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 苏丽古娜:绘本里的锦绣山河与民族记忆

来源: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    时间:2024-09-04 14:50:53   阅读量:

文艺评论4sC内蒙古文联网

绘本里的锦绣山河与民族记忆4sC内蒙古文联网

——品美丽中国系列《“石榴籽”绘本丛书》有感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文/苏丽古娜4sC内蒙古文联网

(内蒙古艺术研究院)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文艺评论 | 苏丽古娜:绘本里的锦绣山河与民族记忆 第1张

小学生阅读绘本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文化符号是民族精神的凝练和象征,为释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提供了有形、有感、有效的可视化路径。华夏大地上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绚丽的历史画卷。美丽中国系列《“石榴籽”绘本丛书》精选了长城、故宫、黄河、长江、泰山、敦煌、天安门、丝绸之路、万里长城、大运河等广为人知的中华文化符号为叙述对象。这些符号宛如镶嵌在中华民族记忆星空中的点点繁星,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记忆。奏响我国古往今来各民族交往、融合与发展的华彩乐章。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一、聚焦锦绣山河,共筑美丽中国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强化少年儿童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知和情感共振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石榴籽”绘本丛书》作为少年儿童触碰中华文化的桥梁,通过图文并茂的绘本模式在小读者面前缓缓展开了锦绣中华的壮美画卷。引领小读者穿越时空感受那份来自血脉深处的共鸣与骄傲,感受这片古老而年轻土地的呼唤与震撼。翻开绘本不仅可以感受到祖国的锦绣山河,更是在阅读一段段厚重的历史、体验一场场深刻的文化旅行。丛书以贴近儿童心灵的方式,种下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之种。其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与精神追求,为强化少年儿童对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命题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深度。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文艺评论 | 苏丽古娜:绘本里的锦绣山河与民族记忆 第2张

绘本封面截图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二、中华叙事下的沉浸式文化之旅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经典绘本的铸就,离不开文字与绘画的精妙融合。《“石榴籽”绘本丛书》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载体,更是培育儿童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与人文素养的宝贵资源库,为打造沉浸式的绘本文化体验提供了参考范例。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一)精心雕琢的文学之美4sC内蒙古文联网

文学性语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增强了绘本的表现力,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享受。《“石榴籽”绘本丛书》中优美的词句、生动的描绘,引领少年儿童步入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长江的壮美跃然纸上,“会当绝云顶,一览群山小”泰山的雄伟气势令人叹为观止,“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则勾勒出大漠风光的苍凉与辽阔。丛书中古诗词与绘本的珠联璧合,不仅丰富了古诗词的表现形式,也为小读者提供了对诗词意境更为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天安门“见证了世界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艰难困苦中浴火重生,走向光明”,大运河“把燕赵风物托运到烟波江南,帆影在时光的波澜中此起彼伏”,祁连山“挡住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3000多条冰川滋养着山下的土地”,敦煌“斑驳的色彩里涌动着说不清的神秘和道不尽的繁盛”......丛书通过精心雕琢的文学之美,讲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古老故事。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文艺评论 | 苏丽古娜:绘本里的锦绣山河与民族记忆 第3张

绘本封面截图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二)融汇古今的知识宝库4sC内蒙古文联网

丛书的创作团队将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元主题有机融合,展现了丰富的知识内涵。无论是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还是建筑风格、历史人物、传统服饰的生动描绘,都透露出厚重的历史感与严谨的史实考据。如《长江》一书通过俯瞰式的场景与地理空间的呈现,揭示了我国自然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从圩田稻作到桑基鱼塘,古老的农业智慧让长江中下游变成鱼米之乡”;《一条大河》中可以跟随拟人化的黄河沿河而下共同领略九省区的历史文化风采;《大运河》“为淮安千万亩良田带来灌溉之利,为南北沟通交流提供舟楫之便”,见证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文艺评论 | 苏丽古娜:绘本里的锦绣山河与民族记忆 第4张

绘本封面截图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三)丰富多彩的绮丽想象4sC内蒙古文联网

创作团队通过绚烂多彩的想象力还原了众多历史场景,引领我们穿梭至遥远的时空窥见敦煌莫高窟开凿时的壮丽图景。再转至蜿蜒万里的明长城,见证其精湛的修建技艺。再回首京杭大运河的悠悠流水穿越千年时光,连接着大江南北的繁华与梦想。在长江源头无数条小溪流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与情感色彩“它们密密麻麻地在高原上流淌,如同女孩子的发辫”。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丛书对色彩与构图的精妙掌控,以及跨页式横构图的运用,更是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意境、深远与现代绘本的视觉效果完美融合。耸立于碧空之下的黄鹤楼、习习晚风中翱翔的飞鸟、银装素裹的少林寺,重峦叠嶂的壮美泰山、磅礴奔腾的蜿蜒黄河、湖光山色中的一叶扁舟、气势恢宏的故宫、曲径通幽的小路等等,这些细腻的描绘无不彰显出中式审美的深邃与自然景观的飘逸与壮丽。书末留白的绘画区域提高了绘本的互动性与参与感,激发了少年儿童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与探索欲望。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三、之所从来 故之所去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中华文化符号蕴含着民族的共同记忆与文化基因,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统一、包容开放的文化精神。挖掘中华文化符号,对于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如何塑造中华民族形象,将成为影响中国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美丽中国系列《“石榴籽”绘本丛书》以自主、积极的态度塑造国家形象,向少年儿童传递中国价值、中国文化和中国成就。通过丛书的描绘,读者可以清晰的看到:无论是在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荒漠绿洲交错带、西南农林交错带,还是东部海陆交错带,中华民族在一次次离散冲击中分而又和的故事在不同时空,以不同版本上演。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所蕴含的休戚相关、荣辱相依、生死与共、命运相连的深刻理念。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文艺评论 | 苏丽古娜:绘本里的锦绣山河与民族记忆 第5张

绘本封面截图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中华民族形象的建构具有多个面向和角度,期待“石榴籽”丛书继续以“中华符号”为核心进行多维立体的系统性阐述,在接下来的创作中以传统节日符号、饮食符号、建筑符号、文字符号、技艺符号、器乐符号、舞蹈符号、图腾符号等为主题,构建中国当代文化符号传播的叙事体系。彰显中华文化符号在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魅力中的独特意义与价值。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文艺评论 | 苏丽古娜:绘本里的锦绣山河与民族记忆 第6张

小学生阅读绘本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注:本文为“内蒙古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工程(2023—2027年)”阶段性成果)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4sC内蒙古文联网

分享到 65.1K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

ICP备案号:蒙ICP备2021003352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