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曲艺杂志融媒 时间:2025-03-02 19:21:31 阅读量:
曲艺是中国最古老、最具民间色彩的艺术样式。从先秦时期的瞽矇说唱,到唐宋时期的俗讲、说话、鼓子词、诸宫调,再到明清以降涌现的各种地方曲种,曲艺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鲜活生动、与人民群众最紧密相连的艺术样式。然而在当代生活中,曲艺似乎逐渐与大众产生了隔膜,人们在生活中很少观赏曲艺节目,更对丰富多彩的曲艺品种感到日益陌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当然与许多曲艺品种自身的创新乏力有关,但也与大量曲艺形式缺少展示舞台、无法进入大众文化市场脱不开干系。正如《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让陕北说书收获了广泛的关注,大众对曲艺其实并不缺乏兴趣,而是缺乏接触和了解曲艺的契机。因此,以优秀作品为依托,促进曲艺重返舞台空间、重回大众文化市场,是推动曲艺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
2月11日正月十四晚,“客从八方来”贺岁曲艺晚会在央视戏曲频道成功播出。这场晚会在中国曲艺家协会的指导下,由央视戏曲频道、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打造。作为央视多年来首次举办的全国性大型曲艺专题晚会,演出邀请了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13个专业院团的60余位演员同台献艺,为观众展示了20多个曲艺品种,不少观众亲切地将之称为“曲艺春晚”。这场晚会不仅是一场曲艺的盛宴,更是一次宣传曲艺文化、为曲艺演出打造专属舞台的有益尝试。
晚会为地方曲种提供了集中展示的舞台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巨大的空间差异催生出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进而形成了各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曲艺。全国性的曲艺晚会,用电波抹去了空间距离,将天南海北的曲艺样式囊括进屏幕当中,具有强大的推广能力。例如作为第二个节目亮相的“呱嘴”,原本是二人台表演中的一种韵诵小段儿,以梆子或竹板击节,内容诙谐幽默,后来经过艺人的不断改良,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曲艺品种。由于呱嘴的形成时间较晚、从艺人数不多,一直没有形成广泛的关注。而此次晚会,则将呱嘴的艺术魅力送进了千家万户,助其在全国舞台上获得了一次精彩亮相。又如热情奔放的河南坠子,虽然在长江以北地区广泛流行,但南方的观众却较少了解;粤曲作为粤语地区最著名的曲艺样式,对两广及港澳地区的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却鲜为其他方言区的观众所熟悉。通过此次晚会,这两大曲种的艺术面貌也随着电波的延伸,深入全国观众的心中。大型曲艺晚会的举办,为全国各地的观众搭建了一个足不出户了解地方曲种的专属平台,对曲艺知识的宣传普及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晚会推动了曲艺舞台的创新实践
大型文艺演出一般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即表现内容的综合性、表现形式的丰富性、场面效果的感染力,因而会对登台的曲艺节目提出较高的艺术要求,进而激发作者较强的创新需求。2018年,曲艺说唱《看今朝》在央视元宵晚会上精彩亮相,将陕北说书与苏州弹词创新融合,在地域性格差异中映衬出人民感情的和谐共通,展现了中华曲艺的和合之美。自此之后,不同曲艺品种间的融合、对撞成了曲艺创新的热门方向。在本次晚会中,我们能够看到二人转与二人台的联袂表演、上海说唱与西河大鼓的接力演唱,甚至还有评书与朗诵之间的跨界合作,充分展现出曲艺艺术的包容性与流动性;曲艺联唱《美食大世界》让京、沪、川的地方曲调争奇斗艳,不仅将三地的艺术风味巧妙调和,也展现出各自独特的文化性格;苏州弹词风格歌曲《声声慢》和歌曲《曲山艺海》,则是对传统曲艺元素与当代流行文艺相互结合的有益探索,彰显出曲艺艺术深厚的文化潜力。可以说,大型曲艺晚会的举办,为跨曲种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宝贵的实验场地,对推进曲艺艺术的舞台创新有着积极的意义。
晚会展现了以“地方性”为中心组织大型曲艺演出的可能性与重要性
本场晚会在呼和浩特录制,与内蒙古文联深度合作,因此内蒙古地区文化风貌在整场演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除了内蒙古曲艺演员、蒙古族民歌等显而易见的地域元素之外,登台亮相的二人台、呱嘴、河南坠子、西河大鼓等曲艺品种,都与内蒙古有着深厚的联系。通过这场演出,观众不仅对内蒙古的曲艺种类好风土人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对内蒙古的文化性格与发展面貌有了大体的认识。
这次演出隐含着这样一种模式:以地方性曲艺品种为中心,以全国性曲艺形式为辅翼,通过挖掘地方文化与生活经验,折射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现存的曲艺品种超过400种,大多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如何有序、有效地推进曲艺文化的普及与传播,是一个长期困扰曲艺界的难题。本场晚会的成功提示我们,如果从“地方性”入手组织系列曲艺演出,不仅能够顺应曲艺自身的艺术特点,也有利于形成专题性和规模性。如果晚会能够从内蒙古出发,逐步走向京津冀、江浙沪、东三省、大湾区、西南地区、山河四省等文化区域,乃至聚焦长江、长城、大运河等文化符号,围绕各地曲艺的艺术特色,彰显不同地区的文化性格,聚焦地方的风土人情与当代故事,为讲好中国故事寻找更多鲜活生动的地方视角,将会形成一幅多么瑰丽的文化长卷!不论如何,只有打造出一系列长期稳定、选题合理的专题曲艺晚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型文艺演出的文化传播功能,从而切实推进曲艺文化发展和曲艺知识普及。
当然,作为首次全国性的曲艺晚会,本场演出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对各个曲种的介绍不够充分,观众难以对它们建立清晰的认识;对曲艺与戏曲、戏剧、歌曲等兄弟艺术的界限划分亦不够清晰,容易造成观众对曲艺概念的误解;部分节目的舞台呈现方式也存在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但总体上讲,首场贺岁曲艺晚会的成功举办,第一次为曲艺专门打造了全国性的大型演出舞台,在中国曲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期待未来的曲艺晚会能够不断打造成独特的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出传播曲艺文化、彰显曲艺之美、促进曲艺创新的积极作用,不断为当代曲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