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5-09-10 07:51:07 阅读量:
教师节,是一个温暖的节日,它不仅仅属于某一个人,而是属于每一位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在教育田野上的园丁。
今天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以“艺”之名,向每一位老师表达最深的感激之情!
漫画篇
《设立教师节提案》 冯友斌
《我们长大了,老师》 白庆楠
《最富有的人》 王泽培
《引路人》 仪海斌
工艺美术篇
《孔怀博爱·授慧如饴》 (非遗~掐丝珐琅画)
姬增 姬敏
散文篇
《粉笔之声》 瓦·阿古拉
从我第一次认读字母起,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时的粉笔声,听着格外悦耳,我心里也满是特别的触动。
明媚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枝,暖暖地洒在我小学时土坯教室的课桌上;窗玻璃映着微光,教室里寂静无声。可一开课,我最愿意集中精神、听得津津有味的,便是尊敬的老师那清脆的粉笔声。其实,世间物体因摩擦发出的杂乱声音,大多刺耳难听,唯有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声,格外让人舒心。它像小溪潺潺,滋润着春日的草木;又像夜晚情侣的低语,满含心灵的共鸣;更像跃动的思维在交流,藏着无声的艺术……小学低年级时,我们是两个班级在一间教室合班授课,老师教完我们,接着给另一个班讲课。这时,我就在老师的讲解与圆润的粉笔声中完成作业,那时的我看似平静,思维却紧紧跟随着老师的节奏。老师写的字十分优美,那时同学们也常夸我的书法好。可后来小学毕业,再做作业时,没了熟悉的粉笔声作伴,我偶尔会感到精神涣散、想象力模糊,仿佛在悄悄等待那曾让内心安定的、甜美的声响。
粉笔的声音从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抑扬顿挫里,藏着老师饱满的情感,也悄悄营造出课堂上的灵动氛围。直到小学五年级后期,教蒙语文的高力日布老师写了一首《赞秋》,还拿我写的作文打了九十九分,在全班同学面前评价说,我的文笔“意气风发,思维开阔”。如今想来,老师握着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的笔迹仍清晰如昨,粉笔与黑板摩擦的“吱吱”声仍在耳畔回响,老师那动人的神情,更是让整个教室的气氛都活跃了起来。后来我上了初中,教语文的却扎布老师教我们其木格道儿吉的《帕格玛》,他对着黑板,一边念一边写:“太阳升起,叶儿盛开。湖水中水鸟悠悠……”开头几行字,在粉笔声里缓缓落在黑板上,我们的心情也跟着这声音飘远,仿佛真的置身于文章里描述的草原之上。
后来,我童年时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从专业学校毕业后,我走上了讲台,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如今我亲手握着粉笔给学生上课,耳畔的粉笔声愈发清晰,也让我对这声音有了更真切、更深刻的体悟。每当听到这声音,我心里便满是踏实与温暖。我为自己能教书育人、释疑传道而自豪,也清楚教师的工作比许多行业更艰辛,但我们肩上扛着的,是涵养品德、培育未来之花的历史重任。在粉笔与黑板摩擦的声响里,我们传道授业,点燃文明的火种。它虽留下薄薄的粉尘,却驱散了蒙昧,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有用之才,照亮了伟大祖国建设的征程。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千家万户的学子,正是在慈爱老师的粉笔声中慢慢成长。粉笔之声,是学生追逐理想、开启人生的进行曲,是饱含深情的雄浑咏叹调,更是迈向新世纪的冲锋号。
我曾在粉笔声中送别许多同学,也在粉笔声中成长为一名专业学科的骨干教师。在粉笔声里,我涵养了坚毅的品格,逝去的岁月里满是与教育相关的温情记忆;未来的日子,我依然会与粉笔声相伴、相知,也有信心在这声音里继续付出,坚守讲台。
如今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黑板会被替代,粉笔也会渐渐淡出课堂。但无论何时,当我展望未来、回望过去,教学的每一段印记、学校生活的每一段旋律里,似乎都回荡着粉笔声——它永远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活力源泉,是我心中最珍贵的教育印记。
绘画篇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拉苏
《草原书屋》王强
书法篇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王强
《赓续百年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 刘月娥
《面朝大地 春暖花开》王彩红
剪纸篇
《书中自有黄金屋》高歌
《课间》孙婧
《笔走龙蛇》隨宁
《精心培育祖国花朵》尚春宇
《孺子牛》陈永祥
《桃李满天下》乔美英
石画篇
《草原上的课堂》 盖红艳
雕塑篇
《导师》 陈栓柱
今天,向所有辛勤耕耘的老师
说一声教师节快乐!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