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内蒙古文学杂志社、《草原》杂志社、内蒙古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时间:2025-09-07 08:02:09 阅读量:
暑气尽散,秋意渐浓。
今日白露始,我们将循着二十四节气的脉络,为你打捞流转在角落里的文艺微光
时令流转间,一起来欣赏以笔墨文艺光影,镌刻属于这片土地的节气故事。
白露已至,先赏此刻风物。
白露,是24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PART/1
剪纸作品
刘凤先《白露》
乔美英《白露》
王红川《白露》
杨月英《白露》
PART/2
烙画作品
邱春霞《白露》
PART/3
拼贴画作品
萨仁《白露》
PART/4
中国画作品
张永平《多喜多福 鸿运当头》
王亚囡《清露晨院》
冯志杰《清露盈盈》
林旺《清秋》
PART/5
自然写作
白 露
王秀竹
露从今夜白。今夜,叶片上打坐的露珠,她们各自苦修,彼此生动,相互珠光宝气。今夜,遥望的人会心扉虚掩,有软软的声音触及硬伤。会旧病复发。会有一双满含月光的眼眸,先于风,先于泪水,从白露里认出草色故乡。今夜开始,露,经过的地方,必留下情节的珠子,被深度回味的人一粒粒串起来。每一粒都在纸上洇成象形的歌哭。如我。情愿在自己的日子里低下去。然后告白:于低处安置内心,并不需太大的使用面积。然后默默。一粒露的深情,最难辜负。
——节选自《草原》-自然写作
PART/6
白露-同题诗
徐艳君 | 内蒙古
秋天,养肥了麻雀、谷仓
和兄弟的腰包
而所有的水,都瘦了
一滴露珠经不住秋风洗劫
瘦成白露、寒霜
一条河跋涉到深秋,载不满的河床
像一件宽大、褶皱的衣裳
天高,云淡
一朵云被风扯成棉絮
为那些来不及躲藏的鸟鸣
准备羽毛
一个穿长裙的女子
在田梗上,站成一株红高粱
作者简介
徐艳君,内蒙古作协会员,兴安盟作协会员,教师。作品散见《诗刊》《诗歌月刊》《星星》《草原》《散文诗世界》等期刊。
杨利军 | 内蒙古
白露来了
在初秋的某个傍晚
在夜与昼交接的时候
带来了日子里的丝丝凉意
爬满了秋的肩头
空气里氤氲着秋的味道
绿中渐黄的草儿
不肯告别夏的眷顾
闪着银色的睫毛
把湿漉漉的泪珠
滴落 挂满身体的角角落落
满塘的残荷
绿意散去 荷香不再
仍在屹立不倒的倔强中
修炼着仙风道骨
作者简介
杨利军,笔名雁度,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歌发表各大报刊,并多次获奖。
PART/7
书法作品
周世恒《白露》
PART/8
石画作品
盖红艳《白露荷鹭图》
PART/9
古诗作品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月夜忆舍弟》
唐 •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PART/10
综合材料
作者:杭锦旗蒙古族中学学生
白露至,秋意浓
愿你秋日无忧,喜乐绵长~
版权所有 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机场南辅路5.5公里处
电话:0471-4934352传真:0471-4925404
投稿邮箱:nmgwlwycbzx@163.com