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文艺 时间:2023-07-28 14:55:06 阅读量:
打造“北疆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
冀晓青
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我们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以理论为先导,不断深化对北疆文化的规律性认识
内蒙古地处北疆,是祖国的“北大门”。从地域文化角度,提出打造“北疆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底色,以内蒙古悠久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积淀和丰富文化创造为基础和前提的。一是打造“北疆文化”可以辨明内蒙古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打造“北疆文化”有利于凝聚全区各族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三是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各层次集中力量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内蒙古篇章中来,使内蒙古地域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保持交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还对中华文化有着极强的向心力,能扩大内蒙古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从文化层面看,北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往交流交融是北疆文化的核心特质。
无论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西北文化与东北文化的交流碰撞,还是红色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各类文化的孕育发展,都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各族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等精神特质,也在不断丰富拓展着北疆文化。粗浅考虑,北疆文化有以下特征:
一是开放性。
广阔的疆域,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俱全的自然风貌为各类文化孕育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历史上,柔然、鲜卑、突厥、蒙古、女真等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近代以来,走西口、闯关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支援包钢建设、万人夺煤大会战、插队知青、兵团拓荒建设等,几次人口迁徙使来自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人口大量迁入内蒙古,人口结构更加多元,形成了各民族大融合大发展的壮丽史诗。多种因素影响下,生活在北疆大地的各族人民不因循守旧,愿意接受新鲜文化和新鲜事务,使北疆文化拥有着对各类文化兼容并蓄、开放胸怀的特性。
二是包容性。
开放性带来的结果,就是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多文化的冲击融合发展。对此,北疆文化以一种包容的态度,结合自身各方面实际,将多种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北疆独有的文化特质。比如,我们的二人台艺术起源于山西,却发展在内蒙古,受到自治区中西部地区人民的广泛喜爱;我们漫瀚调旋律最早以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为主,在各民族交融中,充分吸取了爬山调和山西、陕西地区民歌的一些特点自成风格,等等。
三是多元性。
通过充分的包容,北疆文化突显了多元化的特性。我们既可以在其中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比如说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内蒙古大地上的传承发展,又可以从中管窥到各类文化独特的风采,比如红色文化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等特性,草原文化崇尚自然、恪守信义等特性。包括人民群众生活习惯、饮食服饰、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北疆文化的多元,像我们的地名,既有汉语、又有蒙语、还有满语,这些多元的文化要素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形成了北疆文化的多元性。
四是和谐性。
各类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汇聚在北疆没有乱、没有散,反而和谐共生、相互依存,孕育丰富发展了北疆文化。可以感受到,我们的文化中没有我高你低的区分,更多是“欢迎来到内蒙古”的热情与豪迈。这与中华文明和平性的特性一脉相承,为北疆文化凝聚各族人民,熔铸各类文化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五是统一性、认同性。
北疆的重要区位,决定了北疆文化统一性的特质。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内蒙古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进入新时代,我们进一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使北疆文化中蕴含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安全意识更加凸显,正因为守望相助是北疆文化的底色,这种统一性在文艺方面体现出内蒙古文艺创作多年来秉持着“地处祖国正北方,一心向着党中央”的文化特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内蒙古产生了一批只有祖国北疆才有的文艺作品。比如,从60年代《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红遍祖国大江南北,70年代《牧民歌唱共产党》传唱至今经久不衰,近年来全国“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站在草原望北京》,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的歌曲《守望相助》,这些作品反映了只有北疆文化独有的认同性影响下,才创作出了大量独具边疆民族特色、彰显内蒙古各族儿女一心向党的优秀作品,这与其他地方文化文艺创作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充分体现了北疆文化的统一性(中国社科院李教授讲“认同性”的特质)。
以实践为基础,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贡献文艺力量
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顶层设计,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配合。就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而言,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北疆文化”文艺理论建设。
迅速组织区内外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围绕“北疆文化”开展学理性研究和阐释,深入研究北疆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为各艺术门类创作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以“敕勒川文艺论坛”“敕勒川文艺大讲堂”等现有文艺评论活动和平台为依托,聚焦北疆文化,组织开展一系列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在自治区树立文艺创作的鲜明导向。并结合内蒙古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工程,开展北疆文化系统性、整体性研究阐释,形成研究对象基础的“资料层”,分门类梳理分析的“史观层”,融通透析的“理论诠释层”三层构建的文艺理论体系,出版文学、电影、戏剧、曲艺、民间文艺、美术、舞蹈、音乐八个艺术门类北疆文化概论系列丛书,不断深化拓展北疆文化的理论研究,将北疆文化这个品牌在文艺领域树立起来。
二是统筹开展主题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
结合贯彻落实“两件大事”的具体文艺举措,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系列聚焦传承发展北疆文化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继续实施《内蒙古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内蒙古八卷的编纂出版,启动实施新时代内蒙古文学攀登工程,强化北疆文化创作引领;推进新时代生态文学发展专项计划,开展书法、美术、摄影、戏剧、曲艺、微视频等艺术门类“蒙古马精神”主题创作展览展示活动;提炼北疆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内涵及元素,组织以文润北疆为主题的100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剪纸、雕塑、篆刻、摄影联展及小戏小品剧本征集创作活动;举办红色主题美术创作学术研讨会、红山文化主题美术创作、黄河文化主题美术作品展等。并立足当下,谋划长远,在文学、音乐、舞蹈等13个文艺门类分别夯实理论建设的基础上,精心打造聚焦北疆文化的“唱响北疆”“舞动北疆”“文润北疆”“北疆有戏”等文艺品牌活动,确保每个文艺门类都有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北疆文艺品牌,使北疆文化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随处可以感知的文化影响,增强文化认同。
三是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形成北疆文化创作自觉。
按照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安排部署,结合内蒙古文艺界思想政治引领“培根铸魂”工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认识、理解、掌握北疆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枝叶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将北疆文化融入文艺创作之中,形成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创作自觉。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全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进的生产生活第一线,组织好“到火热的生产一线去”中青年作家采访团、“到人民中去”京蒙联合采风创作活动等,汲取创作灵感,积累创作素材,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启迪心智、温润心灵、引领风尚的独特作用,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北疆文化品牌形象,让北疆文化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绽放夺目的光彩,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艺术形式,努力打造祖国北疆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