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 时间:2021-09-08 16:00:33 阅读量:
近日,内蒙古文艺界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内蒙古文艺工作者围绕《意见》展开热议,就做好文艺评论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新时代内蒙古文艺评论的方向盘和新号角
——《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
读后感
崔荣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立足于人民本位,提出了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举措,反映了党和政府对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的坚决信心。《指导意见》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措施得力,振奋人心。我感到当前的内蒙古当代文学评论工作应该从大力倡导“快评”、强力推出“锐评”、着力构建“美评”三个方面入手,扎扎实实贯彻《指导意见》,切实提高我们文学评论的速度、力度和美感。
《指导意见》指出,要把好文艺评论的方向盘,这是再一次强调,文学评论的首要功能是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和审美启迪。实现这一功能,我们应大力实践《指导意见》提出的“快评”。根据我的理解,“快评”是指文学评论应该有强烈的在场意识和迅速发声的敏感,审视、定位和评价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时保持及时有效的速度。不容忽视的是,在如今的全媒体时代,在计算机算法成为信息环境构建重要力量的背景下,速度同时也就是广度,推进“快评”若能达成,文学评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便有充分实现的最大可能。
“快评”是文学评论在新时代理应承担的时代使命,也是文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让新的文化生态正在形成,观念意识的多元,审美形态的多样几乎前所未有,当前的文学现象、文学实践和文学生产表现出异彩纷呈、众声喧哗的特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雌雄莫辨、美丑共存、泥沙俱下。在这样的历史变局和文学洪流之中,尤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守正方向才有铸魂定力,守正方向才能谈得上引领创新,满足人民诉求,实现公共价值,富于创造性地将新时代的文学评论工作推向前进,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才能随之实现。
“快评”要求及时跟进相关现象,迅速开展理性分析、科学评价,惟其如此才能解决现实问题,针对人民关切,也产生特定效果。文学生产是非常复杂的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舆论、市场、生产主体、大众和专业评论者都在这个链条上,显然,文学评论必须及时把好“方向盘”,才能有力影响创作和接受的风向,有效引导舆论、市场和大众。“快评”,不仅能达成文学批评使命任务,增强文学批评的影响力,还能强化文学批评的文化传播、文化建设功能。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我想多出精彩的“锐评”,应该是可取之道,也是必经之途。所谓“锐评”,绝非哗众取宠吸引眼球之文,它是指那些一针见血、褒贬精准、问题意识强烈的文学批评,它应该有针对性、有思想、有学理并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众所周知,文学批评联系着文学活动创作和接受的两端,艺术创作作为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接受与欣赏作为对作品活跃的理解和深度把握,它们都是动态的,是可被影响并能不断提升的。但要真正产生影响,惟有那些具有直面问题的专业眼光、论说鞭辟入里的“锐评”才能对症下药甚至药到病除,产生以理立论、以理服人的效果。
当前的文学批评场域存在亟待解决的某些问题和症结,比如吹捧之文多见,刷分控评出现,批评上纲上线、空洞无物、大而无当等。吹捧、攻击、牟利和方向跑偏给文学创作带来的是同样的后果,那就是无法认清问题所在,容易造成固步自封、畏缩不前甚至扭曲异化,无法带来实质性的进步。“锐评”的提出和倡导直指上述问题,是为了唤回文学评论本有的“批评精神”。“锐评”对批评者的专业水平、专业眼光甚至人格素养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显然,惟有兼具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和担当意识的“锐评”,才能发挥“剜烂苹果”的作用及战斗力,并形成创作共识、评价共识和更为广泛的审美共识。
《指导意见》强调要改进评论文风,产出文质兼美的文艺评论。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的“美评”出现。文学评论当然应以理论性为筋骨,它来自于并且也体现着抽象概括、逻辑推演等理性思考过程,但它最初的原动力是感性的激发,理性思考本身也不应面目可憎刻板教条,毕竟,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共性都是美。呈现深邃精辟见解时,应当有与之相匹配的严整从容结构,语言也当文采斑斓潇洒流畅,同时,所有提炼和萃取也应蕴含激情,惟其如此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引发受众的共情,并以自身的全部美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或者还应强调的是,评论者理应创造能够媲美于评论对象的评论文章。历史证明,那些能够与评论对象比肩的文学评论是敏感丰富的灵魂在杰作中的伟大冒险,它和它所评论的对象彼此宛如双星映照,就像《金蔷薇》评价高尔基是整个俄罗斯的体现,就像刘西渭形容《边城》是千古不磨的珠玉,就像茅盾评论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串凄婉的歌谣”等等,无不给人豁然开朗、别开生面之感。历史已经证明,这些当时的评论已经被文学史所镌刻,其深长的影响力带来评论和被评论者双方至今强劲活跃的生命力。
《指导意见》为新时代的文学评论吹响了新号角。从学科建设、文化建设包括社会服务等多维度全方位强调文学评论的重要性,事实上也提高了文学评论、文艺评论的地位,这也就赋予广大文学评论者更多的使命担当。我们理应以“快评”接“中国地气”,也理应以“锐评”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更应该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美评”本身,塑造新时代文学评论的新形象。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