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 时间:2021-09-03 17:00:22 阅读量:
近日,内蒙古文艺界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内蒙古文艺工作者围绕《意见》展开热议,就做好文艺评论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微短快”与其建设性和权威性
乌日斯嘎拉
内蒙古大学教授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由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求,并对如何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等重要问题提出了诸多具体的指导意见。总体上看,《意见》具有全面性、政策性和时代性三大特征。一是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艺评论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准确把握和高度凝练文艺理论批评领域的关键问题;二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提出了对文艺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政策性;三是其显著的时代性,尤其对于新时代新变化新格局,面对新媒体时代文艺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和引导介入方式。
首先,《意见》在涉及到文艺评论阵地建设问题时指出,在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的同时,要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推出更多文艺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这是准确把握新时代文艺评论进程的正确导向和有效途径。当代文艺批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传统文艺生活的基础之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原有的文艺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文艺现象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创作、传播及其消费需求等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文艺评论必然要重新审视和梳理,学理探索亟待提上日程。
提倡文艺评论的“微短快”,不仅符合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同时也给传统媒体文艺评论获得生机带来难得机遇。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值得思考,一是传统媒体如何借鉴融合新媒体信息的微短快特点,开拓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共时互动的局面,进一步扩展文艺评论的受众面和影响力,这是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者要积极应对的问题。二是探索文艺评论传统媒体如何有效应对新媒体挑战,使得传统媒体文艺评论重获新的活力和生机。
其次,《意见》要求文艺评论工作者打破套用理论的窠臼,在“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的同时,要“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其中尤其指出“不套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人的审美”,这是新时代文艺理论批评极其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此最近有学者指出,“在近现代文学变革之际,西方文学和文化对于中国文学及文论的影响是压倒性的”,并感叹“由于积弊过深,这部分的变革短期内难以改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随后提出“用合理借鉴和有效吸收的方式替代之前那种全盘接受的做法”(王兵:《中国文论建设的古今中西》《文艺报》2021年8月18日第3版)。
对于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关系问题,也有评论家指出,建构于西方文艺创作实践批评理论,面对日益丰富和发展的中国文艺现实,西方理论“越来越失去批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孟繁华:《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光明日报》2021年8月6日第2版)。虽然这里的问题意识和审视精神毋庸置疑,但文学创作的共性特征也要一并纳入考察的领域,才能够保证理论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再次,《意见》要求严肃客观评价作品,坚持从作品出发,提高文艺评论的专业性和说服力,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抵制阿谀奉承、庸俗吹捧的评论,反对刷分控评等不良现象。有评论家对文艺领域“骂杀捧杀之乱象”提出批评(尹鸿:《肃骂杀捧杀之乱象,倡风清气正之评论》《光明日报》2021年8月16日第2版),以及指出“唯流量论”的实质是“唯利润论”,是“拜金主义”的化身(康伟:《不唯“流量”遮望眼》《光明日报》2021年8月17日第3版)。
也有论者认为扭转和纠偏文艺领域的种种问题“仍然处于浅表化层面,深层次的茅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健康的批评机制的建立“还有巨大的整顿、调整与改革的空间”,甚至认为“文艺批评面临的挑战在加大”,内生力不足,影响力弱化,“呈现出继续下滑的趋势”等等(向云驹:《把文艺评论工作放在繁荣文艺更加重要的位置》《文艺报》2021年8月6日第1-2版)。《意见》特别提出“一个抵制”和“一个反对”,对于扭转文艺批评领域的不良现象会起到积极影响,尤其对于构建风清气正的文艺生态至关重要。
最后,《意见》对如何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也提出了具体的遵循原则。批评家在评论实践中将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和市场认可等四大方面“统一起来”,要把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摆在首位,而且“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很显然,《意见》也明确了艺术标准在文艺评论实践中所具有的不可忽略的重要位置。评论工作者对具体作家作品以及文艺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从作品和现象的本体出发,用专业的眼光审视作品,用严肃客观的学者视角辨析考量,始终坚持“以理立论、以理服人”的批评精神,进一步增强朝气,做到“剜烂苹果”的地步,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树立起文艺评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意见》要求评论工作者要“改进评论文风,多出文质兼美的文艺评论”。这正是对文风艰涩、鲜活不足而导致诸多文艺评论难以抵达读者内心现象的准确把脉。这里要关注文艺评论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问题,即无论是传统媒体抑或新媒体文艺评论,提倡“微短快”评论的同时需要将学理探索和随感、对话、点评、书评、序跋等诸多形式包容并蓄,使得灵动活泼“微短快”文艺评论成为建构新时代文艺评论学科体系的鲜活元素。
最近中国文联主办的文艺评论工作推进会要求,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扛起责任、抓在手上,标本兼治、久久为功,把握方向、积极引导,学思践悟、提升能力”,这是新时代文艺评论事业新征程的一个重要起点。总之,《意见》的出台是文艺评论领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国家层面全面推进文艺评论和文艺事业更加繁荣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新时代文艺理论批评焕发出新的活力提供了充足的能量和良好的契机。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