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1-12-29 17:00:59 阅读量:
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国文联十一大
中国作协十大
开幕式上的讲话体会
内蒙古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赵海忠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2月14日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讲话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增强朝气锐气,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
下面结合自治区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实际,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论述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章程》都明确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思想的地位,新时代文艺理论和批评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基本原则,永远不能丢掉根和本。相比于文艺创作,文艺理论和评论具有鲜明的理论品质和意识形态特性,在实际工作中更需要自觉加强坚持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经典作家的基本科学论断,在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生活、文艺批评的原则等问题上,始终坚持科学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另一方面,新时代文艺理论和评论,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所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文艺理论和评论,在继承中发展,在坚持中创新,着眼当下,重在建设,是目前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最为当紧的大事。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既要学习领会,也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以及文艺理论和评论的论述,是我们当前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的根本遵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理论和评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本立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尊崇“美学和历史的”文艺批评标准,形成有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特质的文艺理论和评论话语体系。
二、增强朝气锐气。朝气和锐气是文艺理论和批评本身应有的基本品格。但是,在一个时期的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中,老气横秋者有之,一团和气者有之。要么翻来覆去念叨几个陈旧的概念,要么一味吹捧夸赞甚至拍马屁,文艺理论和评论健康生态受到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完全等同于普通商品,信奉‘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这些意见针对文艺理论和批评存在的问题,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必须坚持文艺理论的科学性、学理性和逻辑性,促进文艺理论创新发展。文艺理论工作者应当有底气、有自信,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文艺批评要秉持原则,站在人民的角度,正确评论文艺作品、文艺现象,好处说好,坏处说坏,有一股勇于说话的锐气。既要重视基础学理研究,形成有时代特色的“大部头”。也要提倡小文、短文、微文,发挥这些形式评论的灵活性、机动性和鲜活性。特别注重发挥网络文艺理论和评论的优势,占领新阵地,体现即时性,实现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特别是文艺评论面对面的交流与联系。即使是弹幕、留言或点赞,七八个字,三五句话,一个表情,有时也锐气十足,有真知灼见,十分接地气,读来畅快。
三、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理论和批评作用的总结。一是引导创作。文艺创作是理论和批评的基础,也是理论和批评的对象,二者可以具有良性互动彼此促进的关系。文艺理论和评论,归根到底,还是要对创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思想认识、道德观念、民族精神等方面给艺术家以引导和启迪。二是推出精品。所谓精品,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强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精品力作是艺术家精神生产劳动的结晶,离不开文艺理论和评论的关注、推介、助力、支持。从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者来说,应当有这种自觉,在虚心向艺术家学习请教的前提下,开展与文艺创作相适应的有鲜明立场的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三是提高审美。审美是人们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是人与世界形成的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文艺理论和评论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和实践,必然体现一定的美学观念主张,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美育的重要组成。四是引领风尚。文艺理论和评论要关注文艺作品和现象,也要关注政治、经济、历史、民族和文化等,通过自身的特点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优化舆论氛围、明晰价值取向、确立好恶标准,促进公序良俗的形成,从而激发起全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热情和干劲。
加强自治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建议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整合壮大力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必须有人才队伍支撑。目前,自治区有文艺理论研究会和文艺评论家协会两个文艺理论和评论领域的社会组织和团体,团结凝聚了自治区内大部分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者。从名称来看,一个侧重文艺理论研究,一个侧重文艺评论实务。但是理论离不开实践,实践也离不开理论,二者应当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和合作,以期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人员来看,文艺理论研究会会员大多来自高校,文艺评论家协会则又更多地吸纳了其他社会层面人员参加,二者可以形成互补效应,共同促进自治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
二是力求均衡发展。由于学科发展和历史原因,从事文学理论和评论的专家学者较多,成果也丰富,从事其他艺术理论和评论的专家学者少,有的艺术门类理论人才极少。鉴于此,可以通过专项培训的方式,促进不同艺术门类理论工作者的互学互鉴,补短板,强弱项。鼓励艺术家进行理论研究和评论,鼓励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实现学术补位、角色转换。对于新兴的文艺现象和作品,理论研究和评论跟不上,难以发挥作用。2021年11月阅文集团发布《2021网络文学作家画像》,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达到249.8亿元,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6亿人。2020年累计创作2905.9万部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文学作者累计超2130万人。面对这样的数据,我们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者应当有所关注、思考,加强相应理论和评论建设。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针对自治区文艺实际状况,大力组织开展人员培训、项目攻关、重点作家作品研讨、平台建设、考察采风、座谈交流等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策划形成有基础、有价值的文艺理论和评论建设目标、模式和阵地。尊重文艺理论和评论自身规律,尊重理论和评论工作者的劳动。加强对不同群体、个体的关注度,使文艺理论研究和评论突出特色,具有实际价值。完善评价标准和体系,激发从事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专家学者的积极性。
新时代,文艺理论和评论大有可为,大有应为。作为内蒙古的一名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按照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自觉履职尽责,认真、严肃、积极开展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工作,为繁荣内蒙古文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亮丽内蒙古贡献微薄之力。
学习文代会精神的体会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额尔登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给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5点希望:一是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弘气象。二是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四是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五是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五点殷切希望,字字千金、条条重托,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把了方向、画了重点。在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的中国大地上,为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注入了动力,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花、展形象的广大文艺工作者注入了活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是对继承和弘扬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优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重要精神支撑。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明确自己的文化担当,结合时代要求,牢牢树立精品意识,杜绝庸俗、低俗、媚俗。文艺作品要生活,但不要沾染銅臭气,确保文艺作品是生活中来,但一定是高于生活的纯洁性。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积极融入时代大势并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讲好中国故事,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
以高水平文艺作品向世界展示
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内蒙古大学教授
崔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代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征程的宣言书更是动员令,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又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中,为中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高水平文艺作品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指明了方向,为文艺繁荣发展、文化强国建设擘画了道路。新时代新征程的万里山河宏图正起,这为中国文学,更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学文艺发展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我们应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情、用功、用力抒写内蒙古各族人民,描绘内蒙古各族人民,歌唱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创造新时代的中国文学辉煌中贡献内蒙古文学艺术的新风貌、新风采、新气象。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
殷福军
总书记在讲话中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描绘新时代恢宏气象,聚焦民族复兴时代主题;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坚持守正创新,开创文艺时尚的新境界;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同时,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立意深远,既是政治文献,又是文艺理论,既是政治语言,又是艺术语言,既是工作部署,又是殷切期盼。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们将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严格要求自己,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立己铸己,以蜡炬成灰的奉献精神,培养和引导学生在新时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艺术观,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