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1-12-29 16:45:49 阅读量:
做好新时代的文艺理论建设者与实践者
宋生贵
2021年12月14日上午,作为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蒙古代表团的成员之一,我有幸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给人力量,是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在现场聆听,我的感受是,总书记的讲话饱含深情,其表达平和而贴近人心,富有感染力和启迪性,使与会代表既感到亲切与温暖,同时又备受感动与鼓舞。从走出大会堂时代表们一张张兴奋的脸上和彼此的讨论中可以直接地感受到这一点。直到离开会场,我的脑海里依然反复出现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希望中的“五个坚持”:坚持紧随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心怀天下,坚持弘扬正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认真聆听总书记的讲话,使我形成了一种比以往更加强烈而明晰的体会,即,文艺工作者及文艺事业与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及时代精神息息相关,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真正置身于一个千载难逢的时代。
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自觉地将新时代文艺理论的聚焦点落实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上,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华优秀传统美学精神,与我国新时代文艺创作实践相结合,与当代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相结合,为构建起属于新时代的文艺理论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于此同时,还应将新时代的文艺理论与文艺评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在审美评价、创作引导方面的专业性、权威性作用。其中,文艺评论工作者应当勇立时代潮头,树立大时代观,努力以自己不俗的见识与高水平的成果,不断建树与提升文艺评论的有效性与高境界。为此,则需要不断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责任心、审美品位与艺术判断力,做作家、艺术家的知音,密切关注创作现实,发现新人,推举力作;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良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他说:“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理论与文艺评论一方面应自觉而主动地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实践切实发挥引导与助力作用,同时也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的核心是找到我们时代的审美元素和风格精神,找到与时代前沿和人民情怀相契合的新的形式和新的语汇,以达到富有精神内涵的创新。惟其如此,方可真正实现文艺理论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双轮驱动、相互支持,共同促进文艺事业从“高原”到“高峰”的突破。
(作者为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