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3-04-23 14:41:55 阅读量:
读书在田野 写作在乡村
——内蒙古农牧民作家研评会
2023.4.21
专题采访
◆ ◆ ◆◆
4月21日,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内蒙古文联主办,内蒙古文学馆、内蒙古作家协会承办的“读书在田野 写作在乡村——内蒙古农牧民作家研评会”召开。
研评会上,来自12个盟市的农牧民作家优秀代表,以质朴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读书和创作经历,展现了我区农牧民作家以文学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
此次研评会的举办,是自治区文联面向农牧民作家开展的一次“请上门来”的调查研究,通过听取意见建议,努力将基层农牧民作家所思所盼转化为工作具体举措,助力农牧民作家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征途上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内蒙古文学馆馆长 赵富荣
记 者
在读书日来临之际,举办内蒙古农牧民作家研评会的初衷是什么?
赵富荣
这次“读书在田野 写作在乡村——内蒙古农牧民作家研评会”召开的主旨有三个方面。
第一,书香内蒙古建设推动了很多年,在阅读中国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术性的读书、工作性的读书、兴趣性的读书参与到读书和创作中。
第二,在第28个读书日来临之际,内蒙古文学馆和内蒙古作家协会把读书中的特殊群体——农牧民作家代表汇聚在一起,他们不仅在乡野工作、生活、劳动,也在乡野读书、阅读和创作。他们在创作上都有成效,也为乡村振兴、为润泽乡村文化做出了许多的贡献。所以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共同来品读他们烟火人间的生活。
第三,在全党召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教育中,调查研究是我们一个主要的方向,而且务求取得实效。同时这次也是落实内蒙古文联党组的要求,文联的各部门用“请上门”的方式听取农牧民作家的这个所思所想,从而从创作、出版、展演各方面为农牧民作家提供服务和帮助。
巴彦淖尔市作家 谢鹤仁
记 者
听完您的发言,感受颇深,深扎农村,与父兄治理风沙28年,对您的创作产生哪些影响?
谢鹤仁
有一定影响。因为治理这片沙漠不容易,沙漠里的有很多东西写也写不完,有人与人之间,也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很多东西去挖掘去写。最早些年,像过去的那些老年人一样,我是把沙漠当成”沙魔“,后来我觉得这个把沙漠当魔鬼不公平,因为沙漠它是一种土地,沙漠治理的话沙漠会反馈给我们很多东西,比如说种锁阳能治病、种粮食能食用。同时它有一种沙漠文化的存在,让我重新认识沙漠。
记 者
您对农村有怎样的情怀?
谢鹤仁
我们天天伺候着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后土地长出五谷让我们食用、长出桑麻供我们御寒,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就像我们的再生父母一样,就是你不可能离开土地,就像一个人不能没有母亲一样。
记 者
为什么说写作成为您的信仰?
谢鹤仁
这和我的一些认知有关系,如果我不去阅读,我的生活里就没有诗歌、小说、散文,而是有妖姬、五筒、三万,可能就和普通人一样了。但是多读书之后,我发现有很多东西值得去探讨,读的书多了,喜欢写在纸上,纸上人生,借鉴纸从而写作就成为一种信仰。
开鲁县文联书记、主席 于洪君
记 者
什么是“开鲁县农民作家现象”?有哪些特点?
于洪君
我们开鲁县是个农业大县。人口有31.3万人,60%以上是农民。这些年,开鲁县农业取得了长途进展,走在了全区的先进行列,农业发展同时物质上也开始丰富,农民闲暇之余就得找点儿业余爱好,寻求精神。有许多有文化的就开始从事写作,他们写的很有特点:有写诗歌的、散文的、散文诗、小说等,题材比较广泛。然后不知不觉中涌现出了一个一百多人的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配合等各方面意识都很强,年龄结构由老中青结合,从而成为我们开鲁县文化一个靓丽的风景。
记 者
“开鲁县农民作家现象”说明了什么?会产生哪些影响?
于洪君
这种现象出现对丰富开鲁县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乃至开鲁县人民的生活有很大的触动作用。人们的追求越来越高雅带动的品味也越来越高。我们开鲁县文联以后将继续搭建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更多的人喜欢文学创作,让文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