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黎锦、藤编、竹竿舞……总书记刚考察过的这些非遗有多好看

来源:中国文艺网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网、光明日报、海南日报、海南文旅频道等  时间:2022-04-11 10:07:33   阅读量:

4月11日

 ezB内蒙古文联网

海南考察第二天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
五指山市的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五指山片区和水满乡毛纳村
考察调研

 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锦、藤编、竹竿舞……总书记刚考察过的这些非遗有多好看 第1张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4月11日考察点示意图
 

 ezB内蒙古文联网

水满乡毛纳村是五指山市一个黎族村寨ezB内蒙古文联网

近年来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ezB内蒙古文联网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ezB内蒙古文联网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里调研ezB内蒙古文联网

察看了黎族特色农产品和黎锦ezB内蒙古文联网

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ezB内蒙古文联网

快来看看它们有多好看吧~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01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  锦    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ezB内蒙古文联网

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ezB内蒙古文联网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ezB内蒙古文联网

被称为“吉贝布”的黎族织锦ezB内蒙古文联网

就已载入史书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ezB内蒙古文联网

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ezB内蒙古文联网

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锦、藤编、竹竿舞……总书记刚考察过的这些非遗有多好看 第2张
 
 
黎锦、藤编、竹竿舞……总书记刚考察过的这些非遗有多好看 第3张

 ezB内蒙古文联网

海南黎族民俗纪录片《织锦上的黎族》

 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锦有纺、织、染、绣四大工艺ezB内蒙古文联网

以棉线、麻线、丝线和金银线等交织而成ezB内蒙古文联网

成品主要有ezB内蒙古文联网

筒裙、头巾、花带、包带、床单、被子等ezB内蒙古文联网

染料主要采自当地植物ezB内蒙古文联网

不易褪色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锦善于运用明暗间色ezB内蒙古文联网

具有色彩艳丽、富有夸张、花纹精美等特点ezB内蒙古文联网

深受游客的喜爱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锦、藤编、竹竿舞……总书记刚考察过的这些非遗有多好看 第4张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制作黎锦的染料及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潘毅 摄
 

 ezB内蒙古文联网

去年2月在贵州化屋村考察时ezB内蒙古文联网

特色苗绣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ezB内蒙古文联网

他说ezB内蒙古文联网

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ezB内蒙古文联网

既是文化又是产业ezB内蒙古文联网

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ezB内蒙古文联网

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从贵州的苗绣、青海的藏毯ezB内蒙古文联网

到海南的黎锦ezB内蒙古文联网

人们编织着不同的传统工艺ezB内蒙古文联网

也编织出了同样的美好生活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锦、藤编、竹竿舞……总书记刚考察过的这些非遗有多好看 第5张
具有黎族特色的黎锦、藤编等手工艺制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钟锐 摄
 

02ezB内蒙古文联网

    藤  编    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海南藤编技艺源远流长ezB内蒙古文联网

根据史料记载ezB内蒙古文联网

早在唐代ezB内蒙古文联网

海南就有人以野鹿藤编成含有ezB内蒙古文联网

花卉、鱼虫、鸟禽等图案的帘幕ezB内蒙古文联网

手工技艺精美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锦、藤编、竹竿舞……总书记刚考察过的这些非遗有多好看 第6张
藤编器皿有衣篮、鱼篓、刀箩、米筛、斗笠、首饰盒等。新华社记者 代超 摄
 

 ezB内蒙古文联网

唐开元至北宋元丰年间ezB内蒙古文联网

藤编不但是人们的生活用品ezB内蒙古文联网

海南民间还出现多家藤编作坊ezB内蒙古文联网

织作藤器者日益增多ezB内蒙古文联网

清代《黎民图册》记载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生黄白二种藤,产于石岩之上,长数丈,ezB内蒙古文联网

外贩选察其中,雇黎人采取。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之无业者,竞趋之,黎内生产藤为最饶。”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族同胞将砍来的山藤和老竹子ezB内蒙古文联网

削成细条ezB内蒙古文联网

晒干后修剪编成各种各样的藤竹器ezB内蒙古文联网

既有藤编衣篓、腰篓、藤编箩筐ezB内蒙古文联网

也有藤编腰织机带、藤编渡水葫芦、藤编槟榔盒等ezB内蒙古文联网

精美的外观和独特的技艺ezB内蒙古文联网

令人赞叹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锦、藤编、竹竿舞……总书记刚考察过的这些非遗有多好看 第7张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族妇女正在进行藤编的工作。新华社记者 代超 摄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作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藤编魅力无限、价值无限
在海南
藤编产地主要在
白沙、琼中、陵水、保亭等中南部市县
约有5000多个花色品种
主要有藤笪、藤席、藤织件、藤家具等4类
具备轻巧、凉爽、耐用等特点
  海南中南部山岭重重
盛产藤条
黎族同胞接受大自然的馈赠
掌握藤编技艺
用独特的方式传承着祖祖辈辈的生活习惯
而后人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这门手艺
 
黎锦、藤编、竹竿舞……总书记刚考察过的这些非遗有多好看 第8张
藤编提包
 

03ezB内蒙古文联网

    竹 竿 舞    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蛮舞与黎歌,余音犹沓沓”ezB内蒙古文联网

这是文豪苏东坡结束其流放生涯ezB内蒙古文联网

将要离开海南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族父老唱歌跳舞为他庆贺时ezB内蒙古文联网

写下的诗句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锦、藤编、竹竿舞……总书记刚考察过的这些非遗有多好看 第9张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族竹竿舞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在丰富多彩的海南黎族舞蹈中ezB内蒙古文联网

竹竿舞颇为神奇ezB内蒙古文联网

它既是婚庆、丰收等生活当中的一项庆祝活动ezB内蒙古文联网

又是可以在舞台上表演的一门艺术ezB内蒙古文联网

既可以在田间地头、广场上举行ezB内蒙古文联网

也能够登上最高级的艺术殿堂演出ezB内蒙古文联网

参加的人上至白发老人ezB内蒙古文联网

下至黄口小儿ezB内蒙古文联网

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参与ezB内蒙古文联网

这种草根性和艺术性并存的舞蹈ezB内蒙古文联网

就是在海南黎族同胞中广为流行的“竹竿舞”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锦、藤编、竹竿舞……总书记刚考察过的这些非遗有多好看 第10张
黎族竹竿舞
  

 ezB内蒙古文联网

跳竹竿舞可以说已经成为黎族群众一项必备的技能ezB内蒙古文联网

不仅婚庆、丰收的喜庆日子里要跳ezB内蒙古文联网

而且到每年三月三的时候ezB内蒙古文联网

如果哪个姑娘、小伙的竹竿舞跳得好ezB内蒙古文联网

就会受到很多异性的倾慕ezB内蒙古文联网

成为大受欢迎的焦点人物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锦、藤编、竹竿舞……总书记刚考察过的这些非遗有多好看 第11张

 ezB内蒙古文联网

海南省万人共跳竹竿舞活动海口主会场盛况。海南日报记者张茂 摄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和其他地区的竹竿舞相比ezB内蒙古文联网

海南的竹竿舞以其造型多样ezB内蒙古文联网

舞姿优美和难度极高而独树一帜ezB内蒙古文联网

作为一种产生于生产、生活中的艺术形式ezB内蒙古文联网

竹竿舞表演具有很强的大众性和形式感ezB内蒙古文联网

已经成为欢迎来宾的一种形式ezB内蒙古文联网

在外地人的眼中ezB内蒙古文联网

竹竿舞也已经成为ezB内蒙古文联网

海南和黎族的一种象征符号ezB内蒙古文联网

被广泛运用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ezB内蒙古文联网

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ezB内蒙古文联网

传承发展工程ezB内蒙古文联网

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ezB内蒙古文联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族织锦ezB内蒙古文联网

织就着黎族人民艺术人文精神ezB内蒙古文联网

黎族传统藤编ezB内蒙古文联网

编织出乡村脱贫致富新篇章ezB内蒙古文联网

竹竿舞ezB内蒙古文联网

舞出了民族特色ezB内蒙古文联网

和新时代黎族人民的幸福生活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ezB内蒙古文联网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ezB内蒙古文联网

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ezB内蒙古文联网

是祖国璀璨民族文化中ezB内蒙古文联网

重要的组成部分ezB内蒙古文联网

吐露着绚烂文化的芬芳!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  来源|中国文艺网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网、光明日报、海南日报、海南文旅频道等  •
•  编辑|官微编辑组   •

 ezB内蒙古文联网

 ezB内蒙古文联网

分享到 65.1K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

ICP备案号:蒙ICP备2021003352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