挖掘自己,更勇敢、更真实地呈现自己。正是应了那句“写作就是对自己开采而发挥的光芒,散文里呈现多大的诚意和勇敢,你的文字就能表达多么大的力量。”有勇气展现自己的苦难、过错、失败、痛悔,在交往过程中的展现出人生遗憾,然后再包容理解他们,这个爱是极真诚极有力量的。
李旺
许淇散文的现代主义特质
许淇先生是具有全国影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包头散文、内蒙古散文的创作传统。他的现代主义的美学视野和成熟的都市观念构成了他现代主义的文学观念。比如在《印象派和莫奈,更换眼睛与心》中,虽然是谈绘画,但其中对现代主义不同于现实主义的革新的表述却是非常生动,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空间与对整体性的消解的深刻认识,现代主义文学对线性时间的打破以及智性的抒情方式。与其他乡土观念的作家不同,许淇的城市观则鲜明成熟,他对城市、对街面、对广场、对城市转型后的个体的描写,是包头文学中为数不多的宝贵资源。此外,许淇的散文还有着现代主义的诗学品质,他作品中的“隐喻”打破了单向的抒情方式,温暖与凛然,崇高与恐怖,人与物,心境与物质世界,都可以自由组合,迸发出悖论性的抒情质地。
张志刚
我爱世间一切美丽的文字——许淇散文、散文诗赏析
许淇先生作为“支边”青年,和塞北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还未满20岁。塞北的粗粝磨练出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草原上的城市》这组散文中他写过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临河、乌海、海拉尔、满洲里、根河八个城市,唯独写到包头时他用了《我们的城市》这个标题,而且用了浓墨重彩书写,这份对故乡的爱是他写作的原动力,这种爱源自生活、自然和家乡的馈赠。他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所以在跳跃的思绪和文字之间激荡着一种诗性的气质,却不是不可收拾的滥情,读起来是一种享受,细细品味,简直是文字的一场舞蹈,他的文字和他所处的时代贴合得天衣无缝。许淇先生的文字既有江南烟雨的柔媚,有时也不乏大西北的粗犷,在艺术上他是一个多面手,艺术的触角既可以深入姑苏访旧,摩挲江南烟柳,也可以远走大漠戈壁,西北老乡家的热炕头,草原上蒙古包,北方森林里的撮罗子,都留下了他创作的身影。
许淇的散文诗重表现不重写实,他的文字都是从生活中流淌出来的,但是又高出生活许多。他的散文诗往往情景交融,人、事、景、物相得益彰,画面感极强。生动而又诗意的表达,得益于艺术对他的滋养。他对语言的追求是自觉地,既承接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又吸取现代文学意识流表现手法,使他的散文、散文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