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24-05-29 11:31:30 阅读量:
编者按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和爱奇艺网络同步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成为热门话题,对当下文艺创作生产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意义。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策划专题栏目,围绕该剧的创作与播出进行“在场式”评析讨论,以发挥文艺评论的作用,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
文艺评论
去爱、去生活
乔艺璇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理论
阿勒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的牧居地。在电视剧中,场面调度多次运用大全景手法,生动展现了阿勒泰地区的壮美风光。本剧用原生HDR、4K超高清拍摄,还原真实,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清澈的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湖水若隐若现。外景与内景影调色彩层次分明。服、化、道复现度高,具有切身的实际感。杜比全景声的运用使视听觉上得到充分的享受,风吹草木声、鸡啼马鸣声、人的喘息声等等萦绕耳畔。将民族乐调元素融入音乐制作中,音乐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抒情性镜头,大多以景深镜头体现,踏雪红色的血迹染遍草原和天空,映在巴太和所有人的脸上,变成每个人心中的痛。绚烂的烟火绽放在所有人眼中和心中,开启新篇章。自然景观的美学呈现体出我国疆域辽阔、阿勒泰地区风景宜人的中国式返璞归真的诗意之美。
电视剧通过出走—返回—出走—返回,形成无限循环的时空闭环。文秀长大后离开从小生长的地方,渴望闯荡成为作家,但却不尽如人意,以城市打工受挫为契机,回到阿勒泰,展开为期三个月的生活故事,在发生意外和伤痛后,又走出阿勒泰成为作家。这部剧文秀将自我分为文学创作里的自己和生活中的自己,以文秀在阿勒泰的现实生活和追求文学梦想双重线索展开,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相结合。
剧照
剧中人物语言的表达由汉语和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组成。由于语言不通,第2集中,文秀要账事件就发生了一连串妙趣横生的误会。比如她把两个相似的人名搞混、将“阿要”名字叫成狗熊,惹得不快,遭到驱逐。不过最终各种误解都得以消除,各方和谐共处。
由周依然饰演的主人公李文秀,小卖部的姑娘,展现了青春少女的腼腆与充满幻想的天真。第3集,为了去网吧投稿她的创作,不小心将奶奶弄丢。率真可爱,耿直有趣,第4集,在传统观念的输出面前,她大胆发言,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古灵精怪,天真烂漫,第5集中,下雨天帐篷漏雨时,她想到用绳子将塑料袋串起接雨水,用纸卷成半包围式管道将雨水进行引流,做成了简易的排水系统。执着追梦,她从生活出发,写书出了真实优美的文字,最终成为了作家。
剧照
由于适饰演的巴太,是电视剧中新增的角色。作为哈萨克族的马背上的少年,充满野性张力和蓬勃的生命力,自由驰骋。第2集中,他纵马驰骋,骑马射箭,尽显自由之姿。第5集中,草原上男子们刁羊环节,身穿白衬衣的长发巴太技能过人、浑身释放出雄性荷尔蒙的力量。他是草原上的汉子,亦是怀有纯情爱恋的男儿。第4集中,他解答托肯,男人和女人之间是爱。第7集中,他用刀悉心划下白桦树的皮,只为给文秀写作提供材料。第8集,他为了救文秀亲手射死了最爱的踏雪,并取下了它的头,以此方式表达对踏雪一生的怀念。
由马伊琍饰演的张凤侠,堪称女中大侠。在独自承担起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婆婆和抚养女儿成长的重任之际,她以经营小卖部的方式维持家庭生计。尽管她是生意人,但她体谅牧民的生存法则,挂账赊账时常发生,她也不会主动要账,处之泰然,因为她相信人与人之间存在真心和信任。她时常借酒消愁来思念过世的丈夫,即使历经千辛万苦也要去仙女湾,只为将丈夫的骨灰送别在他们初次见面的,世界上最美的地方。碰到高晓亮后,坠入爱河,在即使知道他一去不复返的情况下,依旧愿意送他上路,洒脱面对人生。为了保护女儿敢于和一切黑恶势力作斗争。最后,她回到彩虹布拉克,守护这片生活的草场。
剧照
牧民群像生动形象,各具特色。苏力坦,这片草原最后的坚守者,传统观念固执的老猎人,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代表。由于管制刀具不可以上火车,选择骑马长途跋涉去找儿子。有担当,送一头骆驼给凤侠抵偿儿子喝酒欠的债,而且在凤侠母女遇到狼时,挺身而出。其实他的形象也悄然发生着转变,尝试学摩托车、交出猎枪、和儿子解除误会、并尊重儿子对于爱情与事业的选择。最终,自己选择卖掉一半的牲畜,继续转场游牧生活;村主任作为干部,致力于为人民服务,为村民办实事。但在平凡的生活中,他也会采摘野花带回家,为普通的生活增添浪漫的诗意;托肯,一个渴望得到搓衣板的两个孩子的母亲,最终也未能如愿以偿。但她依旧相信爱情,最终得到了护手霜的滋润。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牧民之间相互扶持,对待文秀一家同样展现出诚挚的友谊与热情。
高晓亮作为“他者”入侵阿勒泰草原,被打被抢后被抛弃于此,幸于是凤侠救了他。他与凤侠之间产生情感,但他并不愿意留下来,而是希望带她走。他没有经受住更大金钱的诱惑,最终还是误入歧途,回收虫草。甚至最后恶性暴露,危及凤侠母女,最终被警方控制。
本剧并未过度强调苦难的深刻性,而是巧妙地运用理想与诗意元素救赎苦难,唤起观众内心的真善美。第3集开头,剧中的女性角色聚集在澡堂内洗澡,沐浴在热气腾腾、水雾缭绕的环境中,衣服随意堆在一起,互相帮助搓背,当其中一个人放声高歌时,所有人纷纷响应,跟上节奏,共同高歌,此刻她们不再是人女、人妻、人母,她们是独立自由的女性个体,她们是自由翱翔的百灵鸟。这些梦幻唯美的诗意化身,是指引她们面对生活琐碎和繁重家务的慰藉。
诗意的情愫在文秀和巴太之间悄然涌动。他们之间含蓄隐忍。第3集中,他们一起坐在树枝上,巴太为文秀讲述关于马儿的怀念,介绍最爱的马儿踏雪。第6集,巴太和库兰的关系被误会,造成闹剧,文秀通过疯狂的舞蹈发泄自己,莫合比提则是选择和巴太大打出手。巴太带文秀到树林试图倾诉心意,让她成为第一个见证踏雪进步的人,他亲密地嘱咐踏雪,不要让他在心爱的女孩面前丢脸。他笨拙地表达着自己内心真实的心意。第7集中,他用刀悉心划下白桦树的皮,只为给文秀写作提供所需要的工具材料。二人在交心交谈后确认了彼此的心意。即使发生意外,历经波折,两个人在时间的沉淀和内心的历练后,重逢在团圆夜。
剧照
少数民族诗意生活的民俗元素必不可少。第6集中,通过精心呈现哈萨克族的婚俗仪式,以及舞蹈、刁羊等欢快的民俗活动,们得以一窥其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过后,表现出的并不是苦难对人的无情摧残,而是引导人们在苦难中探寻生活的美好,发掘现实中的诗意元素。这种处理方式,既体现了诗意现实主义的审美特色,也赋予了观众以积极的生活态度。第8集中,古尔邦节作为哈萨克民族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人们身着盛装,共襄盛举,喜庆的氛围洋溢在每一个角落。在这一天所有的矛盾全部消除。
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相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奔赴新疆,投入新疆地区的发展建设。所以本剧的第2集结尾,文秀躺在奶奶的怀里问出“我到底是哪里人,我是新疆人吗?”的问题,她问出了“疆二代”们的内心深处的共同疑惑。新时代,我们也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第3集中,村主任家的马遭遇难产,巴太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帮助马儿成功分娩小马驹。此外,巴太能够通过马的头骨认出马的前生。因为,哈萨克族认为马儿是他们最好的朋友,他们将马儿的头骨吊在树上或放在岩缝里,他们能够看见的地方,来怀念马儿。热情好客的牧民们会用自己养的畜牧热情款待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第5集,张凤侠买羊的经历颇具趣味,精心挑选了一只羊和牧民砍价一天无果,留宿时,这家牧民将争执了一天的那只羊宰了招待她。
各民族间相互交流交往交融。第六集中,文秀、托肯、库兰三个姑娘盛装打扮,五彩斑斓的服饰映衬出她们欢快的步伐,共同走在去拖伊的路上,路程中她们互相簪花,不只是女孩子们的单纯友情,也是各民族间携手同行的优美画卷,体现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第8集中,文秀一家邀请当地的哈萨克族一起欣赏烟花、吃饺子,从而使汉族的过年文化得以传播、影响到当地的哈萨克族,友好、和谐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剧照
民族文化被现代冲击下,游牧生活与现代都市文明生活形成二元化对立。第8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天安门、长城、上海东方明珠以立框的形式和当地人进行合影的场面,他们向往走出去,到祖国各地领略美好风光。而我们处在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的现代文明间隙,通过观看这部剧,使浪漫与现实交织,给自己的心灵休息、让脑海中的自己在阿勒泰草原上诗意地栖居。
《我的阿勒泰》是首部将散文影视化改编的作品。将散文文体的局限性进行了突破,把散文优美文字进行了影像化转化,形散而神不散贯穿始终。这部破程式化的迷你剧将艺术真实、生活真实、历史真实进行了有机融合,让我们感受到诗意现实主义的内在意蕴。让怀有写作梦的我们一起“去爱、去生活、去受伤。”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