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文艺点评】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培育德艺双馨艺术人才

来源:内蒙古戏剧家协会  时间:2022-11-22 10:07:21   阅读量:

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培育德艺双馨人才

  孙志忠

  内蒙古戏剧家协会主席

  乌兰察布市艺术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五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顾乌兰察布市艺术学校建校以来在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向的指引下走过的不平凡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乌兰牧骑精神的鼓舞下,学校全体教职工踔厉奋发、斗志昂扬,正在为繁荣发展乌兰察布市艺术教育事业、为创建一流艺术院校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谱写着新的华章。

  四十余年峥嵘岁月、四十余年风雨历程,一代代艺校人负重前行、艰难跋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从建校的内蒙古艺术学校乌盟戏曲班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自治区中职示范学校;被评为国家“朝霞工程”、“山花工程”重点助学基地;被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马头琴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路二人台艺术的研发教学基地;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及“全国红十字志愿者先进集体”;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等。回首往昔,我们倍感自豪,一项项新的发展举措推动了学校的健康前行。

  一、以党建为引领,高屋建瓴

  学校党总支下设教学、行政、艺术高中三个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校40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教学的原则,实行“课堂教学、艺术创作、实习演出”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模式,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为核心,在办学模式、教育教学形式、特色专业建设、艺术创作、艺术实践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使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

  一是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求党员同志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持续巩固扩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不断深化“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和“最强党支部”创建活动,努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吸引政治觉悟高、专业能力强的青年才俊积极靠近党组织;创新党建引领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动基层党建和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开展了“党员包班包宿舍”“党员干部进课堂”“包联社区融合共建”等系列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集中治理学校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推动“慵懒散、推脱绕、怠乱飘”专项整治走深走实,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有步骤有计划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抓出成效。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教育广大教职工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及时做好网络信息、重要节点、敏感时期和群体性涉访问题的舆论监管;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思政元素充分融入教学内容,利用文化墙、宣传栏等校园文化媒介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和优秀文化,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优良风尚,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石榴籽在行动”和“结对共建”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二是不断完善“五育并举”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继续构建和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各个环节中,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五项管理”和自治区教育厅推进的“七个一”工作目标,强化监督检查和日常管理。在德育工作中,倡导广大师生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观念,教育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和爱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讲文明,树新风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据统计,十年来共有80多人先后被国家各部委、自治区、市委政府评为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广大师生自发在各种献爱心活动中共捐款100多万元,捐物三万余件。

  二、以发展为主导,创新理念

  发展是办学之根本,不谋求发展,事业就无前景。学校在发展方面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中心,两轮驱动。一个中心就是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特色艺术教育为办学性质,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为办学宗旨。两轮驱动,一为学历教育,在办好现有艺术教育专业的基础上,转好特色专业建设。2005年正式挂牌成立乌兰察布市国际马头琴学校;2005年,经中国文联批准,开办首届朝霞工程-内蒙古武利平二人台明星班,至今已连续招生五届;2013年,经自治区批准成立乌兰察布市旅游文化艺术技工学校;2015年,在市教育局主导下,成立乌兰察布市艺术高中,为报考艺术院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课、专业课教学基地。另一为非学历教育培训,利用艺术教育资源优势扩展社会办学,为各乌兰牧骑等文艺团体、文化馆站、中小学校培训各类艺术人才。两轮并重,两轮并进,驱动学校的发展,提高办学效益。

  突破是创新之关键,不寻求突破,学校就固步自封。学校在创新发展方面的思路是三个突破。一是办学规模的突破,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办学渠道。二是办学形式的突破,要强化办学意识,办出民族艺术的特色,办出开拓创新,求实奋进的特点。三是教学管理的突破,量化管理细则,人事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强化配套改革。

  特色是办学之灵魂,不具备特色,市场就缺乏竞争。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紧抓马头琴、戏曲东路二人台、蒙古族长短调、蒙古族舞蹈的特色专业建设。

  马头琴音乐是蒙古族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短调民歌、蒙古族舞蹈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学校设置了马头琴、蒙古族长短调、蒙古族舞蹈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优势专业。近年来,这些专业收获颇丰,很多学生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很多学生被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破格录取,很多学生多次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赴蒙古、日本、新加坡等国演出,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上海世博会内蒙古活动周演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70周年大庆开幕式以及全市各类大型社会演出活动。他们的精湛技艺赢得广泛好评,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戏曲东路二人台是乌兰察布地区的传统剧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戏曲东路二人台专业为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建校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创新该专业,毕业生遍布内蒙古地区各文艺团体,成为本地区戏曲舞台上的中流砥柱。该专业的设置,不仅填补了我国地方戏曲教育史的空白,也使这一百余年来流传于民间,且被人们喜爱的地方剧种得以弘扬、传承和发展。为进一步振兴和推动二人台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2005年经中国文联批准在我校开办了首届朝霞工程“内蒙古武利平二人台艺术明星班”,招收了来自晋冀陕蒙四省区的45名学生,如今这些毕业学生已经成为东路二人台戏曲事业的中坚力量。为了继续延续这一成功的教学及管理模式,学校已连续招收五届二人台明星班,他们必将成为传承和发展二人台艺术事业的主力军。

  乌兰察布市艺术高中是我市传统高中教育的补充与创新,是学校对当前艺术类高考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后作出的重大决策。2015年经乌兰察布市教育局批复,在我校成立乌兰察布市艺术高中,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充分利用本校已有的特色优质专业师资队伍,齐备的专业教学设施,拓展办学模式,以艺术为专业学习方向,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将文化课与艺术专业课并进,参加艺术类高考。逐渐形成了一套特色教学之路,探索出不同于普通高中的独特教学方式,编写了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标准,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科学设置专业和文化课程。如今艺术高中已毕业四届学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高考艺术专业合格率达到98%,本科升学率高达95%,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一致认可,成为本地艺考生的首选学校。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乌兰察布市旅游文化技工学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2013年经自治区人社厅批准,在我校成立旅游文化艺术技工学校,采取“一所学校、多种功能、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办学思路。实行短期培训和全日制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把旅游、艺术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整合艺术资源,培养既懂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又能歌善舞的复合型、适用型技能人才,实现文化传承和学生就业的双赢目标。近年来,学校同乌兰察布市餐饮与饭店协会达成专业共建计划,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工作,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还多次承办职业技能鉴定,如马头琴演奏技能鉴定,茶艺师技能鉴定等。特别是近年来,我校茶艺专业在各个级别茶艺大赛中屡获大奖,2017年,荣获内蒙古第二届茶艺大赛优秀组织奖、团体银奖;2019年,在中国技能大赛“武夷山大红袍杯”第四届全国茶艺技能竞赛中,赢得了全国总决赛茶席设计银奖、总决赛团体赛优秀演艺奖;获得内蒙古赛区最佳组织奖、团体金奖、团体铜奖、团体优秀奖、蒙古奶茶组金奖、个人组最具魅力奖、最佳技能奖等多项大奖,两人入围“十佳明星茶艺师”,学校被授予2019中国(呼和浩特)国际茶产业博览大会合作单位。

  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助力乌兰察布旅游大发展。蒙古族大型风情歌舞剧《永远的敖包》,是继大型音乐剧《拓跋大帝》之后,我校校企合作的又一大型力作,以蒙古族传统的敖包祭祀仪式和那达慕活动为创作原型,以浓郁的蒙古族歌舞器乐为表现手段,艺术地呈现敖包祭祀的庄严神圣,以及蒙古族崇尚自然,天人和谐的理念,蕴含着敖包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深邃内涵,这部情景剧在辉腾锡勒草原景区完美呈现,极大提升了草原旅游的内涵,是旅游文化高度融合的典型范例。

  特色艺术大师工作室是培育高质量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名师带徒弟、师徒结对子的形式培养顶级艺术人才。近年来,学校相继建成了武利平二人台工作室、陈巴雅尔马头琴工作室、杨老师泥塑刺绣工作室、王云山书法篆刻工作室等大师工作室,为各种特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三、以教学为中心,夯实基础

  教学及管理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基于这种办学理念,学校在方方面面都下足了功夫。一是科学合理地建立了一套适应市场需求、符合艺术教育规律、独具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体现专业特色,吸纳新鲜内容,科学调整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贴近市场,讲究实用。二是专业设置立足行业,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以“适销对路”,开展教学。三是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突破传统的旧模式,借鉴和吸收他人经验,创新授课体系,突出专业能力,充分利用学校青年艺术团这一载体,强化舞台实践,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四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终身学习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思路,将教师培训常态化,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提高学校整体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聘请了中央音乐学声乐教授赵登营先生、著名作曲家马骏英先生、马头琴表演艺术家李波先生和陈巴雅尔先生等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客座教授,定期来校开展讲学活动。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自治区教育厅、乌兰察布市市教育局组织的国培、省培、市培活动。选派多名专业带头人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拔尖人才培养、1+X等行业专业培训。五是走以赛促教的教学之路,鼓励师生积极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优质课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学生技能大赛等,近年来,在各项比赛中均取得骄人的成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始终坚持“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方针。根据学生年龄小,自制力低,易受社会滋扰等特点,实施班主任跟班,生活老师昼夜值班,校领导带班制度,做到“楼有值班、门有保安”。同时,本着学艺必先做人的原则,党总支深入开展党员联系班级和一对一帮扶活动,创新了基层党建工作。此外,全面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开展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招生方面,面对日益激烈的生源竞争和就业竞争的挑战,学校变过去坐等上门为走出去招生,变年度招生为全年招生,变市内招生为全国招生,变纯粹艺术类专业招生为相关专业多领域多学科招生,并实行计划、定向、委培、自费、市场供需等各种形式的办学形式,学校先后与全国十余所高等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在市属及周边旗县设立多个艺术培训基地,并将集宁区文化小学设为乌兰察布市艺术学校实验附属小学,既辅导了基层有关学校的艺术教育,又为拓展学校的生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以创作为导向,异彩纷呈

  在抓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学校积极倡导一线教师进行创作活动。近年来,在艺术创作方面成绩显著,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作型教师。创作类型涉及到歌曲、舞蹈、朗诵、东路二人台剧目、茶艺、美术作品、专业书籍等各个领域。如创作出版了《艺术人才的摇篮》、《东路二人台方言词语研究》、《民族艺术人才的摇篮》、《乌兰察布蒙古族音乐艺术选编》、《盛开的艺术教育之花》、《艺苑汇编》、《建校四十周年校刊合订本》等多部书籍;编写了《声乐教学作品选》《舞蹈基本功调琴伴奏教材》《选修学生钢琴作品选编》等多部校本教材;创作了多部歌曲获得市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其中刘志福老师创作的《额吉都贵玛》获得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多部舞蹈作品获得“华北五省蒙古舞大赛”等重要奖项。

  五、以舞台为阵地,培根铸魂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将艺术教育的讲台和实训舞台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极力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演出机会,争取做到学生从艺校毕业后,就能胜任舞台演出。学校先后组建青年艺术团、科普乌兰牧骑、娜仁花女子合唱团、民族管弦乐团、马头琴乐团等多个实习演出团体,让广大师生积极走向舞台。这些团体已成为我市文艺演出队伍的主干力量,为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经常深入农村、牧区、边防哨所、军营、学校、城镇社区、厂矿、机关事业单位等,几乎走遍了乌兰察布的每一个角落,为人民群众送上一台台精彩的文艺节目。全市每年的春节晚会、妇女节、劳动节等大型节庆演出活动都有他们的身影。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内蒙古自治区运动会、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内蒙古艺术节、乌兰察布马铃薯大会、乌兰察布两个文明现场会等重大演出活动。

  不是乌兰牧骑、胜似乌兰牧骑。学校积极弘扬乌兰牧骑精神,让乌兰牧骑的灵魂深深扎根于每一个艺校学子之心。难以忘怀学校艺术团师生“惠民演出”下乡演出时,基层老百姓摩肩接踵观看演出的感动场景,也难以忘怀文艺小分队“高雅艺术进校园”时,中小学生期盼的眼神。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让乌兰牧骑精神代代相传,是新时代艺术教育者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与担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总结过去,建校四十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展望未来,前进的路上充满艰辛。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继续坚持艺术教育办学特色,坚持艺术传承与创新,坚持多元发展,加强特色专业品牌建设;继续加强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德艺双馨的合格艺术人才,力争为创建一流院校,做出更大贡献。我们坚信,只要不断努力,乌兰牧骑精神一定能够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分享到 65.1K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

ICP备案号:蒙ICP备2021003352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3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